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肉连响的现代传承及其促成的关键因素剖析

2020-02-25 08:59向丹朱欢倪东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文化遗产物质

向丹,朱欢,倪东业

(1.成都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在哲学思辨上,事物的发展有被动与主动两种方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事物的主体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亦有被动接受和主动传承两种方式,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制约,大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主体都趋于被动地接受,表现为政府政策和国家法令为主导、地方政府政策为主体[1-2].社会群体为具体实施者自上而下的链式推进模式,这种方式下底层实施者的传承行为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命令、政治压力,传承人缺少内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传承是传承人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根本动力,在政策的引导下主动参与项目的传承与推广.一个项目若想使社会群体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传承动力,那么这个项目必须能够为社会群体带来明显的收益,如娱乐、健身、精神满足等,这也是绝大多数非遗项目的传承走不出被动与束缚的关键所在.

利川肉连响从最底层的乞讨艺术结晶上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演进、蜕变和深入的过程,不同年代、身份的社会“精英”在时空上的链式推进和多点发力是关键所在,正是多方的推进赋予了肉连响明显的“社会收益”,并由被动接受逐步走向了主动传承,这对于其他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传承人)以及实地考察对利川肉连响的现代传承进行研究,并对现代传承方式促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剖析,以为其他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参考.

1 利川肉连响的现代传承方式

近百年肉连响大致经历了民间散落无序发展、半散落半无序发展、官方保护与申遗、多维辐射传承4个发展阶段.百年中,肉连响继承和保留了鲜明的连响节奏和肢体大部裸露等特质;而肢体与面部动作不断充实和丰富以增强身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男人绝唱变为男女老少共曲以体现肉连响的包容、开放与弹性、艺术→类体育→体育以实现体育属性的逐步界定等成为了肉连响主要的流变特征,肉连响的继承性和流变性赋予了传承主体和群体主观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肉连响的传承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传承”的方向发展.在肉连响百年发展过程中,吴修富和刘守红两位国家级传承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吴修富对肉连响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吴修富对泥神道的加工才有了现代的肉连响,这为肉连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3-4].如果没有当年吴修富对肉连响的加工和创造,也许就不会有现代的肉连响,而留给人们的就只是脱去泥巴外衣的泥神道表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封闭和落后民间技艺或许便会被人们所遗忘,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种回忆.

吴修富大师去世后,刘守红成为了新一代国家级传承人.成为传承人后,刘守红对加快肉连响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进程采取了多种措施.为了能够深入地推广肉连响,因地制宜构建了“1+6+”的立体化传承模式.1是传承的核心和根基,即利川市馨艺幼儿园传承基地和民族文化传艺馆,该基地致力于长期培养和培训肉连响的传承人和接班人;6+指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寨、进景区、进警营、进专业院团.进机关是肉连响传承的一个重点方向,主要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表演和展示肉连响已成为利川市的一大特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机关工作人员既亲身感受和练习了肉连响,也成为了肉连响的代言人和宣传人;进校园:以利川馨艺幼儿园传承为基地,对基地的1600名学生进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肉连响教授,让肉连响从小就根植于孩子的生活、学习记忆之中,同时刘守红还积极举行各种活动在其他学校推广肉连响;进社区:组织人员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培训,以广场舞的形式进行开展;进景区:利用利川的旅游业,在景区表演肉连响,让游客了解到了肉连响;进村寨:由于一般时节农村大多都出去打工,因此主要是利用春节在村寨里进行肉连响的宣传.通过大家集体学习和表演肉连响,为村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平台,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进专业院团:受肉连响感染力的影响,许多专业院校的学生、民族艺术团也慕名来到传承基地学习肉连响.此外肉连响还走进了恩施武警部队.

刘守红对肉连响的推广还不仅仅局限于利川市和恩施州,而是着眼全国和周边国家.近年来,刘守红辗转北京、上海、重庆、山东等地进行肉连响运动的表演和推介(多达40多次),并先后6次受邀参加央视节目的表演,对土家文化的宣传和推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守红每到一处便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推广和介绍肉连响,正是源于对肉连响运动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使得肉连响的传承远远地走到同类项目前列,并使肉连响运动成为了湖北省民族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刘守红之所以能够构建出1+6+的立体化传承模式主要得益于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家乡的情感、经济基础和产业链条以及缜密的心思和开放的思想.如果将传承人的素养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传承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感是整个金字塔的塔底和根基,对整个金字塔的起到稳固的作用;传承人的经济基础和经济链条是金字塔的中间构筑,失去这一层金字塔的高度会锐减,因此这一层决定了金字塔所能达到的高度;传承人开放的思想是金字塔的顶层构建,可在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金字塔的高度.

