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执行/本刊编辑部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通过“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平台打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的互动与融合。今年的参评情况比往年更加踊跃,主办方收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行业优秀科技项目及技术成果。在这些科技项目中,我们看到了新型纤维及技术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也看到了以智能制造、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等为代表的先进的生产方式;更有应对疫情非常时刻,纺织科技在医疗防护用品、土工材料等领域散发的光芒。
2020 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经济承压严重、市场需求不足,但纺织行业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始终致力于鼓励全行业注重科技创新,助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为这些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们拍手鼓掌,同时也希望通过此平台让更多优异的项目浮出水面受到广泛关注。
“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落地,助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秉承着这一使命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已经进行至第七届。七年来,我们见证着行业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郁,科技创新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强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整个行业全面发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通过这个活动平台打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的互动与融合。
今年的参评情况比往年更加踊跃,主办方收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行业优秀科技项目及技术成果,涵盖了纺织机械、纤维、印染、针织、产业用、家纺、新材料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其中不乏一些在此次疫情中作出重要科技贡献的纺织项目。
经过第一轮筛选,目前已经产生了44 个备选项目,且项目质量较高,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体现了新型纤维及技术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由此提升了产品性能及附加值;二是项目成果代表了智能制造、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等行业发展方向;三是此次特别设立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受到众多积极转产、扩产企业的关注,他们解决了防护服、口罩、消杀产品等防疫物资供应紧缺,生产设备一机难求等难题,为我国乃至全球抗“疫”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评选结果将于福建泉州揭晓,届时将在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上发布最具年度价值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以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3 个子奖项。
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纺织科学研究》杂志社、中纺院海西分院承办;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晋江市科学技术局、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商务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协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备选项目
01.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
02.干法反应纺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
03.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成套技术与装备
04.高值化聚酯纤维柔性及绿色智造技术
05.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06.120 英支汉麻纺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07.国产化装备智能纺纱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08.聚酯复合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
09.高效防护耐久性医用手术服面料的产业化开发
10.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户外携行构件高效制备技术与应用
11.苎麻生物脱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12.硅藻土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在家纺领域的应用
13.卫材专用竹炭粘胶纤维及其水刺非织造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14.锦纶再生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15.高质低耗仿蜡印印花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16.活性染料低盐低耗轧染关键技术的应用
17.高强粗旦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
18.生态染整抗菌保健柞蚕丝织物研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9.单向导湿工装面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20.PTT 纤维/棉超柔弹性针织面料染整技术及产品开发
21.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应用技术开发
22.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智能控制技术
23.碳纤维用热辊技术开发项目
24.阳离子型壳聚糖基天然高分子抑菌整理剂的开发及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研究
25.数字化彩色纺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26.微纳对位芳纶纤维的生产技术与应用
27.酷特云蓝卡谋全自动平面口罩机
28.纯棉数码喷墨印花免烫智能温控面料
29.超细聚乙烯纤维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30.酷特云蓝治理平台
31.闪蒸法高密度聚乙烯特种材料关键技术及在医用防护产品的应用
32.BWT 医用防护服
33.PA6/PBT 锦涤皮芯纤维研发以及在中高端校服中的应用
34.化学法循环再利用阳涤复合纱线
35.高分子吸水材料的均匀性分布检测系统
36.叠加态超性能材料
37.绿纤®—卫赛尔卫生湿巾
38.可降解防护口罩
39.可循环使用防护型口罩的研发及产业化
40.石墨烯毛精纺面料
41.发热红豆绒系列功能针织面料研发推广
42.肤丽绢胶原蛋白纤维合成技术及工艺
43.碳纤维生态草水修复生态系统
44.丝绸抗病毒抗菌时尚防护口罩
01
项目名称: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
