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卜娜
大地为纸,河水为墨,黄河在内蒙古境内写下大“几”字型的流程印记,孕育出丰饶的河套平原。包头市九原区合理利用岸边良田和黄河带来的珍贵水资源,依托沿黄经济带发展农业,借力母亲河源远流长的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一座座传承着农耕文明的古老村落,蜕变成了宜居、富裕的好地方。
黄河为沿河百姓带来了福祉,但水患也相伴而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九原区在传统的开展护堤加固工程,不间断巡视巡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生态补水、坝体开挖、清理滩涂违建、种植水生植被,不断加强对黄河堤坝和湿地的建设和治理。如今,每年2月底都有近万只天鹅、赤麻鸭等在黄河湿地驻足停留,构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自然画卷。
从市区出发,一路驱车向南驶入南绕城路,经万哈线上黄河景观大道,沿着柏油马路西行至281公里处,便到达了黄河“几”字湾岸边的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生态农业科技园。园区的温室大棚里,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枝头,一株株枝干挺拔的玉米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
过去这里是大片的盐碱地,農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改造盐碱地,离不开科技。九原区引进并推广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围绕在各家房前屋后闲置的盐碱地,逐渐变成了连片温室。寸土不生的盐碱地上,终于结出了来之不易的果实。
现在,生态农业科技园拥有水产养殖260亩、种植大棚146栋、散养区域100余亩。大棚里的青椒、黄瓜、番茄等绿色无公害蔬菜成了抢手货,市民们争相订购。在黄河水的灌溉下,九原农业展现了新变化和新希望。越来越多的农牧业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走上“科技种植”的高质量新路子。
农业发展焕发新活力,文化事业也在蓬勃生辉。位于黄河北岸的“黄河谣工匠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反映中国黄河文化、民俗历史以及工匠精神的民办博物馆。整个展馆在近1000平方米的场馆内,建设了实景的房屋、庭院、作坊,一比一复原了沿黄百姓原有生活、生产状态。场景化的展现,让人仿佛回到了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农耕时代,黄河文化的古朴厚重和粗犷沧桑扑面而来。2019年10月,一间占地500平方米,收藏时间跨越140年,内容涉及内蒙古历史、包头人文和黄河历史变迁的藏报馆在黄河谣民俗文化产业园里亮相,又一波“打卡”悄然兴起。
出了黄河谣民俗文化产业园,与黄河壮美风景相映衬的,是沿岸村落飘起的袅袅炊烟。哈林格尔镇三岔口村老白头鱼餐馆里,宾朋满座,鱼香四溢。一盘盘鲜嫩的炖鱼肉,配上鱼汤泡饭、黄油烙饼,使来此游玩的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包头市九原区依托黄河天然景观,不断开发优质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通过深挖古老黄河文化及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牧、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为黄河沿岸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劲动力,奏响了新时代蓬勃发展的黄河乐章。
(作者单位:包头市九原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祁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