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奕 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教研部, 长沙 410001)
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38文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传统文化蕴含民族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有魅力,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理论的创立和思想的风格与理论主要创立者的经历、气质、性格、知识背景和文化涵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善于批判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并将之辩证融合到治国理政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仁爱包容、贵和尚中、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文化思想,习近平将这一文化智慧和精髓运用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以及实践工作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统一战线重要思想。[2]9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历史。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到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我们应当加以分析和总结。[3]272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强调“天下国家”,根本在人,《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体现了古人奋起抗争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被侵占,主权被践踏,国家走向衰落,但是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面对近代国运衰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来救国,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反贫为富,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4]48,表达了努力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的志向。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5]362把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认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而民族复兴将使国家更团结统一。可以说,自强不息使中华民族安不懈怠、险不恐惧、胜不骄满、败不气馁,锐意进取,永不停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仍延续下来传承不绝,蕴涵着民族勃发的无限生机。[6]37—38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站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是否还需要统一战线?习近平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习近平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同时希望各民主党派弘扬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成员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在2016年12月6日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各民主党派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7]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作为,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强不息,“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9],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领域,习近平更是将论述的焦点集中在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目标上。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统一战线直面新的风险、新的挑战、新的困难,充分动员和组织起一切爱国力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自强不息,努力奋进。
法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理论渊源,其中最典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法家很早就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本位思想。在法家看来,以法治国,彰明法度,厉行赏罚,取信于民,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和富国强兵之路。秦国统治者接受了它的思想,迅速崛起并扫平四海,一统天下,法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也因此得以广泛推行。相较于战国以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念,法家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等平等原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认识到,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就必须运用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手段,舍此则难以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制度建设、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渗透着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的精神特质。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韩非子·有度》中的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强则国强,奉法弱则国弱。”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10]121具体到统一战线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制度建设,先后颁布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党内政策文件,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等,推进了统战工作依法依规依制开展。在政党关系上,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政党之间这一合作型的政治关系与协商共识的政治行为有了非常可靠的制度保证。作为一项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彰显了在政党政治上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要从制度规范层面上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更好地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效能。”[11]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1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8]民族关系方面,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与促进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宗教关系方面,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14]阶层关系方面,强调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8]在港澳台工作方面,强调要尊重宪法以及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依法保障“一国两制”的深入实践和积极推进祖国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一视同仁”,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通过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8]习近平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15]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出台,还是《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的制定,无论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修订,还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布等,都始终突出统一战线成员的主体地位,竭力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提升自身素质、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平台,有效推动了统一战线成员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
在历史上,中国向以谋略智慧著称于世。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源远流长,既丰富,又深邃,中国古人很善于谋事、谋生、谋国、谋兵等,擅长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人生智慧,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语),善于从智慧方面去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丰富内涵,去总结经世致用的道理,将“极高明”与“道中庸”(冯友兰语)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愿景与理想,又注重当下的稳妥的行为,知行合一。毛泽东非常重视谋略的研究和运用。他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6]1298“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都走向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他号召“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17]793。他还特别注意对中国古代谋略思想的研究和运用。战略是指对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决定着党在一定时期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行动路线。策略则是为了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行动原则和方法,策略具有灵活性、多变性,根据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始终为战略服务。统一战线作为各种社会力量的联合,是党的战略与策略的统一。李维汉曾指出,统一战线的任务“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当时的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势力、集团和个人,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和建设大军,把敌对势力和困难缩小到最小限度,从而把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可见,统战工作必须紧扣党的战略目标,适时提出新策略和新主张。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等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要想和平发展,就要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为人类世界做出应有贡献。着眼新时代背景,习近平对统一战线的战略性作出论断。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18]不难看出,统一战线随着形势的变化,要真正做好也并非易事。