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于阗作为陆上丝路南道交通重镇,汉唐时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然而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占据河陇地区,与内地的交流一度几乎中断。到五代后晋时,于阗国王李圣天遣使来贡,被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表明于阗又开始恢复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进入北宋时期,于阗与内地的经济贸易十分频繁,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其中,对于这一时期于阗与内地之间的玉石、绢马等贸易问题,目前学界已有学者作了一些研究(1)专门研究主要有:殷晴《唐宋之际西域南道的复兴——于阗玉石贸易的热潮》,《西域研究》2006年第1期,第38-50页;林梅村《于阗花马考——兼论北宋与于阗之间的绢马贸易》,《西域研究》2008 年第2 期,第75-87页。涉及这一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任树民《北宋时期的于阗》,《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第63-76页;王欣《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9卷第1辑,第27-32页;黄纯艳《于阗与北宋的关系》,载于《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6-143页。。然而,除玉石、马匹等贸易之外,乳香也是北宋时期于阗与内地贸易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乳香,别名薰陆香,系乳香树胶脂,既是日常使用的香料,又是常用的芳香类药物,主要产于阿拉伯半岛,如赵汝适《诸蕃志》卷下记载:“乳香,一名薰陆香,出大食之麻罗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1]迄今为止,对于北宋时期于阗与内地的乳香贸易尚少有研究,其中主要是杨瑾《于阗与北宋王朝的乳香贸易及其影响》一文,指出于阗与北宋王朝的乳香贸易体现出陆上丝路中转贸易特点,并简要述及乳香贸易对于阗和宋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2]。另外,殷晴《唐宋之际西域南道的复兴——于阗玉石贸易的热潮》一文也提及于阗与北宋的乳香贸易[3]。前人对于阗与北宋的乳香贸易问题研究尚有语焉不详之处。为此,笔者试图在前人基础上对于阗与北宋的乳香朝贡贸易、西北边地民间乳香贸易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状况。
北宋初期,于阗就不断派遣贡使向宋朝进行朝贡贸易。建隆二年(961)十二月,于阗国王李圣天遣使贡圭一,以玉为柙,玉枕一[4]14106。乾德三年(965)五月,“于阗僧善名、善法来朝,赐紫衣。其国宰相因善名等来,致书枢密使李崇矩,求通中国。太祖令崇矩以书及器币报之。至是年冬,沙门道圆自西域还,经于阗,与其贡使至”[4]14107。乾德四年(966),于阗国王“又遣其子德从来贡方物。”开宝二年(969),于阗国遣使直末山来贡。之后,于阗僧善名复至,贡阿魏子。又于阗国王男总尝贡玉欛刀。开宝四年(971),于阗“国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4]14107。
由上述材料可见,从北宋初期建隆二年(961)至开宝四年(971)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于阗国先后共计约八次朝贡,十分频繁,但其中却不见有乳香的朝贡贸易。笔者以为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于阗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中西交通要冲,在9世纪中叶摆脱吐蕃统治之后,由于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的扩张,作为佛国的于阗便处于抵抗伊斯兰教势力扩张活动的前沿,陆上丝路西段交通暂时阻断,其与西方的贸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限制[5]。因此,这一时期产自阿拉伯的乳香等货物很少输入于阗,这样导致当时于阗对北宋的朝贡贸易虽然频繁,但其中自然是缺少乳香这一货物的踪影。
从10世纪70年代,直到11世纪初期(即1006年前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又称黑汗或黑韩王朝)经过近四十年的战争,完全征服信奉佛教的于阗。在相关史籍中未见有这一时期于阗对北宋朝贡贸易的相关记载,可能是于阗由于这段时期战争,几乎中断了对北宋的朝贡贸易。11世纪初以后,臣属于喀喇汗王朝的于阗国在中断了近四十年之后,又开始继续对北宋朝进行较为频繁的朝贡贸易。随着陆上丝绸之路西段交通重新畅通,来自阿拉伯的乳香开始不断输入于阗。因此,乳香也从此成为于阗对北宋进行朝贡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兹概述如下:
