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印梅
采访何潇宁当天,深圳的天气甚好,仲夏的阳光透过其办公室顶部精心设计的大天井,洒进会客厅,经白色的墙壁反射,照得整个空间明亮又温馨,一种自然、舒适之感油然而生。空间内部没有繁复花哨的装饰,简约自然的设计正如何潇宁自由洒脱又简单随性的个性。 “我是一个极其想把形式给弱化到最小的设计师,一个空间不管想要呈现什么,它满足了我的需求、我觉得舒服,这就是好的设计。”何潇宁道。
何潇宁从事设计行业已二十余年,作为顶贺设计的创始人兼创意总监,她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设计项目,并在酒店空间设计上卓有成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过多项设计大奖的女设计师之一。这得力于她专业而多元的设计能力以及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对于设计她追求完美,敢于挑战。 “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是她一直奉行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她认为设计源于人的存在,除了考虑合理性,还应该要关注人与空间的共鸣。
多重经历造就的多元化设计视角
何潇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后来又去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修读环境设计。回国后,她创立7D&H顶贺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从工业设计到环境设计,再到规划、室内设计,何潇宁的设计版图越来越丰富,这使得她具有了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和视角,以及强大的把控力。出生在沈阳的何潇宁,身上有着东北人大气、豪爽的一面;于日本留学的5年间,日本那种“把小空间做到极致”的设计深刻地影响了她,使得她身上具有了专注细节的个性。因此在设计中,她不仅能够从大处着眼,也能从小处着手。
何潇宁的酒店设计作品获奖无数,而除了酒店、会所一类的大空间设计之外,其小空间设计作品也格外出彩。何潇宁设计的“深圳稀奇店”面积仅100平方米左右,最初的空间问题不少,但她能够以空间的限制作为条件,进行创新性设计,而在细节上更是精益求精。何潇宁说, “我们始终坚信,限制也是机会。”
关注设计本质及人与空间的关系
何潇宁认为一个好的空间首先必须是合理的,在这个基础上它一定是满足了人的一些诉求,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相较于层出不穷的设计语言,何潇宁偏爱于将形式弱化到最小,用最质朴、简单的设计手法满足空间中基本功能与人的诉求。
“子居精品客栈”就是其设计理念的最佳体现,空间内基本都是白墙,所用材料大多是混凝土、原木、和竹制品,没有太多装饰,但流露着一种自然而然的舒适与温馨。 “很多设计师朋友跟我说,看不到设计的痕迹,但是呆在里面就是舒服。”何潇宁笑说。她坦言,有时候相对于酒店、会所一类的大空间,她更愿意接手一些没有人去做过的有意思的小空间,来实现自身的设计理念。
关于“设计的温度”
在谈到“设计的温度”这个话题时,何潇宁认为,设计的温度首先是设计师本人赋予的。 “作为设计师来讲,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有热情,所谓的温度是由热情带来的。”设计师除了应该具备空间设计能力之外,还需要用心。“空间实际上是有气场的,这个气场是设计师决定的,他给予空间多大的能量,这个空间就会赋予给身在其中的人多大的感受。”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把控能力,运用分割、划分空间布局、通过饰品的呈现,可以营造出特殊的空间氛围。身处其间的人必定能够感受到这种气场。
只要亲身参与的设计项目,何潇宁总是坚持亲力亲为。目前为止,她仍旧亲自画图、亲自去施工场地看施工进度。何潇宁对于设计的认真、负责、细致甚至“霸道”,可以在其参与录制的CCTV2《秘密大改造》节目中瞥见一二。为了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何潇宁总是要求自己及团队做到最好。 “我是有一些完美主义的倾向。”何潇宁这样评价自己。在设计之外,何潇宁也是一个有“温度”的设计师:她乐于分享,曾出版过一本关于酒店体验的书《酒店里的小旅行》( 2016),希望能够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些参考资料,书中所写从选酒店到入住,再到画手绘图、对酒店细节的观察,面面俱到,可见其用心。近年,何潇宁还担任了深圳市室内建筑設计行业协会( SlID)会长,积极致力于推动深圳设计力量的集合与发展。
对话录(精选)
您从业有20余载了,这20年也是中国室内设计最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据您的观察中国的室内设计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变化?
何潇宁:我从日本留学回来大概是在1995年底,那个时候深圳的房地产和室内设计刚刚起步,相对来说还处于“模仿”的一个阶段。深圳毗邻香港,香港当时最流行“新古典”派设计,很多深圳的设计师就直接把它复制过来,尤其一些香港设计师也开始在深圳做项目,然后全国各地也开始进行复制,你到很多内地的城市都会看到“新古典”设计。但是随着这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其实中国的室内设计包括整个设计界也都在反思:到底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好的设计?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段时间的沉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您的设计理念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转变?
何潇宁:我最开始学的不是室内设计,是工业设计。大学时期的印记“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这一理念一直贯穿着我这么多年的设计生涯。我去日本留学,日本的设计理念也一样。虽然我学的是环境设计,但是在我接触桥梁设计、城市设计、商业街设计这一类设计项目的时候,导师最强调的就是要先把问题找出来,然后再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我现在对这种设计理念也在反思,也在探求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设计是不是跟人还有更多的关系,包括设计与精神述求,包括设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但是本质、宗旨是没有改变的。
顶贺设计做了很多酒店空间的设计项目,您对酒店空间的设计理念有怎样的梳理?