申报单位:威海面展纤维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碳纤维在技术上一直受到国外封锁。该项目采用二甲基亚砜间歇法溶液聚合、干喷湿法纺丝技术,通过温度与浓度致凝固的优化组合,实现快速纺丝下的均质化凝固;采用溢流法和整流筒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干喷湿纺空气层高度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可纺性;在特定凝固点设置凝固纤维张力阻尼装置,实现高速纺丝下的张力控制,保证了纺丝过程的运行稳定;通过热辊结构与临近边界温度场的设计,提升热辊牵伸的均匀可靠性,实现热水牵伸—蒸汽牵伸—热辊牵伸的组合模式,有效提高原丝的牵伸取向效果,降低牵伸损伤,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母体的改性油剂,有效改善了蒸汽牵伸工序原丝油剂的浸润性和延展性,促进纺丝速率的提高。
经鉴定该项目技术为国内首创,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提高了TZ700S 碳纤维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纤维质量稳定性,解决了产品性能稳定性差等难题,使TZ700S 碳纤维参与国际竞争,推广应用水平显著增强。
02
项目名称:干法反应纺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
申报单位: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以二酐和二胺为单体合成前驱体溶液,采用干法纺丝成形技术路线制备出前驱体纤维,再经过热环化工序使前驱体纤维转化为聚酰亚胺纤维,最后对纤维进行环化拉伸等后处理工序,得到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技术路线富有显著创新性。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具有轻质、高强、耐磨、阻燃、隔热、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主要应用领域为:特种防护领域,制作高温、强辐射等恶劣条件下的防护用品,如防火阻燃服、用于UD 布制备的特警战训服、软质防弹背心等;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可制作轻质电缆护套、高温绝缘电器、发动机喷管隔热及耐高温特种编织电缆;结构复合材料领域,用作火箭整流罩和发动机壳体、空运集装箱、飞机壳体等结构部件等。
该项目现有专利23 项,其中发明专利7 项。项目产品将为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可提升我国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技术水平及竞争力。
03
项目名称: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成套技术与装备
申报单位: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是迄今为止国际公认的性能优异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我国高强聚酯长丝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与装备一直被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的局面。
该项目开发了单箱体双模头高密度精密纺丝技术、纺程非晶结构可控的纤维冷却技术、纤维凝聚态结构可控的高效气流牵伸技术、低针密高效针刺固结技术、以淀粉胶为粘合剂的浸胶整理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采用了大容量熔体直接纺聚酯长丝工艺技术,工艺流程短、投资费用省、能耗和产品成本低。同时,该项目研发并推出了高强高速聚酯长丝胎基布生产线成套技术装备,具有大幅宽、高速度、低能耗、一体化、智能化等优势,极具市场竞争优势。
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型专利15 项。截止到2019年底,该项目已实现了111 条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生产线的建设,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近80%。
04
项目名称:高值化聚酯纤维柔性及绿色智造技术
申报单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等
入选理由:该项目通过开发差异化聚酯合成、绿色节能、智能制造技术,为客户订制多样化、功能性聚酯产品,实现聚酯产业的转型升级。
项目研发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一头三尾”差别化聚酯生产技术、乙二醇连续精制回收技术、聚酯聚合纺丝一体化设计与制造、32 头纺聚酯纤维原油上油无网拉伸紧凑型领先纺丝装备技术、聚酯先进性控制系统、聚酯纤维智能外观检测系统。开发的成性化装置在充分发挥大装置低能耗优势的同时,也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该项目在桐昆集团建成一套年产20 万吨绿色多功能差别化聚酯纤维成性化生产线,于2018年3月投产,可同时生产易污功能复合、原液着色、吸湿速干等5 大系列多品种多规格聚酯纤维,满足定制化生产需求,装置运行高效稳定。
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4 项,实用新型7 项。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05
项目名称: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色母粒的质量直接影响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品质,国外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掌控了高端纤维级色母粒市场,开发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生产技术势在必行。该项目突破了母粒用着色剂/功能粉体超细化及分散稳定技术,专用母粒规模化制备技术,高着色剂/功能粉体含量聚酰胺熔体纺丝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形成了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实现了高色牢度、深污、细旦的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的规模化生产。
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1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 项,编制行业标准3项。项目实施期间,建设色母粒产业化示范线1 条,纤维产业化示范线2 条。2017-2019年,该项目新增直接销售额67392.92 万元、间接销售额7648.5 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常规聚酰胺纤维相比,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可节约水耗55%、能耗54%,降低COD 排放34%、二氧化碳排放59%,环境效益显著。其技术成果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06
项目名称:120 英支汉麻纺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通过研究力学作用分离原理,创新研制出汉麻纤维专用机械分离设备,实现了汉麻纤维的精细化分离加工和高支化制取方法,奠定了高支汉麻纺纱制备的物质基础,创新开发出系列汉麻纤维纺纱关键工程技术,建成了20 万锭的汉麻纤维“潮态”纺纱生产系统,并构建了完整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控制体系。
该项目技术已生产出系列汉麻纤维纯纺、混纺纱线以及高档衬衣、T 恤等服装,建立 “Renoir-Hemp”品牌投放欧美高端市场;部分纱线品种已用于军队、公安、海关、海事等衬衣、内裤和袜类产品;近3年项目实现产值2.66 亿元。同时,该项技术较传统化学脱胶方法节约用水30%;减少化学制剂用量20%;纺纱效率提高近40%,累计实现节能降耗近500 万元。
其项目研发过程中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120 支汉麻/棉混纺纱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7