大中祥符二年(1009),于阗国黑韩王遣回鹘罗厮温等以乳香等方物来贡[4]P14107。天圣三年(1025)十二月,于阗国黑韩王遣大首领罗面于多奉表贡玉鞍、乳香、硇砂、独峰驼等[6]蕃夷七之二三。熙宁四年(1071)二月,黑汗王遣大首领翟进奉表贡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等[6]蕃夷七之三二。熙宁五年(1072)十月,“于阗国进奉使罗阿斯难撤温等有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四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6]蕃夷四之一六。熙宁五年(1072)十二月,于阗国黑韩王遣使奉表贡玉、胡锦、玉鞦鞍、辔马、乳香、木香、腽肭脐等。熙宁七年(1074)二月,于阗国遣使阿丹一难奉表贡玉、乳香、水银、安悉香等。熙宁十年(1077)四月,黑汗王遣使罗阿厮难撤温奉金表贡玉、……乳香、木香、翡翠、琥珀、安悉香、龙盐、鸡舌香、胡黄连[6]蕃夷七之三三。元丰三年(1080)十月,“熙州奏:于阗国进奉般次至南川寨,称有乳香杂物等十万余斤,以有违朝旨,未敢解发。诏乳香约回”[6]蕃夷四之一六。元祐四年(1089)五月,于阗国贡使李养星阿魏哥贡进乳香等方物[6]蕃夷七之四○。政和七年(1117)正月,于阗国遣进奉使马牟米阿点撒罗、副使大僧阿俟忽伦来贡乳香等方物[6]蕃夷七之四四。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其一,喀喇汗王朝统治下的于阗从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开始,对北宋朝进行乳香、玉等朝贡贸易较为频繁,尤其是“熙宁以来,远不逾一二岁,近则岁再至”[4]14108。到元祐中,“以其使至无时,令熙河间岁一听至阙。”直至北宋末宣和年间依然“朝享不绝”[4]14109。根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中明确的史料记载统计,北宋中后期于阗对北宋朝进行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多达近三十次左右。
其二,于阗乳香朝贡贸易的规模较大。例如前述熙宁五年(1072)十月于阗国进奉使罗阿斯难撤温等朝贡乳香三万一千余斤;元丰三年(1080)十月于阗国进奉般次至南川寨,准备向北宋朝贡的乳香杂物等达十万余斤。
11世纪初以后,于阗对北宋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得以较为频繁进行,其主要原因是当时陆上丝绸之路东西两段交通基本顺畅。一方面,如前所述,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的征服战争完成以后,臣属于喀喇汗王朝的于阗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原来很长时期一度因战争被阻碍的陆上丝绸之路西段重新畅通起来,这样产自于阿拉伯的乳香等货物也大量输入于阗,在这里的中转贸易比较发达,以至于《宋史·于阗传》误把乳香看成是于阗“地产”之物。这也使得当时于阗对北宋朝贡贸易的大量乳香有了充足的来源。另一方面,10世纪在于阗国和敦煌归义军的努力下,排除沿途阻挠,使陆上丝绸之路中段得以畅通[3]。直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还是“今自瓜、沙抵于阗,道路清谧,行旅如流”[4]14107。虽然1036年瓜、沙州河西走廊一带被西夏所占,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交通一度被阻隔,但很快又可以从于阗“历黄头回纥、青唐”[4]14109,即通过青唐道到达北宋朝,使得于阗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可以继续进行。
北宋中后期,面对于阗频繁且规模浩大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宋朝政府很快做出反应,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
一是限制朝贡人数规模。例如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宋神宗“诏熙河路经略司指挥熙州,自今于阗国入贡,如实惟赍国王表及方物,听发赴阙,仍毋得过五十人,驴马头数准此,余勿解发,止令熙州、秦州安泊,差人管勾,依条许令卖买”[7]。这就表明从此以后,北宋政府已将于阗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人数和驴马头数规模限制在五十以内,如有超过的,则不许解发朝廷,只能在熙州、秦州安泊差管。
