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维芳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是主流媒体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新闻报道侧重于后期编辑制作,时效性相对较差。而以微信、抖音、网络直播等形式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平台给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思路,它们具备门槛低、实时性、受众广泛、互动性强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新闻报道中的不足。融媒体即各种媒介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优势整合。使用融媒体方式开展新闻报道既可以展现传统媒体优势,也可以发挥新媒体传播特点,有助于提升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
重大突发性事件与普通事件相比,社会关注度更高,[1]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舆论影响力更大,发展态势更难把控。这些特点也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大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复杂性特征,需要经过发生、调查、处置、总结等多个阶段,作为信息接收者的群众在每一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各种媒体需要尽可能客观、真实、全面地还原事实真相。因此,需要开展多角度的新闻报道,既有实时消息,又有跟踪报道,既有科普知识,也有深度报道,既有专家评论,也有群众讨论,以便全流程掌握事件进展,持续性传播事件信息,不断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方便群众了解真实情况。
新冠疫情发生后,因为正值春节假期,调配记者到岗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情况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立即启动了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信息发布。1 月20 日17:35,“NMTV 小满广播站”抖音号发布了第一条疫情最新通报。“小满广播站”账号以每天平均40 条以上信息的频次发布,既有疫情相关数据、本地消息,也有防疫抗疫知识,基本把大家想要知道和应该知道的消息一网打尽。
截 至6 月8 日20: 00,NMTV 小满广播站抖音号累计播放量超过150 亿。
与单一事件的常规性报道不同,重大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并伴随社会危险性或危害性。需要新闻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广泛传播有关情况,普及有关知识,回应群众关切,抢占舆论引导高地,避免造成更大范围危害的发生。这就给此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要求。因此,此类事件往往需要第一时间展开报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掌握舆论主动权,引导理性做出行为选择。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NMTV 小满广播站抖音号发布的内容始终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举措等权威信息为主,准确报道疫情信息,重点普及防控知识,及时辟谣防止扩散、引导群众增强防护意识、推动群众积极参与联防联控。挖掘共产党员奋战在防疫防控一线的事迹,讲述抗击疫情战斗中涌现出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和普通群众的感人故事,报道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正面典型等等。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其发展趋势往往难以把控,要求采编人员既应具备用户思维,还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专业化操作同时还需兼顾报道风格,对于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进行抖音信息发布时,所有人员思想和行动要高度统一,主动承担主流媒体责任,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人随时监控网络信息更新,有人随时多方收集图文和视频信息资料,并反复核实,有人随时出发赶往现场采访并及时发回图文视频,有人随时编辑短视频,有人随时进行艺术化创新创意,有人随时发布并回应网友评论和反馈,大家资源共享、配合默契,这种工作模式保证了NMTV 小满广播站抖音号平均每天发布短视频在40 条以上,确保速度快、信息准,质量高。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既要保证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和时效性,同时还需要兼顾报道的持续性。因此,传统媒体的后期采编、单一视角、单次报道的方式难以实现最佳的报道效果。融媒体是将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等多种传播媒介加以整合,共同服务于同一目标事件,以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短板,提高报道效果。
以传统媒体为主的新闻报道模式存在报道视角和信道单一的弊端,而融媒体则是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够实现采编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多种渠道和视角开展深度报道和跟踪报道,并根据与观众的互动效果及时调整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最大限度提高事件透明度,为公众还原事实真相的目标。
融媒体中既包含传统电视、广播等媒介,也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媒介,受众基数更加庞大,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期间通过某直播平台开展24 小时不间断直播,并通过其他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据统计,仅参与本次线上直播的全国“云监工”人数就超过6000 万人次。融媒体方式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上优势明显。
融媒体可以集合各种媒体的人力物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不同媒体形式的比较优势开展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例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实时直播,迅速传递实施情况,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开展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从而打造跨部门、跨媒介、跨平台的新闻采编新模式。[2]通过一次采编,多次制作,多媒介报道,多渠道互动,[3]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
以融媒体形式开展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关键是要集合比较优势以建立融媒体联合报道机制;借助新媒体传播形式快速传播有效信息,抢占报道先机;将有效信息制成多样化的融媒体产品以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树立融媒体理念,综合各种传播媒介的力量,建立重大突发性事件联合报道机制。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阵地优势,也要善于发挥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灵活性。具体而言,在人员思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媒体形式的比较优势,分工合作,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打破原有媒体界限,实行矩阵式工作方式,在现场采访、图文视频采编、收集和核实各类信息资料、网络信息更新监控、短视频编辑、创新创意、信息发布、回应网友评论和反馈等各个环节指派专人各司其职,同时保持资源共享和高效沟通,从而搭建起融媒体联合报道工作机制。基于融媒体模式的重大突发性事件联合报道机制,在保证信息传播快速、准确的同时,可以主动承担主流媒体责任,联合打造出形态创新、内容专业、传播高效的多样化新闻报道产品,有助于提高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种相关信息都是群众关心关切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主流媒体应第一时间抢占新闻报道先机,[4]传播事实真相。传统媒体公信力较高,权威性较强,同时也存在采编环节繁琐,时效性较差的弊端,用户在观看时会受时间、选择性、一过性、互动性等方面的限制。而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具备实时性传播的优势,且拥有庞大用户基数,使其成为主流媒体最大限度传播权威信息、防止谣言扩散的有力渠道和重要补充,因此,可以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主流媒体可以开设网络发布渠道,采取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模式,把观众带入现场,让大家“零时差”了解现场情况,高效传播真相,实现时效性与权威性的统一。
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等传播媒介的传播主体众多,信息监管困难,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容易对受众感知产生误导。因此,主流媒体通过融媒体方式开展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一是要确保信息的权威发布。面对复杂的事件形势,主流媒体各类平台媒介所发布的内容要始终以各级党委、政府关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具体举措等权威信息为主,准确报道事件信息,避免各种媒体传播方式陷入“塔西佗陷阱”,同时重点普及相关知识,加强信息监管,及时辟谣、澄清虚假信息,缓解受众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引导群众理性做出行为选择。二是要发挥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中的主导作用,[5]受众获取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其读取信息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主流媒体在迅速报有关“硬核”新闻的同时,应该统筹兼顾,注重创作一些相对“软性”的新闻报道内容。例如挖掘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关注热点事件并主动策划话题等,并按照信息传播规律将有关信息提炼、转化、整合、编辑、创新,最终以简单易懂、清晰直观的方式将重要信息准确传达给受众。既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又可保证融媒体产品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可看性,从而实现信息高效传播、持续引导社会舆论的目标。
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平台。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这必然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一过程中也展现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多元媒体时代,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正在经历着由“动态碎片”到“聚合交互”的转变。[6]未来,主流媒体需要进一步拓展融媒体方式服务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渠道,以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融媒体产品,助推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