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 刘硕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一)建立健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当前,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种不平衡和发展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等。因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涉及范围广,惠及全体社会大众,因而其具有全面性、普及性的特点,能够全面、充分调动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参入其中,从而整合全社会的图书馆资源,为建立自上而下、体系完备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贡献力量[1]。
(二)保障城乡居民均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惠及全体社会大众,其突出特征即在于公共性、服务性,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效应得到了显著增强,其已成为城乡居民同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措施的重要体现。比如,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无差别服务”为基本目标,因而其提供的图书阅览和借还服务也是无差别的,这种无差别性使得全体社会大众都能同等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缩小城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差距,加快城乡公共图书馆的平衡化、均等化进程。
(三)提升城乡居民教育和文化水平。从属性上来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属于文化、教育领域的内容,因而其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现阶段我国诸多乡村陆续建设的“农村图书室”,为广大农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切实做到了让农民有书可借、有书可读,极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与“农村图书室”相对应,社区图书馆则成为城镇居民借还、阅览图书的重要场所,是城镇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汲取知识,再学习、再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场所。
(一)公共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衡。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现阶段黑龙江省已建立覆盖城乡、自上而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且为各级服务体系配置了相应的资源,但是这种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一方面,城乡公共图书馆资源投入差异悬殊,发展严重不平衡。公共图书馆资源投入的多少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挂钩,可以说,经济发展数据是公共图书馆资源投入的晴雨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只有人民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之后,图书馆建设的问题才能被提上日程。由于这种发展差异,造成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资源投入出现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发展滞后。目前,黑龙江省社区图书馆建设仍然以“大而全”为发展目标,过于追求规模和数量,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有所忽略[2]。并且过于追求图书馆的外在设施,对于图书馆关键的资源,比如藏书量、电子文献数量等投入较少,出现了买椟还珠的窘况。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立项、规划存在随意性强、与实践不相符的问题。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图书馆项目的立项、规划均体现着政府的意志。但是,正是由于图书馆立项、规划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而社会大众很少参与其中,导致立项、规划的随意性过强,图书馆与民众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最终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将图书馆设置在城区繁华地带,虽然交通十分便利,但是周围环境过于嘈杂,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学习。
2.公共图书馆运营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日常运营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系统和工具,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基层图书馆人员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人员的管理理念、水平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升。
(三)缺乏针对性的法规制度予以规范。目前,我国部分省份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图书馆管理标准,比如《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试行)》《广东省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等等。具体到黑龙江省来说,目前尚未制订适合切实可行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制度,覆盖城乡的立体式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缺乏与其他行业联动机制。在全域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也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努力与其他行业建立综合联动机制,形成规模效应。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行业、领域的限制,图书馆建设往往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与其他行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3]。比如,当今时代全域旅游方兴未艾,但是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认为图书馆与旅游没有联系起来的契合点,从而将自己排除在全域旅游的大门之外。
(一)积极改善公共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衡、差距大的现状,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摒弃传统的城乡之分,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还应当对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所侧重和扶持。首先,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利政策,将公共图书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高对于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以公共图书馆的全面振兴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其次,加大对于乡村公共图书馆的扶持力度,这种扶持应当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经济、政策的扶持,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扶持。经济扶持能够为乡村公共图书馆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解决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物力、财力问题;政策扶持能够为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引,规正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规范、有序的乡村公共图书馆发展秩序;人力扶持能够为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技术扶持能够解决乡村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将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融入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规避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实现高效化、专业化管理。最后,加快图书、电子文献资源在城乡间的共享和流通。单独一个图书馆往往很难将所有的图书资源都囊括其中,为此,城乡图书馆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和流通机制,相互分享彼此的优势资源,互相补充,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应当让图书资源流动起来,建立图书流转和共享系统,力求全面、准确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图书馆之间可以定期开展资源互借活动,向兄弟图书馆拆借读者需要但是本馆没有的图书资源,同时将本馆的优势资源向其他图书馆开放,这样既可做到资源节约和共享,也可以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改善读者的阅读感受[4]。
(二)实现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合理化。公共图书馆从最初的立项、规划,到后期的建设、运营,都应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力求做到专业化、合理化。从立项、规划方面来说,公共图书馆的选址不仅应当考虑交通问题,还应当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和需求的问题,切不可匆忙上马。立项、规划应当建立在充分、细致、全面的读者调查之上,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需,确保图书馆能够被读者充分、妥善使用,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从建设、运营方面来说,公共图书馆应当突出自身的公共性,以满足全体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为目标,提高建设、运营的专业化水平。比如,要努力提升读者阅读的舒适性、便利性,根据人体行为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桌椅,合理布局藏书和电子文献资源,确保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另外,还应当提升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将当下比较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管理之中,摆脱人为管理随意性强、错漏过多的问题。
(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法规制度。要想确保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就必须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破除城乡的地域局限,制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图书馆法律规章制度。首先,要树立全局性的整体观念,综合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实际情况和读者的阅读特点,制订合理、切合实际的图书馆服务规范。其次,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参照业已制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集各个规范所长,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章制度。最后,在服务规范制订出来之后,还应当制订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服务规范得到贯彻执行,不至于流于形式。比如,可以制订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硬性制度,明确开放的时间、开放的范围,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又如,将各级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到法律规章之中,以行政强制的手段保障各项建设措施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的范畴,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建设效率持久高效、建设效果不打折扣[5]。
(四)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方联动机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图书馆行业的事情,而且与其他行业也密切相关。比如,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可以赋予旅游业以文化、人文的气息,夯实全域旅游的文化、人文基础,规避单一旅游业态的局限性。图书馆是文化资源的载体,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对象,其与其他旅游业态结合在一起,能够带给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公共图书馆资源与冰雪和森林旅游结合起来,设置“森林书屋”“农家书室”等景区公共图书馆,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增长知识,体会阅读的乐趣。在旅游业之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可以与养老、教育等行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身,实现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方联动、共同参与。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应当摒除传统的城乡之别,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要适当加大对于乡村的扶持力度。同时,还应当重点从运营经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入手,努力解决城乡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均衡、全面、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