二是限制朝贡次数,规定“间岁听一入贡”,即两年朝贡一次。例如元祐二年(1087),宋哲宗“又命于阗国使以表章至, 则间岁听一入贡, 余令于熙、秦州贸易”[8]。元祐三年(1088)九月,“诏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于阗进奉人回,以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间岁一解发赴阙朝旨,丁宁谕说,令报本国”[9]。到绍圣年间,还是限二岁一进,正如知秦州游师雄指出:“于阗、大食、拂菻等国贡奉,般次踵至,有司惮于供赉,抑留边方,限二岁一进”[4]14109。
三是看朝贡者是否持有于阗国主表章。如果持有于阗国主表章,则允许赴阙朝贡;如果无国主表章,则不允许赴阙朝贡。例如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诏熙河路经略司指挥熙州,自今于阗国入贡,如实惟赍国王表及方物,听发赴阙……”[7]元丰二年(1079)十月,“熙河路经略司言,于阗国来贡方物而无国主表章,法不当纳,已谕使去”[10]。
四是有时以“乳香无用”为由限制于阗的乳香朝贡贸易。例如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宋神宗“诏熙河路经略司指挥熙州,自今于阗国入贡,……仍婉顺开谕,除乳香以无用不许进奉及挟带上京并诸处货易外,其余物並依常进贡博卖”[7]。《宋史·于阗传》也同样提到,元丰初对于阗朝贡乳香,以“乳香无用不许贡”[4]14109。元丰三年(1080)三月,又下诏“于阗国进奉使所卖乳香,偿以见钱。其乳香所过,官吏失察,令转运使劾罪”[11]。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为使于阗贡使商人不受损失, 对其所卖乳香仍偿以现钱,一方面又因于阗贡使商人携乳香所过之地官吏治之以失察之罪,实际上是以此督促官吏加强核查以限制于阗的乳香朝贡贸易。同年十月,“熙州奏:于阗国进奉般次至南川寨,称有乳香杂物等十万余斤,以有违朝旨,未敢解发。诏乳香约回”[6]蕃夷四之一六。其中“有违朝旨”也是指有违朝廷“乳香以无用不许进奉”规定,因而于阗贡使多达十万余斤的乳香杂物未能解发进行朝贡贸易。
关于北宋朝限制于阗乳香朝贡贸易的原因,杨瑾《于阗与北宋王朝的乳香贸易及其影响》一文指出,于阗朝贡输入宋朝的乳香太多以致双方贸易不平衡,于阗方面显然处于出超位置,因此宋朝才采取限制措施[2]。殷晴《唐宋之际西域南道的复兴——于阗玉石贸易的热潮》一文也提出类似看法[3]。笔者认为,宋朝当时限制于阗乳香朝贡贸易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因为于阗输入宋朝的乳香实在太多而处于贸易出超地位。再者,由于史料限制,我们并不能根据现有史料判断于阗在对北宋的朝贡贸易中乳香是否处于出超地位。北宋朝中后期之所以对于阗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采取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主要原因是其自身财政困难所致,兹作以下分析。
由于北宋朝在朝贡贸易中基本上实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因而对于阗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的回赐往往比较丰厚。例如,天圣三年(1025)十二月,于阗贡使罗面于多等人朝贡乳香、白玉带等方物,而对其回赐,宋仁宗“诏给还其值,馆于都亭西驿,别赐袭衣、金带、银器百两、衣著二百,罗面于多金带”[4]14108。嘉祐八年(1063),于阗罗撒温朝贡乳香、独峰橐驼等货物时,罗撒温等以献物赐值少而不受,结果宋仁宗“诏以远人特别赐钱五千贯,以橐驼还之,而与其已赐之值”[4]14108。元丰八年(1085)九月十八日,于阗国遣使入贡乳香、马等方物。当时宋哲宗即位不久,对于阗贡使的回赐非常丰厚,除了给予其贡物价值外,“十一月十二日,因进马,赐钱百有二十万。十二月,特赐进奉人钱百万。元祐元年(1086)闰二月二十二日,诏赐于阗国王衣一袭,腰带、器币有差”[6]蕃夷四之一七。元祐二年(1087)正月十二日宋哲宗“诏于阗国黑汗王贡方物回赐外,余不以有无进奉,悉加赐钱三十万”;二月十四日又“诏回赐外,更加元丰八年例赐金带、锦袍、袭衣、器币”[6]蕃夷四之一七。
北宋朝在朝贡贸易中除了各种丰厚回赐外,还需要支出很大一笔接待贡使人员的费用。例如,上述元丰八年(1085)九月于阗朝贡乳香、马等货物贸易,其贡使在北宋朝的停留时间竟然长达五个多月。这对于北宋朝来说,长时间接待众多于阗贡使人员的开支费用当也不少。因而为了减少接待费用,元祐四年(1089)十二月宋朝才规定“于阗国进奉人到阙不得过一百日”[6]蕃夷四之一八。绍圣中,知秦州游师雄在给宋哲宗上书中也提到:“于阗、大食、拂菻等国贡奉,般次踵至,有司惮于供赉,抑留边方,限二岁一进。”[4]14109而且沿途州县护送于阗贡使商人及其朝贡乳香货物也是耗费不少,正是所谓“每遇发遣,徒扰州县”[12]。
