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内涵与意义

2020-02-25 22:09郭建宁
江海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

郭建宁

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新中国70年的光辉成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创新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集中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论十大关系》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八大”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了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从“以苏为鉴”到中国道路,从“经济文化”到“美好生活”,从“两类矛盾”到国家治理,清晰地展现了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就是邓小平在那个年代为什么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1979年12月9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使用小康这一概念,用“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小康的国家”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0年1月6日,邓小平在一次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小康水平”,为“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基础。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表明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明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

2012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①。“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变成现实,努力使经济发达(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清明(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文化繁荣(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和谐(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科技领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军事强大(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②70年沧海桑田,地覆天翻。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从百废待兴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始终是关键词,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贯通于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进程中。伟大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取得的。改革创新,就是要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莲花山公园管理处访谈数据表明:由于缺乏专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团队,无障碍建设规范仅停留在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绿地建设标准,而未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即“不是不做,而是不懂做”.此外,在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少残障人士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不合理性.可喜的是,莲花山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还在不断推进.

中国道路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竟然决定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强权压倒公理,消息传到国内,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们义愤填膺,呼喊中国绝不能在和约上签字,并决定5月4日举行游行来表达诉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③其中所引用的两句话出自北京大学哲学系22岁的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这个《宣言》全文仅200余字,却产生了巨大影响。5月4日游行中最重要的一个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就是罗家伦起草的《宣言》中的原话。在《宣言》结尾,罗家伦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其中,最后一个词是呼吁“起来呀”。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学生运动,但从6月起许多工人加入其中,最终五四运动发展成一场全社会参与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6月28日,北洋政府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最后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最大底色。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中国放映了一部名为《风云儿女》的电影。电影中的一首插曲是《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开头第一个词就是“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最后一个词是“起来呀”;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个词是“起来”。它们首尾呼应,一以贯之,主题就是“起来”。

中国人应该如何“起来”?这就是十九大报告里阐述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这三个“起来”中,“站起来”是前提。194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富起来;2012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历程的形象描述与通俗表达。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不懈奋斗,浴血拼搏,为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大变局中,基本的就是中美关系的大变局与大博弈。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破局,怎样解局,必须牢记初心使命,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化危为机,做好自己的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道路。在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14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属不易。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重合交汇期,如何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给予了明晰和坚定的回答。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专门集中研究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的中央全会并作出决定。《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第一次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制度和国家治理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实现路径以及时间表路线图。《决定》从战略上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时代课题,构筑了中国制度和治理建设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充分体现了清醒的制度自觉、坚定的制度自信、强烈的制度创新,开辟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包括很多内容,比如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时期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天耀中华》这首歌里有两句歌词“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为什么能够风雨压不垮?为什么能够苦难中开花?它背后就是有民族精神支撑。中美博弈,三年、五年打的是贸易,八年、十年打的是金融,二十年、三十年打的是科技,四十年、五十年打的是制度,一百年打的就是民族精神。没有这样一种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永远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道路是给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之路

中国道路是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统一,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中国道路”为人类新文明提供“中国可能”。

中国道路是独特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何谓独特性?独特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④中国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自主独创的。中国道路不是母版、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国的独立自主版、守正创新版、改革开放版、和平发展版。何谓综合性?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包容的态度,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道路不仅具有独创性,也具有综合性。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中国方案共同构成了中国逻辑。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性”,也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当代性”。中国道路创造的中国奇迹,给人类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可能”,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的话语垄断,表明西方发展是现代化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第二,“中国主张”为人类社会更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论述表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关联。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还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回答了这个关乎各国利益、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进联合国会议相关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选择,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就要坚持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实现共赢。

第三,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为人类反贫困提供“中国样板”。

脱贫攻坚,造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减贫贡献率超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中国样板”。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③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④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