正因为面临各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要求建立“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善于做统战工作,形成统战工作新合力。这意味着现阶段的统战工作不能拘泥于国内,不能拘泥于眼前,而是以战略的高度放眼全球、审视未来。从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了20次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级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党中央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战略布局和详细规划,到随后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等,对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和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战线工作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大统战格局的谋略,意味着统战工作者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在处理国内问题时要考虑国际大局,处理国际问题时要考虑国内大局,推动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共同发展;意味着统一战线要及时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加大对新生代的团结力度,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意味着要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工作,积极服务海外中资企业,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其内涵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几乎统摄着一切美好的德性。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袁盎列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明唐顺之《廷试策》:“盖虽天心仁爱,欲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嘉靖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简单来讲,仁即从人从二,泛指人与人之间亲善关系。在《论语》中,孔子对“仁”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作了全面深入的阐释。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孔子后又将亲情之爱推广开来,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心中有仁,就能爱人,能爱人,别人也能爱戴你;心中有了礼,能尊敬别人,别人也就能尊敬你。爱戴和尊敬都是相互的,这就教导人们要对他人友爱、尊重,要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这便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总之,仁爱思想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要有仁者爱人的胸怀和态度,这也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仁爱思想显示了古圣先贤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境界,在当今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和普世价值,习近平对此非常重视并大力弘扬。统一战线工作要善于处理不同群体不同意见者之间的关系,秉承仁爱精神以达到和谐的状态。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一致性是思想基础和政治共识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样和价值多元的反映。一致性以尊重多样性为基础,不是绝对性,不是强求一律,不是“清一色”。如果排斥多样性,统一战线的范围就会变窄,就违背了统战工作的初衷。多样性以增强一致性为目标,不是“扩大分歧”,不是“根本对立”。如果丧失一致性,既有的团结就会破裂,统战工作会适得其反。“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核心要义是在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前提下,不断缩小具体意见分歧和认识差异,是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增同消异,就是求大同存小异,做到能容人之短、容人之异和容人之失。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体现在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上,就是要善于发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自觉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损害和削弱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涉及具体工作,比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习近平强调:“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9]比如在联谊交友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11],争取更多人心、汇集更大力量,要善于以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仁爱赢人心,仁爱得天下,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仁爱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儒家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指出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管仲明确提出立法时,要重视和根据人民的好恶,以求“全顺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非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圣人之治民,度其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荀子提出了“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了“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拓展到统一战线领域,就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41,“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1]41。这是习近平对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承诺,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具体结合。[20]15统战工作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做具体的人的工作,是做协调利益的工作。因此,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曾强调指出,做统战工作必须“讲究方法”,特别是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11]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是为了人、服务人、凝聚人、发展人的工作,是要把各行各业、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凝聚在党的奋斗目标下共同努力奋斗的工作。在联谊交友方面,习近平指出,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要交到肝胆相照的挚友诤友。通过处理好广交与深交、实交与虚交、私交与公交的关系,讲感情,以情感人,多交心,以理服人,并持之以恒,“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21]174要重视和维护统战成员的利益,既要重视和维护统治成员的政治利益,也要重视和维护他们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合法合理的具体利益,重视和维护统战成员利益“是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要原则,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22]6—18。习近平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看,要讲“照顾同盟者利益”,就是要尊重、照顾和维护同盟者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统一战线工作任务就是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必须照顾同盟者利益。这种在统战工作中讲“人情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与统战对象谈心交心、肝胆相照,以优良的作风、高尚的品格、真诚的服务赢得统战对象的尊重和认同,体现了习近平的民本思想。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尚书·尧典》中曾有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通过在各个部落甚至更远的外邦间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得所属部落与外邦之间和谐有序,从而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必要环境。和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诸多体现,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衍生出了历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和文化情怀。记载于《论语·子路》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在“和而不同”中博采众家之长。《礼记·礼运》比较集中而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设计。协和万邦之和,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注重焕发整个社会圆融共生的活力,体现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情怀,在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都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大同世界。《孔子家语·礼运》的“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充分显示了古圣先贤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境界。
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习近平对大同社会和理想社会模式有深入的了解和判断,可以说,协和万邦、大同理想等奠定了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道路奠定了感情基础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之“包容性、内聚性、开放性,长期根植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中,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强不凌弱、敦厚平和的民族性格”[23]。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曾经对中国“和”文化做了独特的阐述:“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谐、和睦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24]我们党经过探索总结,认识到民族的产生和发展及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现阶段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逐步解决。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成功的。”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25]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6]
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27]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为世界的发展贡献着独特的智慧。习近平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