2 肉连响的现代传承促成原因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介于艺术和体育之间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既可以被列为纯粹的艺术,也可视为体育运动来认知.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既可以停留在单纯的艺术层面,也可经过改编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项目[5-6].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体育运动后便赋予其体育的属性,而对体育属性的界定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项目健身功能的开发和研究.肉连响作为一种类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现代传承方式的促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2.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

非物质遗产特殊的社会价值和“脆弱”的特性决定了其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保障模式.肉连响的传承和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全方位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个模式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政府政策和国家法令为主导、地方政府政策为主体、社会群体为具体实施者自上而下的链式推进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政府的主导将是整个模式推进的保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强大保障.流传于民间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式上多数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性、无规律性,生存状态长期处于自由涣散,甚至自生自灭状态.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在国家法令和政策的指引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走上法制性、规范化轨道,使之得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肉连响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正是基于国家法令和政策的指引而行.2008年肉连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政府对其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专门的部门负责和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利川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建立了保护的主体部门文化馆,对肉连响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直接管理,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此外在传承的过程中,仅靠传承人个人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才是传承的根本,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的传承工作的进行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2.2 积极的申遗,纳入政府保护行列

肉连响之所以由民间最底层的乞讨艺术上升到恩施州民族文化的佼佼者,成功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倘若肉连响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项技艺任其散落无序发展,那么肉连响也不会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流传于民间的技艺,应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政策积极地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任由流落民间无序发展.只有将非物质文化上升到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才能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走上法规化、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而肉连响便是最典型的案例.

2.3 适度地对肢体动作进行创编,使之更加体育化、生活化、大众化

由于表演时需要表演者大部分肢体裸露,便限制了女性在肉连响的表演空间,所以这项艺术在最初并不适合女性练习,以至于被称为土家族男人的“绝唱”.如前所述,肉连响让艺术回归到了原始、本真与“自然人性”,这种原始本真的自然人性应是一种最包容、最开放的思想,显然肉连响男人的绝唱的属性与此相悖.为了能让肉连响的传承和发展增添适度的女性色彩和女性元素,刘守红和师傅吴修富一起设计出适合女性表演的肉连响,并推动了女性在中国艺术节上的表演,使肉连响不再是土家男性的“绝唱”.此外,刘守红以自己创办馨艺幼教为范本,对肉连响的动作进行变更,编排了一套适合幼儿练习的肉连响.从男人的绝唱到男女共曲再到男女老少同练,表明了肉连响肢体动作的开放性和弹性,这为肉连响生存空间的扩充和辐射起到了特殊作用.

肉连响肢体动作的弹性特征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有着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产生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多半是基于祭祀、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因此在表现形式上过于复杂和严格,如特定的服装、特定的仪式、特定的场合以及特定的曲调等.特定的条件限制无疑限制了项目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与现代生活接轨度不够,不能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如摆手舞,传统的摆手舞的展演有着严格的开场仪式、表演程序、服装、场所等要求,使得摆手舞的传承只能局限于特定的区域和群体,而将摆手舞变更为有氧摆手操后,这些繁琐、复杂的限定条件便被一一去除,使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走出狭窄的地域限制[7-8].因此笔者认为,在不失文化本真的精髓和内核基础上对民族文化进行适当的变更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活态传承.

对于诸如肉连响体育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传统的遗传方式,而应打破思想、大胆创新,以实现运动的基因突变和创新进化,否则将面临活态传承而冷放置、冷搁浅的局面.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对运动肢体动作进行变更时应尽可能地保留项目本身的韵味和文化生态,不能对运动进行本质的破坏和变更.对项目进行符合现代人类对体育运动审美特征的变更,使其更加大众化、生活化、健身化与娱乐化是当下推动项目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不应局限于原汁原味的生存传承.这种辩证关系犹如生存与发展,如果仅仅是生存传承,当某一天项目生存的生态环境消失或者破坏后,那么项目将随之面临消亡的危境,而这也是当下众多珍贵技艺灭绝的原因.而经过变更后的项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的滋润,使其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2.4 纳入体育竞赛,为传承提供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

2014年由摆手舞改编成的有氧健身操成为了湖北省民运会的竞赛项目,使摆手舞列入体育运动的范畴,而经过变更后的肉连响也更具现代体育运动特点和韵味的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官方的高度认可,并成功列入2018年湖北民族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在这种背景下,肉连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不仅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如此肉连响便在理论、实践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使其表现出了更强的生机和活力,将进一步稳固肉连响在湖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中的地位,进而在竞赛与发展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肉连响不仅成为湖北省民运会的比赛项目,同时也成为了恩施市的广场舞,大大推动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肉连响成功进入湖北民运会的案例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为其他民族项目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因此笔者认为以竞赛为契机,将是推动民族体育项目尤其新兴或冷项目发展的重要举措.