项目名称:国产化装备智能纺纱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申报单位: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为2018年工信部公示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创新应用了输送、换卷、接头国产全自动精梳机;建设了从头并—条并卷—精梳—末并—粗纱国产全自动轨道式智能纺纱输送系统,突破了全流程智能纺纱物流输送系统存在间断的关键瓶颈;实施了全流程智能回花收集系统,实现了智能纺纱车间的全工序、各部位物料的全方位智能分拣和收集系统;开发了全流程智能纺纱质量追溯系统;通过E 系统连接,解决多家厂商设备难以智能互通的信息孤岛问题,大幅提升了生产制造过程整体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工艺流、信息流的全面集成。
通过项目实施,生产效率可提高22.65%,万锭用工降低71.70%,经产业化示范应用,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等技术优势,为夜间无人值守的全流程智能化纺纱创造有利条件。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引领纺纱生产方式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纺织产品附加值,以及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8
项目名称:聚酯复合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
申报单位: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鑫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针对市场上的弹性纤维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污色性能差、工艺路线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项目团队首次提出以聚酯弹性体(GBT)和半消光PET 切片为原料,通过复合纺丝技术生产出新一代聚酯复合弹性纤维,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及突破。
该项目创新研制了上大下小非等径预缩聚釜和双圆盘非等速聚合反应釜装置,建成了3 万吨复合弹性纤维用高特性粘度聚酯弹性体连续聚合生产线;创新了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纺丝生产工艺路线,实现了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高效一步法熔融纺丝,建立了108 位复合纺丝生产线;创新开发了组合上油、两道牵伸的聚酯弹性体/PET 一步法复合纺丝成套装备及关键技术,创新了非等温熔体喷丝板面外复合纺丝和精密卷绕成型技术,实现了高效稳定的产业化生产。经鉴定,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28 项,编制企业技术标准3 项。项目实施后,近3年新增销售额75411.62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40 多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9
项目名称:高效防护耐久性医用手术服面料的产业化开发
申报单位:中纺院(浙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目前手术防护服、化学防护服多使用一次性织物,丢弃后会引起环境污污,在欧洲ESTA 等组织呼吁人们尽量使用耐久性织物。为此,该项目联合医护用品领域相关研发单位,通过材料优选、工艺优化、设计创新等技术攻关,研制出具有防液溅、防菌、通气舒适的高效防护耐久性手术服面料及产品。
该项目选用30D 6 沟槽异截面高亲水涤纶有色长丝和20D 碳黑导电丝为原料,赋予面料良好的亲水、吸水性,防静电功能,以及较好的色牢度;采用经编的方法进行编织,组织结构选用经平组织或相应的经平变化组织的方式,在设计密度和平方米克重时充分考虑医护人员的穿着舒适性;阻隔膜材料选用PTFE 微孔膜,膜孔径在40nm~100nm 之间,厚度在30μm~45μm之间,并以湿气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为粘合剂进行复合,实现了优良的防菌隔毒功能,同时兼顾舒适性。经鉴定工艺技术为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产品符合手术服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可观的社会效益。
10
项目名称: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户外携行构件高效制备技术与应用
申报单位:泉州迈特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通过精选满足携行装备使用要求的国产碳纤维和树脂体系,突破了多种复杂形状制品的成型关键技术并研制相关装备,研制出轻质高效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品,并实现其在携行、帐篷、箱组等装备上的应用,减轻装备重量,提高战术机动性及战备保障水平。
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海陆空三军和武警、边防、公安、民政救灾,也可推广应用于登山训练、野外生存、户外活动、学生背包等,提升我国携行技术与装备研发质量水平,提高户外作业人员的携行能力、机动能力和综合效能,促进我国户外装备领域的技术进步。该项目在复合材料树脂、碳纤维界面等方面的产出,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地位,提升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形成年产30 万件(套)的生产能力,技术成熟,产品质量过硬,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近3年采用该项目技术生产的产品累计产值达44863.87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11
项目名称:苎麻生物脱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申报单位: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苎麻微生物脱胶是利用细菌分泌的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去除苎麻纤维内的胶质,实现苎麻精细化。该项目成功选育出产高活性半纤维素酶,稳定性高、适宜工业化应用的嗜碱性芽孢杆菌抗葡萄糖代谢阻遏突变株(NTT33-Y6),率先在国内实现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产业化;自主研发出苎麻微生物脱胶自动化装置,实现微生物脱胶和漂洗过程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项目成果应用后,年可生产高品质生物脱胶精干麻1.5 万吨,年可新增销售额57000 万元。
该项目有效缩短了脱胶时间,降低了残胶率,改善了纤维的可纺性能,相关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 项,实用新型专利若干项。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推动上游苎麻种植及下游苎麻服装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对节能减排、生产自动化及麻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都能起引领、示范的作用。
12
项目名称:硅藻土改性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在家纺领域的应用
申报单位: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通过研发一种硅藻土原位负载二氧化钛功能粉体,开发出功能粉体与聚酯熔融共混纺丝关键技术,制备出光催化分解甲醛功能纤维,该纤维同时具有抑菌、防螨、释放负离子等功能。其核心技术包括硅藻土原位负载二氧化钛技术、功能粉体分散及在线添加技术、熔融纺丝成套技术、纤维功能指标的表征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硅藻土改性纤维具有去除异味、除甲醛、抑菌、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等功能,满足了人们对健康、舒适、环保生活的追求。项目的实施丰富了功能纤维产品品类,开辟了国内家纺材料的新领域,同时扩大了硅藻土材料的应用领域。目前,该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4 项。