由于北宋与辽、西夏长期对峙,不得不维持大规模军队,以致军费开支浩大。同时,北宋中后期,冗官、冗员、冗费等问题更突出。尽管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试图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却遭失败。因而北宋中后期的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十分困窘。面对当时于阗频繁且规模较大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不断的丰厚回赐以及开支不少的贡使接待,对于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北宋政府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财政负担更加沉重。因此,北宋中后期政府以比较务实的态度,采取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来对待于阗国这种频繁的乳香等朝贡贸易,以尽可能减少财政负担,缓解财政困难。
首先指出,北宋时于阗等西域诸国频繁派出的所谓朝贡使节,其实绝大多数是商人,其对北宋进行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的目的是为获取较大贸易利益。早在西汉后期汉成帝时,杜钦就曾指出当时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西域诸国“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以献为名”[13]。北宋末年,李复也明确指出于阗等西域诸国绝大多数商人来中国交易为利而冒称贡使的现象:“臣窃见回纥、于阗、卢甘等国人尝赍蕃货,以中国交易为利,来称入贡,出熙河路。”[12]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八月,于阗贡使罗撒温献乳香等方物。罗撒温等人认为北宋朝回赐价值少而不接受[4]14108。这从一个侧面就已经反映出当时于阗贡使罗撒温等人基本上是商人,其对北宋朝进行乳香等朝贡贸易以获取贸易利润的目的暴露无遗。再如《宋史·于阗传》记载指出于阗贡使商人“(因)地产乳香,来辄群负,私与商贾牟利;不售,则归诸外府得善价,故其来益多”[4]14108。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于阗贡使商人来辄群负乳香,实际上是以商队形式来进行乳香贸易。他们往往与内地民间商贾进行私下贸易以获取更多利润。一旦不售,才将乳香朝贡北宋朝廷以得善价。正因如此有利可图,于阗贡使商人才“其来益多”。
一方面由于于阗贡使绝大多数是商人,其对北宋进行乳香朝贡贸易的目的是为获取较大贸易利益。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北宋朝中后期政府由于自身财政困难而对于阗贡使商人较为频繁的乳香朝贡贸易作出了许多限制。这样就导致当时许多于阗贡使商人携带的大量乳香等货物不能参加对北宋的朝贡贸易,使得他们往往长时间滞留在当时西北边境熙州、秦州一带,最后只得就地进行民间贸易。同时,也由于当时熙州、秦州等边境地区不少商人和民众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北宋政府对于阗等西域诸国朝贡贸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促进了西北边境熙州、秦州一带民间乳香等货物贸易的繁盛。对此,李复作了详细的描绘:“臣窃见回纥、于阗、卢甘等国人尝赍蕃货,以中国交易为利,来称入贡,出熙河路。朝廷察知其情,故限之以年,依到本路先后之次发遣赴阙,而来者不已,守待发遣有留滞在本路十余年者,其所赍蕃货散入诸路,多是禁物,民间私相交易,远商物货厚利尽归于牙侩。”而且民间贸易规模较大,“上者有至十余万缗,下者亦不减五七万。”[12]再如前面提到,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宋神宗诏令熙河路经略司,此后于阗对北宋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规模人数和驴马头数被限制在五十以内。如果于阗贡使商人有超过这一规模的乳香等货物,不能解发朝贡,只能被安顿在熙州、秦州等边地,转化为民间贸易。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也记载:“元丰三年(1080)十月九日,熙州奏:于阗国进奉般次至南川寨,称有乳香杂物等十万余斤,以有违朝旨,未敢解发。诏乳香约回。”[6]蕃夷四之一六这表明宋朝政府以有违朝旨拒绝了于阗贡使的此次大规模乳香朝贡贸易。虽然此次于阗贡使商人对北宋政府的乳香朝贡贸易未能成功,但是他们不可能将带来的多达十万余斤的乳香杂物再返回于阗,只能在熙州、秦州等边地进行民间贸易。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例如元丰二年(1079)十月,“熙河路经略司言:于阗国来贡方物而无国主表章,法不当纳,已谕使去”[10]。元祐二年(1087)十月,“又命于阗国使以表章至, 则间岁听一入贡, 余令于熙、秦州贸易”[8]。元祐七年(1092)二月,“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司言:‘于阗国进奉人三番见在界首,内除打厮蛮冷移四唱厮巴一番已准朝旨意特许解发外,今来两番进奉人,缘已有间岁许发指挥,欲只令熙、秦州买卖讫,纳回本番。’从之”[14]。绍圣三年(1096)五月,“诏于阗如止来熙、秦州买卖,即不限岁月,事毕遣还”[6]蕃夷七之四二。
