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小板增高的原因

2020-02-24 07:14郭绪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郭绪平

【摘 要】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小板升高原因 ;方法:实验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了349例下肢骨折需要内固定术的患者,对照组为同期280例下肢非长骨内固定术患者, 血小板计数>400×109/L为升高;结果: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有92例术后血小板升高,下肢其它骨折内固定术后血小板仅有7例出现升高;下肢长骨占总升高数的93%,下肢长骨与下肢其它骨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肢长骨内固定术后易出现血小板升高,血小板升高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如若控制不好会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  下肢长骨 骨折内固定术 血小板增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69-01

2018年,我院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后出现血小板升高情况,因为血小板升高容易引起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而瘀滞, 因而易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小板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349例下肢长骨骨折行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90岁,男203例,女146例;对照组为下肢除长骨以外的内固定骨折患者280例,年龄 4—86岁 ,男162例, 女118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均未接受过输血, 术前血小板均正常,PLT<300×109/L,除骨折外无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用含EDTA —K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抗凝管(BD公司)取下肢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血 2.0ml,用迈瑞539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患者做血常规检查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本科室血常规为阻抗法 ,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时,视为增高,为排除其它于扰因素,均制作血片镜检。

2 结 果

1.2图 患者术后血小板升高对比

在629例下肢不同部位骨折患者中, 99例出现血小板增高现象,其中下肢长骨(股骨,胫腓骨)共92例升高,占下肢骨折的93%。与柳勤,魏利荣[1]等报道的95%相吻合 , 见表 1.2。本次实验,血小板升高的患者的总数在 (400-894 )×109/L之间 , 平均514×109/L, 其中血小板>600×109/L,骨穿后涂片做骨髓像检查, 结果: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无异常形态的巨核细胞出现。1.2图显示内固定术后:实验组(下肢长骨)中,股骨骨折血小板升高占29.8% (57/191),胫腓骨骨折血小板升高22.1(35/158) ,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 ;对照组:下肢短骨血小板升高2.4 %(5 /206 ) , 髌骨血小板升高占 1.7%(1/56 ),耻骨血小板升高5.5%(1/18), 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1.2图看出,实验组血小板术后升高总数为(26.3%)与对照组血小板升高(2.5%) 差异极显着(P< 0.01),说明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更容易引起血小板升高

3 讨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血小板均正常,<300×109/L,而术后有99例血小板>400×109/L,其中下肢长骨92例,占总升高的93%,而下肢短骨、耻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小板升高7%,与前者差异有极为显著性意义, 说明下肢长骨内固定术后较其他部位 (短骨、扁骨、籽骨) 骨折內固定术后易出现血小板升高现象, 可能因为:(1)骨的骨松质分布在长骨两端和短骨内,而骨髓(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中的红骨髓分布于骨松质中,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当大量失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造血[2]。长骨骨折内固定术通常使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位于髓腔内,对骨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因此引起反应性巨核细胞增生致血小板生成增加,而其他部位( 短骨, 籽骨、 扁骨) 骨折后,简单地用张力带或克氏针固定,对骨髓刺激性很少或不刺激,对血小板的影响甚微。(2)下肢长骨手术后,由于行动不便,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液流动缓慢,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沉着于血管壁,堵塞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如不及时清除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 术后下肢血管血栓形成引起的高凝状态与血小板升高有关, 血小板与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有的人会因应激后和失血后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如果术中失血,补血不及时,会导致失血后缺铁,也会引起血小板升高[4]( 4)我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多为农村从事高危工作者。

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了解, 血小板增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种原发性的,另外一种是反应( 继发) 性[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6]。然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在骨髓中既无形态改变,也不出现巨核细胞的成熟障碍。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可由多种原因,如感染和炎症、贫血、肿瘤、手术、药物等可引起血小板增加。有报道显示血小板的产生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7],白介素 IL-6 通过刺激TPO 增加 ,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并且 IL-6 也可以刺激巨核细胞增生,在创伤过程中 ,在IL-6 的剧烈作用下 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升高,血小板增多与损伤的轻重程度也有关,损伤越重血小板越高[8]。内固定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因此本次实验下肢长骨内固定术后血小板升高乃为一种反应性的升高,非原发性的,反应性血小板增高常为暂时性, 如能消除病因,则可在短期内恢复[9]。本次实验临床对92下肢长骨内固定患者术后血小板升高的均用低分子肝素钙(有报道,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骨折术后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极好[10])治疗后在 2-4周均降至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 ,下肢长骨内固定术后血小板易升高,它一种反应性增高,也是一种暂时暂时性增高,有的机体调节能力好,很快恢复正常,而有的调节能力差,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甚至危及生命 ,要重视加强检查和跟踪工作,加强患者日常护理,防止其他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勤,魏利荣.骨折内固定术后血小板增高61例临床分析 《武警医学》2003年第6期

[2]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7-31页

[3] 谈晓芳,徐群,何斐英,吕淑萍.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

[4] Park M J, Park PW, Seo YH,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pa- rameters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n wome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 mia and thrombocytosis [ J ]. Platelets ,2013,24 (5) :348 - 351.

[5] 林凤茹,郭晓楠.WHO关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J].临床荟萃,2004,19(9):5392541

[6] 达万明,裴雪涛.现代血液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48‐652

[7] K aser A ,B rm ~d ach er G ,S teu rer W ,et a1.Interleu k in 一6 stim ulate sth rom bo po iesis throu gh th ro m bo po ietin : ro le in irfl am m atorythrom bocytosis【J】.Blood ,2001 ,98(9) :2720 —2725

[8] 崔健 ,呂鸿雁 .创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J ].临床荟萃 ,2007 ,22 (2 ) :126 —128

[9] 陶元蓥 .血液学及血液检验学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8 7

[10] 樊文良,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风险的研究 《北方药学》2019年第1期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