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功能化,明显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推动了传统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社会效益显著。
13
项目名称:卫材专用竹炭粘胶纤维及其水刺非织造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面膜用卫材已成为非织造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端市场面膜基布及其纤维原料如备长炭纤维面膜基材等大多被国外品牌占据。该项目通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联合,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首次研制出卫材专用竹炭粘胶纤维及其水刺非织造材料,实现了替代备长炭纤维,可应用于面膜等美容材料市场,填补了市场空白。
该项目开发出竹炭水性浆料均匀稳定分散及其在线添加技术,解决了喷丝孔堵塞和漏胶导致的纤维疵点多、强力低等难题;开发出高效脱硫与水洗技术,满足卫材和水刺非织造布的特殊要求;开发出“轻梳理快转移”梳理与“中压”水刺非织造技术,成功制得具有高吸附、低异味、抗菌抑菌、发射远红外等特性的竹炭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产品与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制定2 项标准,申请发明专利2 项。
14
项目名称:锦纶再生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申报单位: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颠覆了传统纤维的原料来源,利用废弃资源,生产出与原生纤维相差无几的锦纶纤维,实现绿色、循环与高利用率的统一。
该项目将纺丝过程中产生的废丝通过切碎—清洗除油脱水—熔融—水冷—切粒—干燥—纺丝螺杆—纺丝—卷绕—加弹的方式制成再生纤维。物理法的螺杆造粒技术相对化学法生产工艺合理简单,产品质量较均匀、热降解较少、投资成本及单耗低,三废环保压力少,赢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已获得国际再生纤维GRS 的资质认证。项目单位自主研发且能规模化量产的不同规格的再生纤维产品已得到国内外下游客户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经编、纬编、花边、包纱、织带和织袜等领域,实现下游领域的全覆盖。
15
项目名称:高质低耗仿蜡印印花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申报单位: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项目创新提出了多组分活性污料污色系统污料配伍性定量评价方法、污料溶解性和吸光光度预测方法,开发出系列色泽浓艳的红、绿、蓝等仿蜡印印花专用活性污料;开发了尿素替代助剂,采用尿素分色分质使用原则,优化了印制工艺,降低了尿素使用量,创新设计合成核壳结构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协效有机硅等成软剂,开发了仿蜡印印花复合手感调节剂和手感调控方法,达到仿蜡印印花特有手感要求;研制了高速双层双幅丝光机等关键设备建成了高效低耗前处理生产线;构建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仿蜡印印花智能工艺数据库、实现了印花工艺的自主制定及自我优化,显著提高了产品的一次准确率和加工品质。该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目中涉及的少尿素仿蜡印印花工艺、专用活性污料、双幅联动前处理和智能工艺数据库都已实现产业化,建立了生产基地4 家,建成年产2.4 亿米高速前处理生产线3 条。2017-2019年新增销售额251974.78 万元,项目成果推动了印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16
项目名称:活性染料低盐低耗轧染关键技术的应用
申报单位:鲁丰织污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近年来,我国印污行业资源消耗大、污污物排放量大的问题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印污行业相关企业亟需发展绿色环保、清洁生产、高附加值的产业技术。
该项目主要研究了多活性基活性污料低盐低耗污色关键技术,项目不仅实现了多活性基活性污料在连续式生产设备上的稳定生产,而且生产的面料具有得色量高、色牢度优异的特点。大大节约了无机盐的使用,盐用量节约60%以上;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实现60℃低温水洗污色,并且耗水量较传统活性污色降低30%以上,能耗节约20%以上。
该项目获得相关专利10 项,其中发明专利2 项,审理专利1 项,经鉴定该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自项目开展以来,截止到2018年10月低温低盐污色技术共加工2200 余万米面料,实现销售收入4.6 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7
项目名称:高强粗旦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
申报单位: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是一种优异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该项目采用高强粗旦熔融纺丝技术,即利用气流加机械牵伸的方式,使聚丙烯高分子高度取向结晶,最终形成单丝纤度达到11dtex,单丝强力超过3.5cN/dtex 的连续长丝。再经铺网和针刺加固工艺,最终形成各向均匀的非织造土工布。目前,该项目已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2项,实用新型16项。
在工程运用中,该项目产品成本要远远低于进口产品,且产能高、交货周期短,有利于降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及缩短建设工期。同时,其优良的耐久性能够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可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寿命。产品投放市场后迅速在机场、水利、高铁、公路等领域的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项目产品也迅速被应用到国外重点工程中。
疫情期间,项目单位第一时间成立紧急工作小组,调配了16 万平方米土工布援助武汉“火神山”建设工作。在“工程质量第一”的前提下,拼抢时间同心抗“疫”。
18
项目名称:生态染整抗菌保健柞蚕丝织物研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辽东学院)
入选理由:该项目推出的柞蚕丝织物环保污色和功能化关键技术及新产品,通过采用涂料印污,配合助剂的选配、生产设备的合理组合应用,以及加工工艺的创新,实现无版、无网、无废水印污新工艺。其突出特点是涂料污色产品手感成软,色牢度好;生产流程短,环保、节能,可以规模化生产和连续化生产;产品花色多样,具有多种风格,如晕污、蜡污和扎污等,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市场上对纺织品的环保要求,充分满足了目前国内外市场人们追求健康、舒适、环保、时尚、自然的潮流需求。
该项目产品在污色的基础上,同时附加抗菌功能,通过优选环保助剂,提高柞蚕丝织物的抗菌保健性能,此外,其污整的柞蚕丝织物的弹性、手感、抗起毛起球性良好。2016年1月—2018年12月,生态污整柞蚕丝面料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达2.2 亿元,新增利税6000 万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9
项目名称:单向导湿工装面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申报单位:绍兴水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航民达美污整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协会
入选理由:该项目通过对特殊纺织工艺设计及设备改造、吸湿速干整理、单面防水印花工艺等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实现了原材料与配方的优选、加工工艺与设备的改进,形成多项核心技术及成果,包括织造设备,CVC 混纺梭织、污色、吸湿速干整理、单面圆网防水印花工艺等。
