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的媒体融合浅析

2020-02-24 06:45张喻萱
视听 2020年1期
关键词:茧房传统媒体受众

□ 张喻萱

一、5G加持下的媒体融合现状分析

虽然当下5G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已经在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媒体格局,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也因此朝着移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主要现状如下。

(一)“两微一抖”:传统媒体融合新标配

从4G 到5G,技术催生的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微信、微博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传统媒体入驻“两微一抖”是话语空间的延伸,更是新旧媒体融合新业态的成果。尤其是5G的大带宽、大规模连接、超低时延将引领短视频行业突破现阶段由于技术局限导致的用户体验方面的瓶颈,势必更迅猛地发展。传统媒体纷纷遵循移动优先原则,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为切入,制作并传播优质短视频作品,从而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二)从“相加”到“相融”:传统媒体深层次全面转型

通信+计算产生的媒体技术合力驱动着当下的媒体格局。5G时代下的媒体融合是一场从底层架构到传受机制、互联网思维的全面革新。传统媒体不再仅从产品和渠道层面进行融合,而是进入了平台、生态的全方位融合的新阶段。被称为媒体融合“样板间”的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依然是很好的例子:信息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个人化、集体化到智能化分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大量的基础数据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实现智能化分发;大开放、大协作的融合平台为用户精准推送,实现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流找人”的传播模式转变。今日头条的迅猛发展以及对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百度上市以来出现的首亏都说明了当下人与信息的关系。随着用户接收信息习惯的改变而来的是传统媒体内容变现方式的变化,精准匹配是传统媒体得以盈利的最佳途径。5G带来的是传统媒体行业整体的变革,是从机构到人的全面转型。

(三)提升用户体验:传统媒体立足点

4G 技术催生的新媒体产品培育迎合了如今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曾一度让传统媒体无人问津。而5G技术则为传统媒体实现再定义提供了起飞的平台。一方面,传统媒体依托新技术的互动性、个性化来留住数字移民;另一方面,凭借自身的优质内容以及社会公信力和品牌效应,弥补自媒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短板,争取数字原住民。5G浪潮下,许多县市级报业集团都纷纷拓展全媒体新闻产品矩阵,整合媒体资源,利用新兴技术、优质内容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度,从而加快融合发展。

二、当下媒体融合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

传统媒体搭乘5G东风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果。学界与业界对传统媒体在5G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传统媒体人才流失,变革缺乏内生动力

在新兴媒体浪潮下,新媒体从传统媒体集聚大量用户群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传统媒体人才转战新媒体。这一点,从2018年传统媒体大规模的离职潮中就能看出。由此可以预见,在5G技术进一步加快“人人皆媒,万物皆媒”的媒介环境之下,如若传统媒体未能抓住本次信息革命的机遇,加快变革与融合步伐,“人才空心化”现象将愈演愈烈,最终丧失变革的内生动力,使融合难以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二)5G大容量、爆炸式传播极易搅乱舆论场

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盗版侵权等现象是互联网环境下极易出现的问题。而在信息容量异常庞大、传播速度极快的5G时代,受众表达渠道的增多,话语更加多元和民主的同时,也加大了舆论监督的难度,稍有不慎舆论场就会出现混乱甚至不可控的情况,给媒体环境和社会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三)信息茧房导致信息内容价值失衡

在智能算法下的媒体智能分发,基本运用经用户自主选择后的个性化定制策略进行信息内容的推送,传统媒体也必将追随个性化分发的步伐。然而,长此以往受众将被局限在自我构建的拟态环境之中,信息茧房由此产生。受众个体将难以获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造成价值失衡,自我封闭;而对于受众群体而言,圈层难以实现突破,潜伏着分裂危机。

我国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顶层设计与指导的缺失

许多融媒体,特别是县市级的传统媒体存在融合方向不明确、自身定位不清晰的问题。顶层设计与指导的缺失,导致在关系到各个环节的用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用人体制、激励机制缺乏活力,直接后果即是部门整体缺乏联动,人员涣散,最终融合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融合型人才流失,导致驾驭算法能力不足,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策略,容易掉进被算法支配的陷阱。

2.5G使媒体边界日渐消融,而内容把关不足

可以预见,5G将进一步加快媒体边界消弭的步伐,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万物皆媒,让专业与非专业媒体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当下层出不穷的智能分发平台在5G低延时、大容量的加持下,让UGC 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大量信息在互联网内得到了即时传播和扩散。而另一方面,互联网智能信息语义识别能力却没能得到同步提升,在来自各方海量信息的舆论场中存在内容把关不足、缺乏完善的舆论监督与引导机制等问题。

3.个性化定制与接收导致的信息茧房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传播模式转变中,对受众喜好进行信息协同过滤和精准投放已然成为了业界共识。个性化定制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受众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受众难以突破自身局限,为追求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设置了藩篱。

三、5G时代下的媒体融合策略探讨

(一)健全机制体制,人才引领融合方向

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的支撑,而人才是引领未来融合的方向。在5G时代,媒介不再单单是人身体的延伸,更是精神、符号、环境的全面延伸。因此,要想抓住信息革命机遇,闯过媒体融合深水区,传统媒体就必须要摈弃机关思维惯性,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具备新闻敏感和数据素养的媒体人才,并利用技术提高内容生产分发效率,将人力集中在创造性劳动,最终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增加创收,留住人才。

(二)“个性”+“建议”分发模式,避免信息茧房

5G时代媒体的个性化智能分发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要注意杜绝信息茧房效应的愈演愈烈。如果媒体对算法和平台过度依赖,就会丧失其作为融合的主体性,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人机的协同创新是未来智能化信息分发的理想模式:个性化定制的同时给予适当建议,弥补受众对于价值信息的接收漏洞。比如,日本新闻软件SmartNews 就是利用机器算法推荐除受众感兴趣信息外的其他类型信息,供受众选择,以此来打破强制化的个性推荐,避免信息茧房。这在未来传统媒体的信息分发领域是可以借鉴与推广的模式。

(三)着力内容风控建设,增强舆论导向能力

传统媒体在5G海量信息的媒介环境中,应当自觉承担起把控内容价值以及舆论取向的责任。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在各种应用场景的内容审核能力,夯实对文字、视频、语义的抓取、识别和分析水准,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监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机协同助推舆论数据库的构建,实时精准把控舆论动向,坚守舆论阵地。这一点,人民网已经走在了前列:计划将如今约300 人的审核团队在2021年扩增到3000 人。内容风控在未来媒体融合过程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传统媒体必须对此有所应对。

四、结语

5G时代下的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媒介的融合,而且是突破通信与计算的传媒生态的深层次融合,是科学精神在传媒领域的延伸。在5G引领未来媒体的道路上,传统媒体理应积极强化互联网思维,拓展自身业务,深耕内容,实现与新兴媒体各取优势,最终合二为一,为5G时代全面来临做好可持续全面融合转型的准备。

猜你喜欢
茧房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