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0-02-25 05:35胡时进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明

胡时进

(安徽徽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就生态修复而言,水土保持是其最佳途径。建立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得到环境的保护。相关单位要注重对其内涵的把控,采取科学的手段,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愿景早日实现。

一、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一)生态自然修复概述

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上的生态自然恢复,以人工调节或者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式进行,使区域生态环境摆脱超负荷运转,对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情况予以控制,使区域内整体环境质量提高,从而促进整体上的生态建设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应着重对生态恢复、保持以及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发挥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加以人工辅助,将两者有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节省了国家的资金投入。我国区域不同,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有很大差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环境修复优化方案时,不可一概而论,要基于对区域的整体认识,加强重点把控,强化生态修复工作的针对性,措施应针对具体问题而设定,完善生态系统的构设,通过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防治、建设人工草地等,有效实现区域绿化度提高,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1]。

(二)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针对党的十八大内容提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重要发展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环境的优化,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的高度和谐,在把握环境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全面认知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加以把控,协调环境与人、环境之间的关系,缓解自然所承受的压力,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深入发展。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农业中倡导节能、绿色技术的使用,推动行业内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作用,发挥新媒体优势,引发人们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促进其参与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略贡献力量,使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响应,加快我国建设进程[2]。

二、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分析

(一)要点分析

1.成效。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地形的多样性使区域内存在大量水土流失现象,政府高度重视对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田等多种措施,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在各大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止到目前,生态自然恢复得到了有效发展,改善了区域内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农民能拥有更多耕种土地,农田种植丰富可粮食的产量。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引入下,水土得到良好保持的同时,水源涵养功能得到优化。

2.要点分析。目前,我国的生态恢复工作还在进行,在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资金的支持下,各项工程有序开展。要想使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预期效果,除人为努力,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环境自动调节能力的利用。应将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作为自然修复工作的主体,强调通过大自然的力量,确保生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要将人工建设作为辅助,针对人为造成的严重自然破坏,应予以采取相关保育措施,通过人工营造手段,缓解水土流失区域内出现的生态退化情况,使区域环境能够得到快速的修复和治理。完善生态系统功能,推动区域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其具体措施为,各级政府应针对区域内地形、地貌、水分、温度等客观因素有一个全面认识,因地制宜,建立生态产业链,对传统农业生产加以优化,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当地的草场以及森林情况,可开展相关封育禁牧以及封山育林工程,以集约利用的形式,对当地的水土资源加以保护,实现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以地区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形成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强化区域内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使群众充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相关法律文件的出台,使人们的行为得到良好的约束和规范,强化其对环境保护在行动上的落实。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加强宣传工作,使群众对环境保护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环境保护宣传片的播放,在宣传代言人的引领下,使人们自主思考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态保护行为,并主动予以贯彻和落实,提高社会道德标准,并形成舆论监督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得到各个层面上的支持[3]。

(二)措施分析

1.农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就要注重对水土流失区域中的植物种植。植物具有稳定土壤的作用,有利于区域内水源的涵养,在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同时,农业发展依赖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水土流失将无法得到农作物的种植,对粮食产量增长十分不利。因此,应将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使农民拥有足够的种植空间,扩大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稳步提高。可进一步深入思考区域内生态产业的建设,在生态产业发展中促进生态自然的恢复,既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扩大农民受益,一举双得,推动了我国脱贫工作的进步。

2.先进技术利用。应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研究,为我国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我国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依托于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生态检测机制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完善生态监测机制,明确诊断指标,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掌握最新方法和最新技术,制作区域环境评估报告,密切关注地区环境状态,针对一些生态环境较脆弱区域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质量,在最新的理论指导以及技术的支撑中,着力推动我国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开展。

3.发挥生态修复系统作用。人工建设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优势,利用生态修复系统实现大自然的自愈。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应将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加以开发和利用,将其所具有的系统性加以完善,使其摆脱修复效率低下的弊端,提高修复速度。将生态修复系统作为主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将生态修复的各项工作衔接在一起。

4.拓展生态建设投资渠道。就整个生态修复工作而言,生态修复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经济效益具有滞后性,对企业的融资吸引力较差。相关部门应建立融资机制,以经济鼓励的形式吸引企业投资。通过股份合作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使企业得到切身利益的保障,拓宽投资渠道,推动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生态修复建设融资格局、注重民间资本的引入,使地区生态修复工作得到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在大学以及企业中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扩大社会对生态修复公众参与度,使生态修复技术得到有效创新,整体工作从公益性逐渐向经济性过渡,为区域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结论

基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拓了更多渠道,政府应积极深入探索水土修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着力加强对区域水土的维护,形成修复-保护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良好的优化。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