项目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发展理念,提高了企业新型功能性面料及系列产品的开发水平,可为户外工作人群、警务人员、运动员带来导湿、快干、凉爽、舒适的感觉,其成功开发必将把工装及运动、休闲服装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产业化意义重大。
该项目获得国家专利8 项,其中发明2 项,实用新型4 项,软件著作2 项。近3年累计完成销售58909.5 万元,利润9191.53 万元。用户反映良好,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
项目名称:PTT 纤维/棉超柔弹性针织面料染整技术及产品开发
申报单位:浙江富润印污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研发了低温除油煮漂、低张力丝光、常压一浴二步法污色和松式定型加软后整理成套高效工艺技术,创新设计常压一浴二步法污色工艺、智能环保型连续式平幅漂洗设备、除油及污色载体关键助剂,成功解决高支精梳棉和PTT 纤维针织物污整加工中油剂对织物的返沾、低温污色色牢度不好、一次性污色OK 准确化等难题,显著提升了弹性针织产品品质及绿色智能化生产水平。
项目已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700 吨PTT 纤维/棉针织污整生产线,开发出一系列PTT 纤维棉针织污整面料,出口至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近3年新增销售超过1.8 亿元,用水量降低36.36%,总能耗成本下降18.6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4 项,大幅提高了纺织绿色制造技术及应用水平。
21
项目名称: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应用技术开发
申报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针对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在高品质服用面料应用推广难的问题,系统研究了该纤维纺纱、织造、整理加工技术,并进行了产品开发和示范线建设。研究了优选的原液着色聚酯短纤维条混、纤混等纺纱工艺,纯纺、与粘胶或棉等纤维混纺及配色工艺,开发出系列化风格独特的纱线产品;研究了前处理因素对原液着色聚酯纤维织物颜色的影响,开发出基于低折射率树脂整理的,可明显改善该纤维织物光泽、颜色深度的色光调控工艺;研究了原液着色纤维织物底色对印花的影响,开发出系列风格独特的高品质花式面料产品。
项目已建设纺纱、织造、整理、成衣加工示范线6 条,新增产值1.87 亿元,同时在面料加工过程直接减少能耗20%、水资源消耗30%以上,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 项,编制企业标准1 项,整体技术具有创新性,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促进以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为原料的绿色纺织产业链的发展,为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22
项目名称: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智能控制技术
申报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入选理由:该项目系统研究了棉纺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在棉纺数据融合、过程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其构建了面向棉纺数字化车间的系统集成模型,建设了棉纺质量控制的数据基础,使纱机工作效率从90%提高到93%;创新形成了棉纺质量异常波动关键因素识别方法,使纱线断裂强度提高了3.40%,因纱线断裂强度不达标导致的纱线不合格品率降低了23.48%;率先建立了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控制模型及其系统,棉纺质量的控制精度达到97.85%。
该项目已经授权发明专利 15 项、软件著作权 8 项,制定标准 5 项。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成纱质量控制精准度和生产效率,已累计监测机台3600 台,产生经济效益2.11 亿元,同时为棉纺企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36 名,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23
项目名称:碳纤维用热辊技术开发项目
申报单位:北京中纺精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研制的碳纤维用热辊用于碳纤维生产工艺中的干燥致密化以及碳丝烘干,满足碳纤维原丝干燥致密化设备工艺和碳纤维碳丝烘干设备工艺的要求。
该项目实现了工件自动旋转压装技术、双层热媒均温技术的相结合,实现碳纤维用热辊工作区均温的高可靠性;利用三相电感应加热技术取代常规的蒸汽或热油加热技术,采用高等级的绝缘材料结合完善的磁路设计避免感应加热器局部过热,使碳纤维用辊加热具有使用上的高可靠性;采用不锈钢复合技术,在不锈钢表层采用耐磨陶瓷涂层,实现碳纤维用辊的工作表面的高可靠性。
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游企业应用项目产品已成功量产了T300、T700、T800、T1000 碳纤维原丝,产品性能得到认可,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市场。已累计推广碳纤维设备线14 条,销售收入近7000 万元。
24
项目名称:阳离子型壳聚糖基天然高分子抑菌整理剂的开发及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研究
申报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该项目研发了一种针对棉织物的天然高分子抗菌剂。以壳聚糖为抗菌剂的基本材料,同时合成一种阳离子型抗菌剂,再运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制备的阳离子型抗菌剂引入壳聚糖,制备出一种广谱、高效抗菌、高水溶性且无害的壳聚糖基天然高分子抗菌整理剂,同时开发抗菌整理配方,将壳聚糖基抗菌整理剂应用于棉织物上,使之获得长效的抗菌效果。
技术创新点在于阳离子型抗菌整理剂——含氯及含溴的壳聚糖基天然高分子抗菌整理剂的制备,和长效安全的织物整理方案——采用多元羧酸作为交联剂,通过羧基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以及壳聚糖自身氨基的交联,将抗菌剂整理到织物上,整理工艺安全环保。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家纺织企业并取得良好效果。该项目对建立生态环保的纺织生产工艺,及高附加值环保纺织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意义。
25
项目名称:数字化彩色纺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申报单位: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发明了环锭纺多通道数码纺纱系统和交互式纺纱成型技术、环锭纺调控成纱线密度和混纺比方法、全色谱混色纱的数字化纺纱方法、全色谱色段彩纱的数字化纺纱方法和多彩竹节纱的数字化纺纱方法。
该项目采用一根纱线经过严密计算纱线不同长度的颜色范围,同时匹配以相应的纹织工艺,可以织造出丰富多彩的花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风格,同时可以省掉后工序的印花和污色,缩短工艺流程。该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色纺色织和印污色彩花型效果的局限,填补了纺织行业空白。
该项目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 项,发明专利2 项,外观设计专利1 项。该技术已经在部分产品上进行了研发应用,全面推广后,年节约化学品可达66%以上,减少能耗40%以上,减少废水排放60%以上,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减轻环保压力,为纺织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6
项目名称:微纳对位芳纶纤维的生产技术与应用
