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社区“五社联动”模式创新研究
——以沈阳市K社区为例

2020-02-25 22:08:33陈秋红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协同居民社区

陈秋红 陈 欢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44)

近年来,“三社联动”得到了社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成为我国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创新举措。在此过程中沈阳市紧跟发展步伐,积极改革,在诸多基层社区中积极展开实践和推广,效果显著,但由于缺乏新的适应性变化,其局限性逐渐开始显露。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突破“三社联动”实践的局限性,增强其社会发展适应性,促进沈阳市社区的“二次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融入新的社区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对“三社联动”进行变革性建构,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五社联动”应运而生。

一、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1.协同治理理论。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这样定义“协同治理”概念:“协同治理是个人、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主体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促成协商与和解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简言之,协同治理就是社会多元主体基于特定规则下共同参与其中并充分运用各自资源优势协同联动,推动实现社会秩序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2.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的理论认为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和沟通的加以协调系统。霍曼斯认为组织应与内部外部环境系统相连,彼此依赖互相承担。社会系统有三个因素:活动、互动和情绪。五社联动正是重视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社会平台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交互合作关系。①

二、K社区概况及治理困境

(一)K社区概况。K社区与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同域,且同时与和平、皇姑、大东等市内三区接壤,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包括9个居民园区和44座商贸楼宇区,辖区总户数9122户、人口17727人,是沈阳市典型的中心城区“商居结合型”社区。社区现有政务和公共服务、养老和助残服务、教育和实践党建、共建和社会工作、文化和体育活动等五大功能区,建有颐百会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教育基地、社区影院、社会组织和创业孵化器、数字化信息港、书画苑等系列特色功能站室和文体活动空间。先后培育社区文化团队21支,孵化各类驻地社会组织75家。

(二)K社区“三社联动”的治理困境。1.社区工作者服务水平有限,人才短缺。K社区服务中心聘用的大部分社区社工并非社会工作科班出身,未接受过系统性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其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居民分化严重,管理难度大。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K社区附近繁荣的商圈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农村居民,因城市与农村居民间背景、属性及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的社区需求不尽相同,社区意识强弱不一,进而居民开始分化,居民管理难度较大。3.居民主体意识弱,社区参与度不高。K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外来居民参与意识淡薄,对于社区活动与事务的参与意愿很低。第二,K社区青年人数居多,但由于其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因而社区参与程度很低,对社区事务重视不够。第三,社区参与的深度不足。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吸引居民青睐,但事关社区需要解决的更为复杂和长期的问题则显有居民参与。

三、“五社联动”创新治理模式建构

(一)建立“五社联动”组织架构。1.政府:明确职能定位,发挥导向作用。首先,政府应当最大限度的权力下沉,将话语主导权交与社区,政府则做好宏观层面的导向工作。其次,政府应当完善法律法规,以确保社区人才在基层“扎根成长”。最后,积极组织公益创投,拓宽资金来源,并实施项目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最终的项目效果。2.社会组织:大力推行政策倡导,加强自身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在政府及专业人员的引领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个性化的服务。此外,社会组织可联动社区、社区居民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成立专项基金,以用于社区内居民自治项目、志愿服务、培育社会组织等工作中。3.社区自治组织:搭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带头引领作用。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为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则是他们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体现。如何深化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突出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建立社区共同体意识,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则是“不二法则”。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一切从社区居民出发,通过各种形式来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发觉培育并遴选积极活跃、有号召力的居民作为社区活动领袖,由他们来带头开展志愿活动,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4.社会工作者:自觉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社会工作者应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在社区服务中推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5.社区资源:构建多重社会资本,保障良好社区关系网络。通过现实社区对比发现,社区资源丰富的社区整体发展较快,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强,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关系较融洽。所以,为了“五社联动”的进一步推行,就必须多方拓展社区资源的渠道,通过资源链接机制牢牢稳固住资源平台,从而积累资源。

(二)开创“大党建、大服务、大治理”格局。1.立足“大党建”,画出“邻”际和谐的“同心圆”。在“五社联动”这一创新治理模式下,社区应当不断夯实社区党建基础、突出非公党建特色,创新“城中”社区党建新路径。2.着力“大服务”,构建“邻里共同体”。社区可充分挖掘商贸区、交通枢纽区特色优势,在社区大党委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地将辖区企业、驻街单位、共建高校整合为区域性的“党建联盟”、“企业联盟”、“高校联盟”,为实现党群共建、企共建、社校共建、区域共建夯实组织架构基础。3.协同“大治理”,打造“邻”里守望“幸福家”。社区应坚持“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区和谐”理念,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共建体系。

【注释】

①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猜你喜欢
协同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