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敏,王 芬,李晓青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大数据背景下,万物互联互通,信息瞬息万变,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法。“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 ‘大科技’ ‘大利润’ ‘大发展’。”[1]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有系列特点: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从TB跃升到YB甚至是BB;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视频、图片、图表、地理位置信息等等;三是处理速度快,一秒定律,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不同;四是数据来源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数据来源完整且真实,最终的分析结果将更加准确;五是具有可变性,大数据生成和变化速度快,影响数据处理和有效管理的过程。大数据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数据资源、技术支撑和科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层面进行创新,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大数据的运用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时代机遇。第一,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方法、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成果都发生了变化,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快,手段灵活,内容丰富,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第三,大数据时代,思政课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网络思政课教学新形态,网络技术的运用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场域,深化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形式;第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互联网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出生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成长于大数据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海量的数据、灵活的多媒体推介形式伴随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更喜欢运用大数据获取信息,并通过数据佐证现实,这就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标准,以数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数据实现以理服人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是海量的,内容丰富,如何鉴别和运用这些数据材料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一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认知思维容易受各种信息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师传道授业权威观点的确立,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效果,最终增加了思政课的教学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是丰富的数据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全新探索,在这一进程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面对海量数据,面对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推介形式,其专业理论水平、对大数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繁杂数据的认知能力,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筛选分析数据的能力等均面临着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正确认知、准确筛选和运用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资源、现代技术手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打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全覆盖、互交叉、互联动的大思政教育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思政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向互联网社群转变,“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弱化,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增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3]。学生和教师获得网络资源的机会平等,但时间不一、内容各异,有时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接触和观点的形成早于教师及课堂教学,从而造成不对称信息量,形成不对称的认知导向和观点导向,这都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新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2]。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大数据思维,结合大数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就是处理那些已经完成某一历史使命的数据,综合分析海量数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历史数据中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找出规律,实现各数据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以不断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或者改善方案以达到效益最大化。大数据背景下,要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数据时代的实践教育有效结合。教师要紧跟大数据技术更新思维方式,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思维对称,期盼对等。一要树立全新大数据意识。要紧跟国家和社会发展,深入学习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提高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投身到大数据发展战略中,做大数据的参与者和应用者。二要强化大数据学习意识,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随时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前沿动态,学习大数据架构、基础支撑、数据资源、数据应用等知识,做到认真学习大数据,深入了解大数据,科学运用大数据,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善于运用有价值的大数据优化教学过程,助力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评价标准提升。三要提高大数据质量意识。大数据千差万别,正面数据和负面数据往往同时呈现,要树立大数据价值意识,善于挖掘和筛选大数据,善于运用全量数据代替样本数据,关注相关数据规律,提高在海量纷杂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数据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有效数据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四要树立大数据安全意识。大数据时代,强调信息安全,敏感的个人信息受到政府数据隐私法规和不同行业的管制,数据脱敏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提供了一些运算、存储等系列新技术,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归档、留存及分析,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数据存在着安全风险,数据数量和质量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教师认知和利用大数据,依据大数据获取评价结果带来挑战,因此,教师要具备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安全意识,学会准确运用数据脱敏技术,实现数据应用的准确,有效。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的特征,这对运用大数据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育部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专业和思维特点,运用大数据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整合,用数据优化教学内容,让正确理论观点源于大数据,大数据佐证现实理论观点。一要依据课程整体要求,整合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目标;二要结合教材特点分解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块,各模块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三要结合授课专业特点,将共性授课与个性提高有机结合,实现对个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四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教材内容为本,与网络典型素材和现实鲜活案例、与学生思想实际和有效数据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4]。实现学生课堂理论学习与课下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五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欠佳,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为必要,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测试数据库,教师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库,包括入学时的心理测评、学生对学校的渴求(专业学习、图书馆、餐厅、住宿)、特殊情况下思想和行为变化、学生到企业实习情况、就业期待值等,在符合伦理道德的范围内,将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对比,发现个别群体和个别突出问题,凝练成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与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思维引导;六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和数据资源相融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坐标;七要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将系列国家安全案例凝练成典型的案例,将国家安全法规融入理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行有标准,做有效果。
另外,还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方法,结合不同专业特点融入相关教育内容,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的放矢[4]。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树立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具备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吸引学生;运用丰富的数据,将枯燥的理论变成鲜活的数据图表、音视频、动画、生活化的场景等,深入浅出阐述原理,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的说理优势,使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实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信服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感染力。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学生更加依赖网络,大数据广泛应用,学生更加相信事实,为此,课前要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教师要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和相关大数据,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形成的初步观点、呈现的思想状态进行较全面的系统分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结合已掌握的大数据,制作形式灵活多样且有针对性的微课,或引用经典音视频和典型案例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等新媒体,实时发布专题音视频、PPT、文字和数据图表等,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辨别知识和观点的真伪,认知正确观点。作为动态教学过程,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收听收看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数据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堂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方便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随时检索网络资源,即时理解和消化问题,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教师积极引导的有效互补。课中要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课前掌握的学情数据,有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观点模糊的问题拿到课堂,进行重点梳理解读,必要时可聘请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企业家和学长现身说法,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后,拓展延伸学习。第一,教师依据所掌握的学生课前和课中数据,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拓展延伸练习。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线上线下讨论等,实现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探究认知与教师精准引导的有机结合。第二,教师要有效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本身全貌进行较精准的画像。通过对关联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再现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全面的思想动态、行为状态、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等,同时,将这些对比分析的有效数据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课后教学辅导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理论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由外在的理解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认同,形成外化于言行、固化于诚信的正确价值导向。第三,实现思政课教学有的放矢的协同效应。针对新生,定期与中学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了解掌握中学时的思想特点,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与相关企业进行定期沟通,掌握实际情况,建立分类数据图表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四,定期与本校不同专业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求职择业方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新特征,高职院校各部门对所有学生服务产生的数据呈现出点与面、共性与个性的状态,融合大数据开展多元全面的教学评价,“构建科学测评体系。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机制”[4]成为必然。第一,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运用大数据评价思政课教学考核机制的顶层设计。要建立大数据应用制度,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管理[3]; 第二,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习实践等全数据条件和状态的获取、分析、处理及运用,确定考核评价权重,权重确定要体现全面,重要方面有所侧重;第三,要依据已清洗的正确数据,将传统考核评价的一个过程、一张试卷、一个报告变成多种内容、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线上线下、主客观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第四,评价的落脚点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技能素养、思想素养和综合素质。运用有力的数据帮助学生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全面提升思政课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全面性和价值性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发挥大数据优势,不断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和评价体系对于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观点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