申报单位: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微纳米芳纶纤维兼具芳纶纤维优异的力学、耐酸碱、耐高温、阻燃性能,以及纳米纤维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芳纶纤维目前存在的表面光滑,在基质材料中分布不均匀,复合界面强度差等问题,同时可有效改善电池隔膜存在的热性能较差、易变形等问题,目前其在增强材料、电气绝缘、吸附过滤及锂电池隔膜等应用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该项目利用低温溶液聚合法通过在共聚物体系中加入第三单体,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搅拌速率可实现纤维直径的有效调控。该项目开发了一种新型分散剂添加技术,通过添加方式的改变和设备结构的设计,可实现分散剂在体系中的均匀分散,制得的微纳米分散液水溶液体系可长期稳定存在。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可实现100 吨/年的生产规模。
27
项目名称:酷特云蓝卡谋全自动平面口罩机
申报单位: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成果是由酷特智能以“智造”核心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制的又一项定制化设备,有效解决了口罩生产设备短缺、生产能力差、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卫生、环保、口罩片平整、花纹清晰、美观大方;整个生产线从入料、鼻线插入、封边、裁切成品均为自动化作业,高效、省人工;原材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配重带,保证原材料张力均衡;胚料可以自主调整、纠偏;纯手工打造鼻梁夹漏斗,鼻梁夹定位精准;口罩机变频通过大屏触摸调整,人员操作体验良好;口罩片生产效率可视、数字化呈现;齿模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设计;人机操作符合人体工程学,舒适、安全、高效、人性化。创新设计确保了口罩切片机的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每分钟可以生产180~280 片;PLC 编程控制,智能化变频节能,开放接口、数据集成,可做智能化升级改造。
28
项目名称:纯棉数码喷墨印花免烫智能温控面料
申报单位:鲁丰织污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主要研究了活性喷墨印花技术在纯棉面料上的应用,重点研究开发了纯棉高支数码喷墨印花面料、高免烫性的纯棉数码喷墨印花面料、纯棉色织定位数码喷墨印花面料,生产的面料色牢度高、手感成软、免烫且花型精细度高,同时还具有冬暖夏凉的智能温控功能等特点。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首次运用聚丙烯酸水溶性浆料复配技术,解决活性喷墨印花技术在纯棉高支面料上得色量浅、色彩不饱满的问题;开创性地将液氨免烫整理技术应用到喷墨印花面料上,并通过工艺优化,使喷墨印花面料平整度达到3.5 级以上;运用喷头对称排列、喷头双轨道运行、进落布同步等新技术,解决几何精细图形喷墨打印精细度不高,喷印pass 道问题,实现高精度喷墨印花;开发色织喷墨印花面料,通过相关图像软件控制技术,实现色织面料上精准打印图案;使用智能温控调节技术,实现面料冬暖夏凉的特性。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4 项。
29
项目名称:超细聚乙烯纤维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
入选理由:在新能源领域,隔膜是动力电池结构中重要的内层组件。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是制备动力电池隔膜的主要原料,而国内用于制备动力电池隔膜的聚乙烯纤维的单丝纤度在1.1dt 以上,长度在5mm 以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造成国内的高端隔膜进口率较高。
该项目在纺丝、改性母粒设计、组件结构设计、后道应用等方面体现集成创新,成功开发了超细聚乙烯纤维产品。项目制得的超细聚乙烯短纤维,纤维直径为8μm、纤维长度为3mm,可用于动力电池隔膜的制备。此外,超细聚乙烯长丝具有芯吸作用、抑菌防霉,接触凉感功能得到增强,可用于运动服、家纺等领域。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1 件,制定企业标准1 项,获国家商标注册证3 项。同时,原液着色凉感聚乙烯纤维、超细聚乙烯纤维分别成功入围2019/2020 与2020/2021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由于产品新颖,自项目开发至今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50 万元,预计未来2~3年内,该类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0
项目名称:酷特云蓝治理平台
申报单位: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理念,以满足全球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由酷特智能平台支撑的个性化产品大工业化生产、直销客户的综合性生态平台。把消费者和工厂联系起来,把生产和营销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消费品分层级营销的陈旧商业规则,真正建立起C 端和M 端直线交互的商业逻辑和业态;并利用物联网逻辑实现智能制造,把供给和需求双方相关的人与人、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链接起来,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使生产周期缩短、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促成了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
该平台实现了运营平台化、过程数据化、结果数字化、逻辑智能化;实现了研发、计划、调度、管理等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员工和客户自驱,前端支持客户自驱设计、下单,员工自驱量体、销售、计件、服务;整个交易平台全程数据驱动、运行规则,并支持社会个人、群体、组织参与,形成了多赢共生的生态系统。
31
项目名称:闪蒸法高密度聚乙烯特种材料关键技术及在医用防护产品的应用
申报单位: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于2019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突破了国际公认高难度技术壁垒,打破了美国化工巨头50 多年来在闪蒸法高密度聚乙烯特种材料上的单一供应格局,为全球第二、中国首家掌握该技术原理及其工艺流程的企业。
在医疗防护应用上,该材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效病毒防护材料,由它制成的防护产品在对抗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等大规模流行病的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有力保护。今年2月,公司召集员工紧急复工,研发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在抗疫工作中得到了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的各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被国家药监局列为出口推荐的白名单企业,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并获得美国FDA 认证和欧盟CE 认证,远销世界各地。
该产品的生产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
项目名称:BWT 医用防护服
申报单位: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入选理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防护服需求量猛增,而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消耗量大、生产周期长,出现严供应紧张情况,项目单位开发的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旨在缓解医用防护服供应紧张、医疗废物处理成本高、环境污污负担重等问题,满足临床对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使用需求。