何潇宁:其实酒店设计很有意思,它是一个叠加的过程。酒店除了我们说的解决问题之外,其实它还有很多附加的内容。它跟文化、跟建筑、跟营销有关系。叠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决问题的事情。所以我们一般在做不同空间的时候会切换思路,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和创想。酒店需要一定程度上去顺应市场,因为毕竟它是一个商业空间,跟个人空间不太一样。
您认为,什么是好的空间设计作品?
何潇宁:我认为首先这个空间它的布局得是合理的,比如人的动线,功能空间组织等不能出错。我是一个极其想把形式给弱化到最小的设计师,不管你在空间里面想呈现什么,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让人觉得舒服,这就是好设计。设计是服务于人的,把人的诉求解决了,那么就是一个好设计。尤其像住宅设计,它可能不像做样板房一样那么华丽,那么大张旗鼓、虚张声势,但是能够真正为住在里面的人解决了实际问题,比如说将主人的一些喜好在空间里面呈现了,这对住户来讲就是最好的一个空间。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好空间的评价没有标准,但首先它必须是合理的,在这个合理的基础上它一定是满足了人的一些诉求,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层面的。
您当时是如何着手“子居精品客栈”这个项目的?作为甲乙方,您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何潇宁:那段时间是我最累的一个阶段,基本上没有周末,所以我就特别希望能在乡下找一个农舍,周末可以到那儿养养鸡、种种花、画画,可以游泳爬山的话就更好了。朋友就给我推荐了这个地方,当时那里还没被开发成民宿,还比较原始,我一看觉得就是它了。装修的时候都是按我喜欢的风格来设计的,里面有很多我自己收藏的小物件。但是后来深圳市政府要把那边打造成“深圳名片”,很多人涌入,那边就没法作为个人的住所了。我老公就劝我说,干脆转成民宿吧。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一个是时间上,拖下去人工费多了;另一个是成本控制上,其实在设计理念上倒没有发生太多的沖突,因为我自己觉得能不要的东西尽可能不要。我是在做空间,不是在做装饰,所以这个空间里面呈现的都是我想要的内容。空间内部基本上就是白墙,你看不到设计的痕迹在里面,但是你在空间里面就是感觉舒服。很多客人过来就是安安静静在屋子里待着,哪也不去,他就觉得这个空间让他感觉安逸、宁静,这就是我想营造的那种空间氛围。
从大体量酒店设计到小体量的店铺或者餐饮设计,您的切入视角以及设计思考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同?
何潇宁:我从“子居”开始一点点关注小空间,做起来之后有点欲罢不能,这种小空间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没有那么赶,可以让你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和呈现你的设计理念。不像做酒店设计的时候,很赶。做这种小空间,我可以一点点慢慢地去把空间捂热、捂熟。小空间基本上都是朋友委托的,我一看这个有意思又没有人去做过,我就愿意接。尤其是如果还有一些困难和挑战,我可能会更喜欢,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喜欢接受挑战的人。
您设计的“稀奇深圳欢乐海岸店”,我到现场看过,确实不是特别好做。
何潇宁:非常难做。其实我大学时候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一把限制作为条件,这个也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一直铭记的话。“限制”不是不好的事情,你从一种正面的角度去看“限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拿出来的所有东西都不是我们常规能够认识到的,是有创意的、独一无二的。所以有的时候我说我喜欢有困难、喜欢挑战,因为有条件限制,所以你才会有更加独特的创意呈现。
您最近有什么想去体验的酒店吗?一般去到一个酒店的时候您会关注些什么呢?
何潇宁:最近我应该要去日本,那边新开的安缦酒店正好想去体验一下。其实我们到一个空间里面无非就是读别人的想法,比如在这个空间里头设计师最希望解决掉的或者最希望呈现的是什么?原来他的思路是这样,他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处理,未来对我是不是有帮助……就好像你跟空间设计师在对话一样。我们现在有很多设计师到一个空间就拍照片,把做法拍下来,未来再去做的时候直接把别人的做法拷贝过来,那是不对的。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你真正要跟他对话的是想法、思维。我肯定会刨根问底,比如我去新加坡住的酒店,它的浴池、循环水是怎么做的,我都会到网上事先查看,查完到现场去核实。你要有这种精神,保持好奇心。你只要对它感兴趣,就一定要反复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对你当时手上的项目没有什么帮助,但是未来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你的作品呈现一定有非常大的帮助。
您认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又当如何彰显社会责任?
何潇宁:设计就是一个社会活动。我们现在经常讲设计师就是要去感受生活,把最好的生活呈现给业主,但是实际上设计师他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是很明显的。比方说做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的材料,那么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就要告诉我们要用什么、用多少。这也可以用设计的善意来解读,所谓设计的善意就是对环境的友好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何潇宁:我认为我自始至终是一个保持好奇心的人。对于很多事情有好奇心,就会随时有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周边的一些人和事的观察与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设计观,这样才能呈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些都是靠自己去看、去认识、去了解的。要充分打开思路,不要封闭自己,对所有的事情保持好奇。
对于设计师来说, “创造力”重要吗?
何潇宁:非常重要,这个创造力我觉得是原动力。要是一个设计师没有想法没有创造力,那这个空间就不会有感染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