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
案例教学运用到语文学科中,把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编成一个个学习案例,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强化和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老师进行互动学习,随时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四年级部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编者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系统地接触诗歌的学习,发现诗歌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安排了“阅读链接”,区分诗歌和散文的异同。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轻叩诗歌大门,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感受诗歌的精髓,培养孩子阅读诗歌的兴趣。
第9课《短诗三首》,安排学生学习冰心的《繁星》(七一)(一三一)(一五九)这三首诗歌。学生在预习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题目后面是数字呢?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和报纸、诗集、报纸等课外书籍收集冰心的生平简介,还可以与家长交流对冰心的了解。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冰心的资料,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找到一些关键的信息。比如冰心的原名、出生时间、生活的社会背景、创造的作品和所取得的成就等。在收集的过程中,要学会筛选,画出或摘抄需要的关键和重点信息,便于与同学交流与识记学习。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三首诗歌都出自冰心第一部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的诗集《繁星》,知道这是由164首短诗组成的诗集,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指导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冰心的其他短诗,摘抄时注意格式,注明作者和出处等。通过课前学习准备,激发学生阅读和收集诗歌的兴趣,关注诗中描写的景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反复诵读,品味诗韵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品味诗歌丰富、新鲜、感性的语言。诗歌为了表现作者的情感,出现的语气词比较多,需要教会学生读好语气词。例如“啊”的变音对我们广东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易错点,而读正确是朗读的第一要求,因此要告诉学生联系语境发音,让学生读准“啊”的变音。还有一些儿化音、多音字之类的易错音也要读准。读的时候注意停顿、连音、拖音。学生多读几次之后会发现诗歌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悦耳动听。在此时,我们趁势引导学生找一找原因,发现诗歌的特点。例如教学《繁星》(一三一)时,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反问句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光、香、响”“ang”的韵脚押韵,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冰心对大海的真挚情感,并回顾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和图片,感受大海对童年在海边长大的冰心影响深远,让学生知道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对诗人表达的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2.发挥想象,领悟诗境
指导学生一边朗读诗歌一边想象,想象是一种阅读体验,想象越丰富越能打开阅读的思绪。例如教学《繁星》(七一)时,我们可以联系“明月、园子、膝上、藤萝”这些景物和情景,想象母亲和小冰心在此情此景之下的活动,让学生联系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学生会想到在幽静、美妙的月夜中,母亲可能给小冰心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扎辩子等情景。出示同学与母亲的生活照片,让他们谈谈与母亲一起做过的事情,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和母亲在一起温馨、轻松、和谐的场景,体会到童年的美好,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
在教学《繁星》(一五九)时,让学生找出关键词“风雨”,引导学生区分“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的不同之处,体会其不同的内涵。联系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说说冰心心中有什么风雨,在遇到风雨之时是怎样的心情,会怎样逾越。这些问题通过案例教学的设疑,促进学生提前思考、提前准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更好地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3.鉴赏手法,练写诗作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品读诗歌,为学生仿写、创作诗歌打好基础。例如教学第10课《绿》时,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画出有关“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诗句,并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第11课《白桦》时,指导学生发现一些入韵句和韵脚,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指导学生发现押韵对应的诗句字数一致,感受部分现代诗歌的工整美、韵律美。并出示其他的诗歌,让学生尝试找找韵脚,让他们深入体会押韵的好处,推敲诗歌的语言。
儿童的世界充满想象,充满童真,很适合写诗歌,我们利用课前和课中的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后,就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仿写诗歌。仿写时可以先写一节诗歌过渡到写多节诗歌,开始时不提表达形式上的要求,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让他们心灵自由,表达顺畅自然。例如教学《繁星》(七一)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通过品读诗歌发现:作者用罗列事物的方式写诗。第一二行点明中心,三、四、五行罗列了具体的景物和情景,把情景具体化,学习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作者运用三个优美的词组,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通过案例教学指导,学生仿写起来就容易一些,避免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创作兴趣与欲望。
4.回顾方法,推敲修改
学生第一次写的大部分诗歌都是自然流露,表达的内容充满童真、童趣。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理出一些优秀诗歌的语言表达独特之处,帮助学生回顾整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自己创作的诗歌,考究一下用词是否准确,所用的词语是否具有灵性,所写的诗歌还可以用上什么修辞方法,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修改时用蓝色笔修改,与黑色笔迹区分开来,回读时就会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自我提升的过程。除了自行修改,还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修改,组员之间可以互评互改,共同学习提高。通过这样的引导,展现了学生能力得以逐步提高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具有修改诗歌和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素养。
下面是阮同学修改的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雨过天晴时/请到河边的小路上走走/被雨水淋过的石板路/是十分清凉的/是淘气的小蜗牛尽情享受阳光的乐园。
在小河上/一波波晕皱正慢悠悠地散开/一群群小鱼/正成群结队地吐着泡泡。
在小河边/榕树照着镜子/在向路人展示着/自己绿油油的叶子/在欣赏着/自己被雨水冲刷干净的绿衣服。
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第四篇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的时候根据阅读提示所完成的作业,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第一次所写的诗歌能仔细观察大自然,发现雨后天晴之美,表达方式很随性,很自由。孩子听完“语文园地”回顾学习的内容和修改要点后,对词句进行了推敲和琢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了,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童真、童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和思维提升的过程,对学生以后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过编写小诗集,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初步的引导。我们引导学生编写封面,给小诗集起名字。诗集的名字可以是诗歌的题目,可以是其中一句诗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题写。例如孩子们给诗集写了这些名字:“雨后天晴了”“爱读诗的鱼儿”“我的诗梦”“畅行诗海”“春夏秋冬”“去大自然中看看”等诗集名字,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定下自己喜欢的名字,增添编写诗集的乐趣。
编写前先分类,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分类的方法,可以按作者进行分类,可以按内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诗歌来源进行分类,等等,并根据分类编辑目录。封面、插图要与诗歌题目或者内容贴切。排版需要主次分明,排版时诗歌内容为主,插图为辅,插图起到装饰、帮助理解和引起想象等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小组组员之间互帮互助,一本本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小诗集就会油然而生,促进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需要有计划地提醒学生收集诗歌,比如可以根据课文出现的作者收集冰心、艾青、叶赛宁和戴望舒的作品,在收集的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对品读品悟课本的诗歌有促进作用。学生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大量翻阅课外书籍,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提高阅读量。
教师把单元学习中的一些语文要素做成一个个案例,案例可以是文本、音频、视频、图表等方式,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随时学习和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展示了教育教学的自主性、针对性、广泛性、层次性和开拓性,特别是帮助居家学习的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