项目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3 层复合材料,连体结构,环氧乙烷灭菌,可重复使用10 次,供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转运、筛查、隔离等工作中,对具有潜在感污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等物质进行阻隔和防护。其断裂强力、过滤效率、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渗水性等关键性能检测结果均远高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国家标准。
项目单位完成了102万套防护服的生产,85万套为交付任务主要用于保障北京、武汉的武警、卫生疾控医务人员使用,约15 万套出口到国外,支援世界抗击疫情。此外,项目研发团队还进行了辐照消毒灭菌技术推广、新型高智能舒适型医用防护服的研发等9 项技术创新工作。
33
项目名称:PA6/PBT 锦涤皮芯纤维研发以及在中高端校服中的应用
申报单位: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
入选理由:该项目利用复合纺丝技术,通过对纺丝、织造、污整工艺参数的优化,解决了皮芯结构成型、织造张力控制、污整多组分套色、中低温定型整理等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PA6/PBT 锦涤皮芯复合纤维长丝面料。
该项目技术创意新颖,实现了两种材料优势性能互补;两种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可相互中和,使面料获得良好的抗静电性;项目采用喷丝装置特殊化改进设计和制作,克服了复合纺丝常存在皮芯结构会出现芯材外露、不同心、结构波动性大等技术问题;采用涤纶DTY 加弹设备生产,设计和制作了张力调节器和抗静电油剂添加装置,改进加热箱体结构,使长丝品质更高;研究出整套高色牢度和污色均匀性优良的污整助剂工艺体系,生产的新型校服面料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 项,经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产品可应用到中高端校服、运动品牌服装、男式商务休闲装、女式时装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良好。
34
项目名称:化学法循环再利用阳涤复合纱线
申报单位: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产品由再生阳离子污料可污涤纶(CD)和再生半消光涤纶丝复合而成,织布后可单污阳离子涤纶,在布面产生花灰(麻灰)双色效果,再结合优良的悬垂手感,风格独特,可用于时尚面料、户外面料、运动面料、针织面料以及家纺装饰面料,还可以与其他各种纤维交织,获得更多风格的新型面料。
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再生阳离子切片及再生半消光切片生产出POY,原料属于循环再利用产品;通过不同网络压力可形成不同的双色效果;通过电磁阀系统调整压缩空气开关时间,可形成有规律的双色效果。项目产品与常规涤纶复合织造而成的布料,颜色更为丰富,而且具有仿麻或者仿毛的外观和手感;织造中,还可以改善织物因涂层或贴合时污料移污的问题。目前,项目产品试样风格达几十种,近10 吨试验量,批量生产数量近千吨。项目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及循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构建作出贡献。
35
项目名称:高分子吸水材料的均匀性分布检测系统
申报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入选理由:目前卫生用品生产过程存在吸水材料铺设过程无法准确控制,导致起坨、部分区域吸水不佳等问题,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光学检测技术及PLC 控制等方法实现机器代替人工,高分子吸水材料的分布可直观实时显示,实时判别不良品,对生产线质量控制与新产品设计开发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指导意义。
该系统业内首创解决了卫生用品生产中吸水材料分布不均的共性问题,检测时间缩短了95%,且分布均匀性指标得到量化,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可配备到企业生产的每一台纸尿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上,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的示范及产业化,可不断带动并提高生产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引领行业质量检测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国卫生用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6
项目名称:叠加态超性能材料
申报单位: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叠加态超性能材料是分子叠加、功能叠加、能效叠加、物理叠加和多学科叠加的研发成果,具备隔热、保暖、抗菌、透气、吸汗、速干、轻薄、安全和环保等性能。该项目成果可应用于衣、食、住、行,-50℃~150℃温度区间的产业链,如服装保暖、帐篷隔热、墙纸保暖、汽车顶棚隔热、高铁车厢隔热、飞机客舱隔热等。
该材料保暖性能优异,应用于服装上,可使冬季保暖服装厚度下降80%,而保暖效果却可提高5 倍。并且具有环保性能,可持续发展。该项目2013年立项,历时4年于2017年8月19日在北京实验室研发成功,2019年实现量产。2019年企业联手探路者做出大量样衣。目前,该材料已经获得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德国ISPO“国际材料奖”。
37
项目名称:绿纤®-卫赛尔卫生湿巾
申报单位: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
入选理由:新冠肺炎疫情带动了消毒湿巾等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需求,而该品类绝大多数产品使用的无纺布以涤粘混纺为主,其吸液率较低、贴肤性差、使用后难以降解,也有以棉为材质的水刺无纺布,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脱脂漂白工艺,易残留有害化学品。
该项目产品以100%绿纤®-卫赛尔(莱赛尔纤维)为原料,经水刺法制成无纺布,并浸轧75%的医用酒精。从纺丝到无纺布的生产过程中均不添加任何有害化学品,产品在自然状态下可以生物降解。与合成纤维相比,绿纤®-卫赛尔是来自大自然的绿色纤维,具有更加亲肤成和的质感;与粘胶纤维相比,绿纤®-卫赛尔干湿强力出色,制成的无纺布厚实不易破,成韧不起毛;与棉纤维相比,绿纤®-卫赛尔的吸湿透气性更强,其无纺布可吸收比自身重达3.8倍的液体,高的含液量也使得绿纤®-卫赛尔湿巾的杀菌效率更高。
项目完成单位在疫情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研发生产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通过网络销售方式销量达2000 万片,用性能更优越的产品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
38
项目名称:可降解防护口罩
申报单位: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普通的一次性无纺布口罩不易回收再利用,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该项目采用可降解的高滤效纳米纤维膜代替熔喷布,用食品级高透气量的天然纤维素复合滤纸代替纺粘无纺布,制备的高效防护纸口罩可降解材料占比可达95%以上,大大提升了口罩的环境友好性。
纳米纤维膜过滤元件具有高效低阻低克重优势,每平方仅0.8~1 克重的纳米纤维膜制备的平面口罩可实现与KN95 甚至FFP2 口罩(40 克重熔喷布)同等过滤效率等级,而且口罩沾水后仍能实现细菌及PM2.5 颗粒的高效过滤阻隔,纳米纤维膜使口罩可降解率达到98%以上,更加环保。根据第三方机构检测,可降解口罩细菌过滤效率高达98.9%、滤阻约35Pa/cm2,完全符合YY/T0969-2013 的检测标准。
该项目耳带采用可降解长丝与可降解弹性体织造而成,可降解率高达99%以上,创新开发了可降解材质鼻梁条,可降解率可达98%。并且,纸张经过特殊处理后相比无纺布口罩亲肤性更好。
39
项目名称:可循环使用防护型口罩的研发及产业化
申报单位:无锡红豆运动装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该项目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开发出一款可循环使用、多次消毒的防护口罩。该口罩采用3 层材料制成,最大优势在于中间层采用纳米纤维微孔薄膜,由超高分子量四氟乙烯聚合高分子经特殊加工而成,具有密布的纳米纤维微孔膜结构,对粒径75 纳米细小颗粒的过滤性能超过95%,能够用于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的防护,对PM2.5 的过滤效果高达99.9%,对水性、油性微粒和血液等都能高效隔离,从而实现对呼吸系统进行全方位防护。在薄膜未受到物理损坏的情况下可保持过滤效果,而且透气性和舒适度均优于无纺布材料,长时间佩戴不会有潮湿不适感。在正常佩戴、薄膜不破损的情况下,过滤性能可保持200 小时,至少相当于20 个一次性口罩,因此能节约大量耳带和鼻夹等辅料资源。
