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255022)
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追求目标。而创意产业就是知识经济的趋势和理念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其中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要义在农业中的应用,是知识经济的典型业态,知识经济使得农业越来越知识化。关于创意农业的概念界定,詹兆雄(2009)曾指出创意农业就是把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整合起来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的农产品或者活动,它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资源废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刘丽伟(2010)认为创意农业中技术与非技术进步、创意、文化、市场缺一不可,并且创意农业在荷兰、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有突出的表现;王青(2011)将创意农业具体为农村创意经济,认为农村创意经济就是脱离“三农”的高级形态,包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杨秀云等(2017)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指出创意农业是比休闲农业内涵更丰富的农业发展模式。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创意农业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技术和非技术进步、文化创意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相耦合,融合一、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产品和乡村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普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外尤其是欧洲地区开始率先发展创意农业,并通过将“创意”引入农业为各国开辟了一条环保高效可持续,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的新道路。知识密集、高科技带动、高附加值、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意农业,符合我国发展“绿色GDP”的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创意农业尚在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单一;区域发展和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我国不可避谈的现状,在不同区域发展同种模式的创意农业是不可取的。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在具体的模式上不尽相同且各有优势,对他们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从不同发展角度汲取经验。有鉴于此,本文借鉴农业经济学中对现代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的划分,选择了北美模式中的美国,西欧模式中的英国、德国、荷兰和亚洲模式中的日本,通过对这些国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对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探讨推动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的方式。
毕亮亮、郭铁成(2012)提出创意农业的发展基础是高度城市化,目前我国“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和许多沿海地区的新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高,完全具备高度城市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我国仍有不少地区比较落后,据调查我国70%的旅游资源存在于城市化程度不高的西部地区,未经污染的天然农业生产区也大部分集中于此。纵观发达国家发展创意农业的成果,日本“一村一品”使得大分县农民人均收入在2004年时达到2.7 万美元,稻田作画等项目也为当地农业创收不少,和韩国的新农渔村运动一样,都是发展创意农业带动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实践证明,在现阶段城市化率不高的地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帮助提升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可以帮助农业从业者对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进行捕捉,“互联网+” 与农业的深入合作帮助创意农业和创意农产品打通新的销售渠道、打开知名度,还有我国交通运输和冷链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都为不同地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无限可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点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以绿色、可持续为原则发展创意农业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维护农业的生态效应,以长远的眼光发展农业是明智的选择。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指出,自2020年起至202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武装乡村产业,坚持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坚持培育优质绿色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另外,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并且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这是自2016年创意农业首次写入一号文件之后对发展创意农业实践措施的进一步具体化,可见我国对发展创意农业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1.美国的垂直农业。北美模式中的美国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是以高质量科学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科技型创意农业为特点。美国地广人稀,向扩大农业规模、增加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管理为目标进步,注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农业技术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益率。同时也注重民俗节庆与创意趣味节日给农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模式。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农业科技转化率达到了80%,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美国农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美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其中,比较具有科技代表性的概念——“垂直农业”,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利用摩天大楼的纵向空间代替土地的横向占地空间,同时在城市中种植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并且可以开发利用农业的景观功能,不仅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休闲场所。
2.荷兰的花卉产业。荷兰是欧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的典型,且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其中荷兰花卉产业世界闻名。荷兰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的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因此荷兰的花卉产业科技含量极高。荷兰农业基础设施健全,在温室培育和无土栽培技术的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在精准培育的基础上集约化生产高附加值的花卉和其他园艺作物,是荷兰花卉在世界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日本的大分县香菇。日本大分县生产的香菇质量被公认为日本第一,并且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香菇。大分县前知事也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发起人。平松守彦强调,要把农业当作高科技产业看待,所以自1989年就成立了“香菇研究中心”,专门运用生物技术不断开发香菇新品种,因为农业科学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农产品供给跟得上时代的需求,保证品牌经久不衰。
