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楠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20)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管,就如同犯罪者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也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所决定的。其中,作为重要的监管一环,政府审计工作往往发挥着核心作用。自我国成立审计署以来,政府审计工作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审计队伍不断壮大。政府审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水平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正如一轮红日与时俱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政府审计工作正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国家审计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政府一向看重绩效审计的情况。而且我国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在不断完善政府绩效审计这一重要审计办法,如:一九八五年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一九八八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一九九四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但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政府绩效审计的成绩却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重要性问题
传统审计指的主要是财务经济审计。而这一审计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当长了历史,期间其理论不断完善,又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加深和巩固。因此审计人员可以轻松执行财务管理收支审计。也正是由于其影响之深、体系之完善,以至于很多人无法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式而去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另外,由于政府绩效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社会心理或者说社会文化还没有达到传统审计那种根深蒂固的阶段。这就使政府审计部门把大量资金资源投入到传统审计而忽视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而这种厚此薄彼做法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意愿。因为财务管理收支审计主要是对被审单位一些项目是否公允、财报是否准确、是否按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收支记账进行判断。它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不能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二)上下级的等级关系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政府审计采取了行政型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性。这样的模式使政府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迫于上级压力以及升迁条件而导致一些问题被政府压制而隐瞒不报。
(三)政府审计工作存在暗箱操作
我国并没有一项具体法律规定政府审计工作结果必须公示,《审计法》中关于报告公示也只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的。审计结果在公布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审计单位很难得到完全真实、完整的原始资料,最后的审计结果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审计过程很难坚持公允、公正、公道的原则;或者,在相关机构公布审计结果的同时需要征求政府意见,这就必然限制了审计的客观独立性;而且,对审计结果中出现问题的部分以及涉及重大项目的审计结果由于受到行政部门限制而尽量不公布或公布不及时。
(四)我国审计队伍各方面素养有待加强
由于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所需的知识较多,要求人员的思维能力较强,因此急需一支充满能量、战斗力较强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较全面的审计技术方法,较强的专业能力,较广的知识面,包括生活常识、数学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生活实践得来的丰富经验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态、直面困难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还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应对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工作。
(一)坚持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共同发展
财务收支审计:是指对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或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等。而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虽然二者有相关性,但在主要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二者在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程序、审计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且绩效审计还能完成一些传统财务审计无法完成的工作,取得一些独有的数据。例如建材耗料情况的项目、辅助贫困学生的项目等。由此观之,二者是面对不同要求、不同条件的不同审计方法,不可只重其一而轻视另一。不能偏重于传统财务审计。我国在配置审计资源时,应兼顾绩效审计和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做出重要贡献。
(二)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向”——行政型转向立法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根据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五日正式成立,是国务院二十五个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这样就使得我国政府审计形成了行政型模式,审计署直接向国务院负责,即向行政体系负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车飞速前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情况新任务要求审计体系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因此,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审计体制应实现由行政型审计向立法型审计模式的转变。建立直接由人大领导的审计机关。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目前“双重领导”的政府审计模式,建立省直线式领导的审计管理体制,各级审计机关才敢于突破行政体制的桎梏;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国家对财政经济的监察力度;才能看好人民的“钱袋子”,把反腐倡廉活动进行到底。
(三)从各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问题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针对这一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虽然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岗位上有一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但面对大量庞大的被审单位和复杂的审计工作,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审计人员的数量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一大问题。但幸运的是国家已经从各方面入手准备改善这一情况,例如:增加审计专业的教育投入力度、扩大审计专业的招生比例及改善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等;二是培养全方位的审计人才。绩效审计工作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所要求的会计、审计、财管以及相关法律知识,而且要掌握统计学、环保、建筑土木、宏观调控、工程项目等许多其他学科的技能。因此,审计机关必须通过广泛“撒网”来猎取不同方面的人才,并且不断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职能比例,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此外,在紧急时刻还可以通过与民间审计机构进行合作以扩充审计力量,提高审计水平。而且,审计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绩效审计的目标以及标准,还要广泛积极地组织业务培训来提高绩效审计能力。要让大部分国家审计人员渐渐掌握绩效审计相关的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过程中认真仔细总结绩效审计的经验,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四)明确责任制,奖惩有度