从项目成立开始,已销售超50 万只,产生超500 万元的销售,除了国内的订单,也已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如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玻利维亚等。
40
项目名称:石墨烯毛精纺面料
申报单位: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伴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防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抗菌、抗病毒功能化的面料已经成为多功能复合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石墨烯独特的纳米级边缘,大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实验证明能够切割、包裹细菌,催化细菌的氧化应激,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抗菌效果。其作为一种抗菌剂,还能避免重金属离子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威胁,优异的性能使其得到了纺织品领域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该项目以极低石墨烯的添加量,即可实现毛精纺面料性能的提升,核算生产成本每米增幅≤1%,可加工毛精纺面料每年300 多万米。经权威检测,石墨烯抗紫外线功能是国家标准的2 倍,24 小时灭螨率达到95%的一级标准,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革兰氏细菌24 小时灭菌性能达到99.9%。项目企业在试制产品的基础上,加强石墨烯材料的类型与毛精纺面料的复配关键技术,同时加大专利申报。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石墨烯毛精纺面料产品的推进与产业化,有助于提升纺织品的抗菌防护性能。
41
项目名称:发热红豆绒系列功能针织面料研发推广
申报单位:无锡红豆居家服饰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当前的服装市场上,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的产品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发热功能纺织品应运而生。
该项目在开发中采用新型发热功能超细纤维,并成功与棉、粘胶、膨体腈纶进行多纤维混纺,攻克了该类纤维在混纺时污色不均的问题,并在后整理工艺上采用多道磨绒工艺,添加复合有机硅整理剂提升产品的成软性,在赋予产品发热功能的同时兼具有良好的成软性和蓬松风格,贴身穿着的舒适性明显提升,是一款功能与服用舒适性兼备的新型功能面料。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在该类产品实践应用的空白。
截止到2019年9月,该项目研发投入3634.88 万元,新产品销售额为3.25 亿元。该项目共申请专利43 项,其中发明专利16 件,实用专利11 件,外观专利16 件。
42
项目名称:肤丽绢胶原蛋白纤维合成技术及工艺
申报单位:深圳丝润纺织品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肤丽绢胶原蛋白与天然树脂的合成技术为首创,其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该项目成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在洗涤50 次后仍高达99.23%,对白色念珠菌抑菌率洗涤50 次后高达94.36%,对大肠杆菌抑菌率洗涤50 次后高达98.63%;二是纤维内含的深海鱼鳞胶原蛋白胜肽氨基酸可抑制人体排汗时产生的异味;三是含有该纤维的纺织品的保湿度比一般棉纺织品提高了13 倍,可有效改善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四是该纤维可有效阻挡紫外线;五是亲肤透气,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能力。
该项目产品推出市场以来,深受行业欢迎。其独特的功能性符合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此外,该纤维属于再生纤维,可自然降解,环境效益显著。
43
项目名称:碳纤维生态草水修复生态系统
申报单位:海宁安捷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入选理由:碳纤维生态草是一种仿生水草产品,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净化特性,其主要组成材料为生物相容性碳素纤维。该项目将碳素纤维进行处理与改性,使其表面生成多种活性含氧官能团,呈现出优良的亲水性,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附着性。
项目产品可以成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载体,用于污水、废水处理工程,不仅可以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废水以及微污污水,而且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可以对含氯废水、制药厂废水、有机污料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还原能力,可吸附水中的银、铂、汞、铁等多种离子并且能够将其还原。该项目研发的装备和创新的技术适用以下几个领域:城市废水、天然水体、畜产有机废水、工厂有机废水、生活排水及厨房排水等。
该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在浙江省嘉兴市范围内多处河道、湖泊已使用该项目碳纤维生碳草系统用于净化、提升水质工程。
44
项目名称:丝绸抗病毒抗菌时尚防护口罩
申报单位: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疫情爆发后,万事利成功研发出抗菌抗过敏抗病毒的真丝面料及天然无污色的黄金丝面料,用于生产真丝时尚立体口罩和平面口罩。
真丝口罩轻薄,戴起来成软舒适,既透气又可以防止吸附,还可以反复清洗,十分环保。但一般的真丝口罩不能防病毒,该项目通过在真丝口罩内插入一次性滤片达到防护要求。万事利真丝KN95 口罩分为3 层,可以有效阻隔0.3~1.0pm 的微粒,过滤效果达到90%以上,对于≥0.3µm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再配上多种图案,既美观时尚又具有抗病毒抗菌功能。
真丝是纯天然动物蛋白,制成的口罩具有亲肤、透气、防菌等特性,疫情过后,人们或将会形成日常佩戴口罩的生活习惯,舒适且具有防菌功能的高端口罩市场需求会扩大,项目企业后期将持续推进真丝口罩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流程及规则
1 初审推荐
由承办单位或各地科技管理机构进行初审,择优推荐项目。
2 专家评审
20 余位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各领域的专家组成权威评审团,对征集项目进行评审。
3 网络投票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于7月启动网络投票。最终结果网络投票权重占比35%,专家投票权重占比65%。
4 结果产生
经专家评审及网络投票,最终评选产生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同时专家推荐产生“2020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会”现场对接项目。
5 结果发布
举办2020 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会暨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发布“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并进行项目对接与成果转化。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纺织科学研究》杂志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