1.美国的特色农业艺术节。美国扎根农业资源,利用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深度开发民俗节庆、独创娱乐项目,例如旧金山半月湾南瓜艺术节,北卡罗来纳州等地区的草莓节和玉米迷宫项目。美国此类民俗节庆和独创节日的创意农业都是在当地规模产业的基础上开发的,大型的传统民俗和文娱活动经当地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旅游企业、文娱产业甚至当地的政府部门的协作共同完成,多方参与强强联合,使此类项目的知名度再创新高,为本地农业和农产品持续带来关注度,实现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日本的稻田作画和芝麻农场。日本还特别注重将本土或区域文化在农业的融入和继承。在网络上爆火的“稻田作画”是起源于日本田舍馆村的一项活动,逐渐开发为观光资源。田舍馆村位于青森县中部,被称为北方稻作文化的发祥地。1993年起,该村的村民就开始作稻田画,除了日本传统文化中深入人心的武士形象和卡通形象,还融入当下最火的素材吸引眼球。2016年到田舍馆村观光的游客已经达到20 多万人次,还收到了许多大型企业宣传合作的邀约,为当地的农业创收不少。位于名古屋市阿比久町板山区的一个农场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将芝麻作为主要生产经营的农产品,除了种植芝麻,其农场主龟田周央还推出了“教育农场推进事业”的农业观光,吸引大批游客带领自己的孩子感受和学习本土农业文化。
3.荷兰的花卉主题公园。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以荷兰国花郁金香为主题,公园内的郁金香品种齐全且独特,数量和质量高,组合和布置样式更是赏心悦目。库肯霍夫公园于2006年开始主题公园,例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花卉展,加入“中国龙”“紫禁城”等中国元素,举办了各式各样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其他娱乐活动,结合当下热点,应时应景,每年都会吸引80 多万人次的游客。
1.英国的乡村环保观光旅游。欧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创意农业的地区,以英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化率就达到了80%,为了增加与大自然的接触机会,乡村观光旅游业逐渐发展了起来。大约四分之一的农场都在开展农业旅游项目,是知识创意增加农业功能的直接体现。结合当今世界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英国本土的气候环境条件,英国的农业旅游业逐渐向环保型创意农业转化,不论是经营观光旅游的农场主还是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都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充分利用乡村田园的自然景观,但是不以牺牲自然景观为代价,避免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而忽略自然环境和景观保护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体验项目。
2.德国的“绿腰带”项目。德国慕尼黑的“绿腰带”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农业项目。其在保持该地区农业用地发展生态农业以外,还设计了包括自行车骑行、徒步漫游、骑马和湖泊水上运动等文化休闲项目,被称为“游泳—漫游—马铃薯—蜻蜓—清新空气的绿腰带”,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体验。这些项目都是以生态和环保为主旨,比如没有尾气排放还能强身健体的自行车骑行活动,只合理利用天然湖泊而不是破坏林地、草地去建造人造湖泊供游客玩耍等等。
1.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日本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人地分布关系相似,属于人均土地面积少,且土地不易集中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发展像美国一样的大规模农场以获得规模效益是不现实的,所以日本比较注重小而精的农业发展模式,其中“小农场大品牌”就是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理念之一。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是通过在区域内发掘特色农业产业,并利用科学技术的武装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和号召力的农产品品牌,在日本政府和农协的协助下完成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最终形成每个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品牌。自1979年“一村一品”运动在日本开展以来,区域共培育出336 种特色产品,其中年产值达到100 万美元以上的有129种,是帮助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发展创意农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介绍,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将创意引入农业的发展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直观上来看,首先,扩大了农民就业面,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活,其次,既为都市圈提供了发展二、三产业所需的农业要素、纯天然休闲场所,又充分发挥了协助净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虽各有特色,但是却有许多异曲同工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表1 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特点
发达国家政府和农业组织之间的责任不是完全对立也不是完全交叉的,许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耗资高工作多的工作由政府负责或主导,而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且利益回报率高的工作多由农业组织负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的扶持多以资金、派出专业指导和采取强制保护措施方面为主,而农业组织多以为农户拓宽农业与上下游产业合作和以合作形式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
农业科技因前期投资大,实现周期长,结果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很难由农业生产经营者单独完成。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农业科研以及服务的财政支出必须随国民经济增长同比例增加,建立了以联邦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导,非政府机构和农学院多方参与,农业教育、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日本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由政府主要承担保护和支持两大责任,日本农协则主要提供农产品购销和农业科学技术指导方面的服务。除了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扶持,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手段,鼓励资本投入创意农业,放松阻碍创意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限制,并且成立专门的政府指导小组,鼓励全民参与创意农业项目。除了农业科技方面的支持,美国的独创节日都是在政府以及农业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多方参与和支持下共同完成的;德国在慕尼黑“绿腰带”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在出台大量的政策、措施方面发挥引导支持作用以外,还和农民及农丁协会共同研究实践方案和措施,政府和社会化组织共同协助创意农业的发展。
打造产地品牌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借助特定的人文环境触发消费者美好的联想,从而促进产地品牌的产品更好的被认同并选择购买。日本大北食品生产的豆腐采用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工,深受消费者喜爱。另外,在“稻田作画”中加入传统日本武士的形象和经典日本动漫形象,首先以新鲜事物博得消费者的关注,进而以深入人心的文化认同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感,最后转化为购买力。英国在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时注重将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农产品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赋予文化价值和内涵,为游客提供精神上的享受;美国的南瓜节是借助南瓜在美国传统节日万圣节中代表性形象,就像中国北方春节必吃饺子,饺子也是成为北方过春节的代名词一样,南瓜节能够年年举办,经久不衰,获得持续的收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心中的文化认同感。荷兰库肯霍夫花卉公园推出主题公园,除了种植本国国花郁金香之外还将异国文化融入主题园区,根据国际时兴热点,旨在将目标受众扩大到海外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眼球。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创意农产品的文化创意感召力决定了创意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日本芝麻农场推行的“教育农场观光”通过让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亲身参与体验芝麻的栽培过程,增加孩子们对农业的兴趣,改变新一代人对于农业的看法,在培养新一代人对本国农业和农业文化认同的同时,有利于为本国培育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工作者。