若是在审计人员审计队伍中,认真与否、审计能力差异与否都是一样的考评结果,就会在审计队伍中形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审计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因此应当建立清楚明白、奖惩分明的考评体系,形成责任追究到人,奖惩到人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无误、态度严谨、技能扎实。考评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三公”原则,可以采取期末成绩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于审计工作中态度认真,工作严谨,积极向上的审计人员应当适当奖励以鼓励审计队伍积极进取,再创佳绩;对于审计队伍中故意舞弊,出现重大失误者应严厉追究其责任,以便督促其他审计人员将相关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按照审计业务流程严格操作,从而把政府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重要性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可,政府审计的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但另一方面,政府审计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面对这种复杂交错的局面,我国政府应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迎接未来新一轮的挑战,在“四个全面”旗帜的引领下,争取更大进步。
(一)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套中央至地方的工作体系
审计作为监督国民经济的利器,审计人员作为反腐工作的尖兵应该真正享有一定的独立权,不可过度依附于行政体系。只有这样,政府审计工作才能“又好又快”进行。政府审计机关应排除当前行政体制的束缚,直接受命于人大,成为与两院平齐的独立的院所。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实现审计体制向立法型转变的契机还没有出现,社会基础及政治基础还没有完全巩固。。在具体工作中,建立中央—地方这一审计体系,使地方审计机关直接接受中央审计署的领导。而各级人民政府仅起到辅助作用,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又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取缔审计工作的暗箱操作,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1.加强联系沟通,增强合作意识
审计工作是繁重且复杂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政府审计并不是单纯地“一枝独秀”,而是需要其他部门的“群策群力”。因此,作为审计部门,一方面要和省委和各级政府加强联系,及时汇报工作。如前所述,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不可搁置延后;另一方面要要争取社会各界以及“公检法”的有力支持,为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争取和谐有利的审计外部环境创造条件。
2.开展“阳光审计”,应公示的信息要及时依法公示
审计目标、审计纪律、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和审计结果等信息应向社会公示,提升政府审计部门的公信度,并且主动要求社会监督;巩固舆论阵地,开动宣传机器向全社会普及政府审计知识,传递政府审计理念,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明白政府审计、扶持政府审计、看重政府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风气。
3.提高政府审计效率,建立健全政府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1)有关的监管内容和条例应尽量清楚明白,以此增强可操作性,保证审计执法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度。
(2)应扩大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执法权力,赋予审计工作更多的法律权威。
政府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建设,结合审计实践不断细化和完善审计准则:一是要将空缺的法律法规补充完整;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审计机关内部要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标准和审计条例,将审计执行、审计效果、审计成绩和审计要求融为一体。
4.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加强反腐倡廉的审计力度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指出,一定的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但腐败成性已然成了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顽疾。制度性的腐败是侵蚀一个国家根基的罪魁祸首。因此,加强对腐败舞弊的审计力度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加强舞弊审计,揭露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等现象,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净化经济环境。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大力发挥绩效审计的优势,对于国有资产中出现的经营风险问题要从根本上理清源头,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敢于担起经济监察的职责,为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丰富材料证据,并积极应对审计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5.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质量监控和审计方法完善创新
(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应开展对应的合作,增强信息沟通和交流,防微杜渐,从计划源头上好好把关。
(2)健全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审计管理体系,加强审计具体项目管理,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和审计过程中的保障工作。强化审计质量监控,包括审计日记管理、三级审计复核、人力资源整合、同业检查等。
(3)努力创新审计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审计技术、内控测评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以及审计风险分析技术等。用高效的管理取得高质量,创新审计方法技术以降低审计风险。
(4)推动我国国家审计迈向国际化。追求我国国家审计目标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吸取国际上其他国家优秀的国家审计经验方法,学以致用,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强化人才储备,建立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劲的审计队伍
审计工作的基本单元是个人,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是由每位审计人员的素质所决定的。这就像是“木桶效应”,必须补齐知识短板。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牢牢掌握基本方法和理论,还要在实践中要不断学习经验,以满足新时代对审计人才特别是国家审计人才的需要。另外,世界在变,我们不可止足不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来说,要打开思维,积极吸取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争取在审计工作中学有所得,完善国家审计。
7.有效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现代政府审计需要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型的人才。因此,“多面手”才是现代国家审计所追求的对象。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审计教育工作。争取在学习审计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为将来要面对的一系列繁重复杂的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