2.5 以校园为载体,实现校园传承

终身体育作为贯穿开展学生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运动的主旨,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首先要放到中小学生群体中,这样对于运动项目的传播和普及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课间操作为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体育认知以及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肉连响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与肯定,并成为恩施州部分中小学的课间操及小学亲子运动项目,这不仅彰显出了经过变迁后的肉连响运动本质性的运动价值,同时也从一个角度展现出民族体育运动的民族教育价值,这是一般归化体育运动难以展现出的民族元素和民族色彩.因此笔者认为民族体育运动作为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扎根于本国的文化与习俗之中,带有浓厚的种族和民族色彩,并植根于国人的人性之中,这样的一种特点使得民族体育运动除拥有一般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属性外,还拥有民族教育以及红色思想教育功能.

2.6 以高校为依托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

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的限制,绝大多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都具有狭隘的地域性与区域化特点,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如若没有政府大力的政策支持,很难集中民间的社会力量去发展这些冷项目,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民族体育运动在民间的发展呈现出散落的群体状态,缺乏长效的发展机制.因此某些民族体育项目若想取得长效发展,其生长的土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拥有一定规模且长期稳定的群体,能满足运动选材的需求;二是具备从事运动项目的场地;三是参与者具备内在的激励动力,能够长期保持对运动项目的激情和兴趣;四是专门从事运动项目教学和训练的师资;五是满足项目教学和训练的经费保障等.

细细审视以上因素,不难发现高校将是最佳的选择,而一般的社会组织很难建立稳定高效的训练模式.目前湖北民族学院不仅建立和完善了诸如陀螺、高脚、板鞋等国内开展普遍好的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体系,同时也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与建立了诸如摆手舞、肉连响此类具有典型民族与区域特征项目的立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模式上,首先学校派出多名体育教师参加肉连响运动的培训,以形成稳定的师资团队.其次,针对体育专业以及公体学生开展肉连响运动,将肉连响运动纳入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同时在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将肉连响融入体操教学的一部分.再次,选拔运动员成立肉连响训练队,参加各级的民族体育比赛;最后,学院针对肉连响运动的理论支撑,建立起了肉连响理论研究团队,以增加肉连响的生存厚度.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最大的优势,在这种制度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而高校对于这些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举国体制在高校与民族体育上的一种缩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下,民族体育运动可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同时高校还是宝贵的理论知识库,在发展民族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同时,还可集中力量对项目的文化背景、文化生态进行完善与充实.

2.7 继承并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注入不竭的动力

近百年肉连响大致经历了民间散落无序发展、半散落半无序发展、官方保护与申遗、多维辐射传承4个发展阶段.肉连响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不断介入,导致肉连响产生了多次变更,而每一次变更都与社会环境、个体智慧等有关,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变迁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了肉连响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完整意义内涵的社会活动,实现了肉连响的活态传承.不管是基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不同社会群体基于生活、兴趣的偶然,肉连响的产生、发展和变迁都符合了民间艺术文化一般性和特殊性.百年中,肉连响继承和保留了鲜明的连响节奏和肢体大部裸露等特质,而这些特质成为了当代肉连响的文化内核和文化精髓.但百年之中,肉连响也发生了多次变更,主要为肢体与面部动作不断充实和丰富以增强身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男人绝唱变为男女老少共曲以体现肉连响的包容、开放与弹性、艺术→类体育→体育以实现体育属性的逐步界定成为了肉连响主要的流变特征,肉连响的继承性和流变性赋予了传承主体和群体主观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肉连响的传承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传承”的方向发展.

3 小 结

不管是基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还是不同社会群体基于生活、兴趣的偶然,肉连响的产生和发展都符合了民间艺术文化一般性和特殊性.肉连响的产生是时代和人类智慧的共同作用体,发展之路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社会审美的共同选择.时下传承人刘守红所构建的传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肉连响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非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和现代流变,为其他同类群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因此肉连响成为了时下非遗文化的佼佼者.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