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是创意农业的特征,品牌商标、专利、国际认证等标识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发达国家在发展创意农业的过程中,通过品牌自身口碑激发消费者潜在购买欲望并依靠品牌商标的力量固定原有客户的忠诚度,依靠专利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新鲜度吸引追求优质生活的消费者,依靠国家或国际认证标识打开销售市场,获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专利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等多部法律,旨在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此外,为了保证农业专利技术的运用,美国还逐渐完善由国家农业技术信息中心、国家农业技术转让实验室等政府主体和科研院所研究服务中心、农业企业技术园区等其他专业主体组成的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主旨就是培育富有区域特色的地域品牌或商品品牌,在此基础上申请商标注册形成独有招牌,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在农产品质量认证方面,日本的“本场本物”原则力求做到质量可追溯,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获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专利性质量认证标识,增加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认知度、忠诚度、推荐度,扩大海内外市场。
乡村观光旅游存在的前提是完整保留农业和农村特点,重点维护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功能,因为保护自然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国外的农场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是建立在农业的主体地位之上的,合理利用农业农村的生态功能。
在英国,不论是政府和农业组织还是农业生产经营者都不会因为发展农业旅游业就忽略了原有的农业生产责任,农业种植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农业旅游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附属项目,发展休闲观光类创意农业建立在人们对于回归自然和体验农业的热情之上,不能因为扩充旅客容量而破坏农业环境。慕尼黑“绿腰带项目”中农业生产项目一直在稳步发展,实施了诸如草地牲畜方案、甘草方案、菜园方案和马铃薯方案等一系列生态农业方案,生产无污染生态农产品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的自然生态吸引力发展观光旅游创意农业,避免因为短期经济利益而无节制的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业。
在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齐头并进的信息化大背景下,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手段,引起大众对于农业的关注,可以改变公众对于农业的初印象,向公众展示农业的魅力。日本NHK 电视台和《日中新闻》在日本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芝麻教育农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后,更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观光旅游,不仅为本地生产的芝麻带来新的购买力,而且通过参观农场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于本国文化的认识,同时改变青少年对于农业的认知,鼓励更多的下一代投身于现代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对于当前我国鼓励新一代年轻人投身农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另外,日本在稻田作画开始时是一种自发的活动,通过绘制实时热点形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后来经网络媒体的传播增加了稻田作画的曝光度,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对稻田作画的关注,进而将关注度变现。美国专门为农业部开设网站宣传农业观光旅游,鼓励民众参与民俗节庆,并在全美范围内提供观光休闲旅游服务的农场信息。地方政府也响应号召,积极推广含有本地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节庆项目。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媒体报道增加对创意农业尤其是观光旅游业的曝光度,而且都注重避免“割韭菜”的行为,即在过度包装吸引消费者后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不仅会浪费一系列农业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更会令当地今后相关的创意农业发展陷入困境。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美国的民俗节庆每年都推出新的关注点,比如德克萨斯州的草莓节每年都会推出带有不同特色的酥饼,甚至会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方面,收入相对高的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和居住地环境的要求更高,而且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对和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也越发渴望。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周围发展创意农业,首先要巩固农业的主体地位,保证农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其次,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空气污染等外部性问题,当好城市环境的“净化器”;最后,为城市居民提供短途观光休闲旅行场所。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对城郊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推出优惠政策支持城郊农业的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组织协助农业经营者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要充分发挥城市人才和科技优势将先进的农业养殖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后在保证足够的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发展环保的观光和旅游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短途旅游的场所,也可以效仿德国“绿腰带”项目中为城市居民提供可以自耕土地的做法,为了保证土地利用率和使用规范性以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政府要对这些土地集中管理。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且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特点抓住消费者眼球,把消费者市场定位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这要求农产品或农业服务独具特色且质量过硬。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在不发达地区用气候、地理和文化特色优势发展创意农业。同时善于发掘本地传统文化,利用国内消费者认同感和国外消费者的新鲜感赋予农业和农产品更多的附加值。第二,针对消费力较高的国内外市场,想要先发制人在同类产品中率先获得消费者青睐,打响品牌、注册商标是一方面,获得认证标识也是一方面,譬如我国的有机标识、绿色标识、地理标识等等。这就要求农场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专业的农业组织协助下准备相关材料申请商标、认证等,而且需要政府给予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便捷的申请通道,提高流程效率。第三,结合当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创意农产品或者农业服务的看点要与新兴网络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宣传相结合,同时政府要多加引导、支持和管控,以期为农业农产品和服务带来越来越多的关注。譬如李子柒等网络红人通过多平台短视频的方式向公众全方位展示农家生活趣味和无添加农产品的美味,通过积极的宣传营销手段帮助农产品获得更多的关注流量,将关注度和影响力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