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吴志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信息工程系;b.组织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移动学习指在相对自如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移动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得到反馈信息的学习方式[1]。移动学习效能是对通过在线学习能取得预期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它反映了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自信和期望[2]。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移动学习逐步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研究移动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效能的因素,有助于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主性,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本研究立足具体教学实际,分析影响移动学习效能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助力移动学习效能的提升。
近年来,移动学习发展迅速,逐步融入课堂教学,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从学科差异、学习环境和研究角度等方面对移动学习效能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对于不同学科移动学习的学习效能进行了分析。陈寅和刘晓宇对移动学习环境下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从网络知识表达与实现途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能、知识传播效率与知识留存率、学习模式解构与重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3]。邹菁对高职院校英语移动学习态度和效能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要进行学习内容优化设计并为学情反馈提供必要的保障[4]。
在理论研究方面,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在对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构建了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5]。王佑镁、王娟、杨晓兰等人则基于中西方的移动学习研究的对比对我国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发挥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要开发有效促进移动学习的工具,深入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评价的研究[6]。
除了从学科教学出发研究移动学习的学习效能,研究人员也从其他角度出发进行了移动学习效能的研究。耿旭兰从班主任的视角对职业院校提升学习效能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7],李庆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职业院校学习效能的作用,肯定了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导向性作用[8]。
近一段时间,全球的学习平台大多进行了线上授课,线上资料库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学科均经受了移动学习的实践检验,这有助于分析移动学习环境下影响高职院校学习效能的因素,总结提高学习效能的方法。经过这一阶段的线上学习,移动学习方式进一步成熟,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为每个单元设置了学习目标说明,并将学习进度上传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学习进度,预习相关知识,但是分析浏览数据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及时查看教师准备的相关学习材料。在随机课堂检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专心学习,有的甚至中途离开课堂,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弱,在有教师指导的线上教学中,仍不能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情况表明,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顺利推进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要有主动学习意识,还要具备在学习系统查询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便于移动教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和网络资料以供查阅,尽管教师已经对资料进行了分类说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面对需要筛选资料的拓展任务时,能够独立完成的学生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弱,更主要的是学生筛选学习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学习,不同的课程对于移动端环境的要求不同。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部分专业课程如JSP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设计等相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环节需要使用电脑进行操作,验证学习效果,对电脑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要求较高,部分家用电脑不能够满足环境要求;专业基础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相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学习后辅助于实践来进行,课程实践环节对电脑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没有太高要求,一般家用电脑皆可;而对于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不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进行验证,移动端环境没有特殊要求,能够登陆网络即可完成教学。在前一阶段的线上教学活动中,对笔者所任教的三个教学班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电脑配置和软件配置等因素影响,专业课程的移动端学习环境中实践环节使用电脑的百分比分别为85%、82%和88%,一部分学生因为电脑的使用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而基础课程的移动端学习环境由于只要求能够进行网络访问,学生普遍采用手机进行学习,学习环境的满足率达到100%。由此可见,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实践性要求不高的课程和基础课则影响不大。
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教学资料库是否全面、指导性资料是否完善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资料库中的学习材料要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要求,还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研究之用,应做到资料内容丰富,品类全面,形式多样,分类清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近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资料库中多数为教案、测试题目、授课计划、课程标准等文字资料,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相对缺乏。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不足也制约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负面评价,学业成功体验积累匮乏,自我认知不清晰,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9]。因此,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机制,在保留传统评价环节的同时,改进评价方式。将原来的一个测试拆分为难度进阶的若干个测试,而不是用一个包含了所有难度的测试评判学生成绩,这样可以通过测试中的难度进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就感。同时,在较难的测试中融合以游戏、团队合作、头脑风暴等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够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的平台,还能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既有助于因材施教,又能够提升学习效能。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资料筛选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资料筛选和运用的能力,还要改进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通常情况下,课程资源脉络基本采用线性结构,按照章节或者单元呈现,这种方式虽然结构清晰,但是学习到综合阶段,所运用知识比较丰富的时候,往往需要前后知识的关联,如果不能及时准确查阅所需信息,可能就会影响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将课程资源脉络设置为网状结构,在每一单元的资料中加入相关知识链接,这些链接便于学生查阅所需知识点,这样,新旧知识得以贯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资料查找能力不足的问题。
专业课程线上模拟环境的建设在部分本科院校已经得到了应用,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室”是目前国内较早对外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进行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实践[10]。在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实践实训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针对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移动端环境不能满足实践课程要求的情况,可以借鉴本科院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和使用经验,建设适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线上模拟环境,让学生通过模拟环境进行实践,减少对移动端软硬件环境的依赖,让不具备移动端环境的学生通过网络操作进行实践,通过线上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切实了解操作结果,提高移动端实践教学效能。
一般说来,学生对视频、图像和音频类学习资料的接受程度高于文字资料,教师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整合,尽量将文字资料以视频音频和图像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将PPT、教材等资源信息,录制成视频资源发布到网上,并提供相关知识点的网络慕课资源链接,且在课程学习提纲中给出课程的整体学习路线图,将课程中知识点前后的逻辑关系呈现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