邢云美 黄郁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00)
乡村转型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乡村实际建设与规划理念脱节,造成乡村内部空间混乱,乡村景观也逐渐受到城市景观的同化[1]。
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冲击,可以通过乡村性的变化来体现,关于“乡村性”的研究,前期学者们对于乡村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乡村的景观、文化、资源等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对乡村指标的选择产生了变化,由之前的关注乡村景观、乡村生态、乡村资源,转变为现在的乡村产业、乡村生活、乡村治理等。闫周府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2]。郭耀辉等建立了生活、产业、治理、生态、乡风五个指标对马边县进行了测度[3]。贾红伟[4]、张淑云[5]、安洁[6]等在构建乡村指标方面也涉及到了产业、生活和乡村治理。
(一)乡村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本文首先选取携程、途牛、马蜂窝等网站。检索2017—2018时间段内上海金山嘴渔村游客的点评和游记,最终得到有效点评和游记318条,共计约4.2万字。运用ROST CM6软件对检索的游客点评的文本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前五位的高频词分别为建筑、景区、村落、特色和文化,属于游客关注的重点。
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乡村的发展问题已经发生了改变,主要研究乡村的生活生产发展、居住空间、乡村治理等。同时UGC数据分析显示城市旅游者较为重视乡村的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基于此,综合文献研究和网络文本两种方法。经过筛选概括,最终得到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社区、乡村生态5个一级指标。
(二)问卷设计。为了直观精确地了解研究对象对乡村发展现状的认知。2019年4月6-10日使用问卷星,采取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246份,剔除无效问卷22份,问卷回收率为91.06%。问卷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乡村发展指标。
(三)模型假设。根据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以及乡村各发展指标之间的影响本文共提出11个假设。1.城市化与乡村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H1a—城市化对乡村生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1b—城市化对乡村生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1c—城市化对乡村社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1d—城化化对乡村景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1e—城市化对乡村生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乡村生产和景观、社区、生态的关系。H2a—乡村生产对乡村景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H2b—乡村生产对乡村社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2c—乡村生产对乡村生态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乡村发展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H3a—乡村景观对乡村生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3b—乡村社区对乡村生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H3c—乡村生态对乡村生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显示,男性数量占50.85%,男女比例比较均衡。从年龄阶段来看,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9—30岁,占总人数的72.65%。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其中大专学历占14.53%、本科学历占32.48%、硕士及以上占30.77%。
(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问卷的信度指的是调查问卷的可靠程度,信度分析采用的是spss19.0进行可靠性分析。各变量的Alpha(α)值均大于0.6,由此可知问卷获取的数据信度较高。
效度分析利用KMO值和Bartlett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样本的KMO值为0.823(KMO值>0.7),P值为0.000(P<0.05)。分析结果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结构模型分析。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数分析,χ2/df为2.294在1到5的范围内,GFI为0.854接近标准数值0.9,RMSEA为0.078小于0.1。模型的相对拟合指数分析,CFI、IFI分别为0.864和0.867,均接近标准数值0.9。故该模型的整体匹配度是可以接受的。
(四)模型假设拟合结果。本文共提出11个假设,包括城市化与乡村发展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乡村发展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最终有6个假设得到验证,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1.城市化对乡村社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13,P值为0.011,假设H1c成立。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12,P值为0.009,假设H1d成立,城市化对乡村生态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40,P值为0.002,假设H1e成立。城市化对乡村生活和乡村生产的P值分别为0.950和0.432,均大于0.05,影响不显著。假设H1a和H1b不成立,故拒绝原假设。2.乡村生产对乡村社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64,P值小于0.001,接受原假设H2b。乡村生产对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态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88和0.785,P值均小于0.001。与假设H2a和H2c不符,故假设H2a和H2c不成立。3.乡村景观、乡村生态对乡村生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23和0.555,P值在小于0.001的水平上显著,故假设H3a和H3c成立,接受原假设。乡村社区对乡村生活的P值为0.682大于0.05,说明乡村社区与乡村生活之间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假设H3b不成立。
本文提出的11个假设中,经过验证得到的两个重要的结论是城市化对乡村生活和乡村生产不显著,乡村生产对乡村景观、生态有显著的的正向影响。未来乡村的发展应着重注意乡村的生活生产状态,注重乡村的内部转型。
城市化冲击下,乡村转型的困境是“城市其表,乡村其里”。就是说,城市化改变的是乡村符号,而没有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转型的途径应该是“城市其里,乡村其表”。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是城市生活的核心,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不仅要改变乡村的物质景观,还要丰富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内部转型,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