此外,北宋朝中后期政府多次在熙州、秦州边境设置榷场或市易务进行贸易管理以笼取商贾之利,由此增加商税收入,有助于解决边地军费问题。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于阗等西域诸国贡使商人在熙州、秦州边境地区进行的民间乳香等货物贸易确实比较繁盛。例如熙宁三年(1070)二月,王韶就已向朝廷提议在秦州设置市易司:“沿边郡惟秦凤一路与西蕃诸国连接,蕃中物货四流,而归于我者岁不知几百千万,而商旅之利尽归于民间。欲于本路置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千万贯。”[6]食货五五之三一元元丰二年(1079)七月,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李宪也提出招引蕃货赴市易务以收商税:“卢甘、丁吴、于阗、西蕃,旧以麝香、水银、硃砂、牛黄、……硇砂、阿魏、木香、安息香、……红绿皮交市,而博买牙人与蕃部私交易,由小路入秦州,避免商税打扑。乞诏秦、熙河、岷州、通远军五市易务,募博买牙人,引致蕃货赴市易务中卖,如敢私市,许人告,每估钱一千,官赏钱二千。如此则招徕远人,可以牢笼遗利,资助边计。”[15]崇宁二年(1103)收复湟州,李复就上书宋徽宗,要求在湟州设立榷场,可使货通于下,利归于公,有补边地经费:“今湟州新复,正要措置使商贾奔辏,不惟通其有无,诚亦厚其根本之势。臣今欲乞于湟州依雄州、火山军等处例置立榷场,于湟州别置蕃市以居来者,更不发遣赴阙,使利归于公,货通于下,亦可少补经费。”[12]
从上述可见,正是北宋中后期政府对于阗等西域诸国的乳香货物朝贡贸易的限制,使得许多贡使商人原来打算进行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由此不得不转化为在熙州、秦州等边地进行民间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北熙州、秦州边地民间贸易的发展和兴盛。当时西北边地民间乳香等货物贸易的兴盛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了朝贡贸易。北宋政府在熙州、秦州等边境地区设置榷场或市易务对比较兴盛的民间乳香等货物贸易进行管理以增加商税收入,解决边地费用,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
北宋建立初,于阗朝贡贸易就比较频繁,但其中却是未见有乳香的踪影,其主要原因是因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的扩张,使得陆上丝绸之路西段交通暂时阻断,这一时期产自阿拉伯的乳香等货物很少输入于阗。从10世纪70年代直至11世纪初期,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经过近四十年的战争完全征服于阗。在这段时期,于阗因战争几乎中断了对北宋的朝贡贸易。战争结束后,臣属于喀喇汗王朝的于阗对北宋的朝贡贸易又得以较为频繁进行。随着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西段交通的畅通,阿拉伯乳香不断输入于阗,乳香也从此开始成为于阗对北宋进行朝贡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且规模较大。
由于不断的丰厚回赐以及开支不少的贡使接待,从而使自身财政困难加据,北宋政府不得不以比较务实的态度,从朝贡规模、朝贡次数、有无朝贡表章等方面采取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来对待于阗频繁的乳香货物朝贡贸易,以减少财政负担,缓解财政困难。
然而正是由于北宋政府的限制,于阗等西域诸国贡使商人原来打算进行的乳香等货物朝贡贸易,由此不得不转化为在熙州、秦州等边地进行民间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西北边地乳香货物的民间贸易发展和兴盛。过去学界往往认为,朝贡贸易是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形式。然而通过考察北宋时期于阗乳香货物朝贡贸易背后的民间贸易,可以看出在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朝贡贸易其实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而于阗等西域诸国贡使商人在西北边地进行民间贸易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朝贡贸易。这些折射出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一种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