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2020-02-24 07:14陈太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陈太立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049-0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近年来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病理基础为患者血管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血管内壁内被激活凝聚形成血栓,进而

令心肌因长久缺血而出现部分心肌坏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有效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1]。本文观察分析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對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55.58±7.1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55.64±7.2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30分钟内静脉推泵入150万U尿激酶,12小时后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治疗,3天后改为100m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300mg治疗,2天后改为750mg,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患者CK-MB峰值提前出现,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患者疼痛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判定为无变化;患

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严重判定为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包括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在血管内壁内被激活凝聚形成血栓,进而令心肌因长久缺血而出现部分心肌坏死,因此,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是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内环氧化酶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令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的能力丧失,对前列腺素E 2和血栓烷A 2的形成起到阻碍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虽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少数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即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急性血栓事

件,且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随着增加,因此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无法降低患者急性血栓事件[2]。氯吡格雷是临床中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为新型的噻吩吡啶类制剂,其抗血小板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作用于前列腺素E 2和血栓烷A 2的途径不同,氯吡格雷主要是通过与二磷酸腺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由于血小板无法继续合成新的ADP 受体,因而氯吡格雷可在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及剩余生存期中发挥阻断作用。同时,氯吡格雷还可对二磷酸腺苷释放后所引发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进行阻断,最终对其它激动剂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一并进行抑[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而言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形成血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红.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6):641-643.

[2] 王桂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15-116.

[3] 李晓斌,曾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42-44.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