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 迅 徐莹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数字艺术依托于自身强大的技术属性与创造性为各种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数字艺术,狭义讲,特指依靠电脑为载体而创作的美术作品,英文为“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从广义来说,则是指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多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设计在内的所有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而完成的艺术作品。
数字艺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具有“平民化”的特征。曾几何时,艺术创作一直是少数人的特权,并且掌握一定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利用计算机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要比学会一件乐器、学会一支舞蹈更简单。另外,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信息传播的专权,信息的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使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创作欲望,尤其是现在的手机可以下载诸如抖音、快手等APP,可以实现视频的发布与编辑,使得数字艺术的创作更加方便快捷,促进了数字艺术的繁荣。
数字艺术的应用使影视艺术具有了奇观化色彩。首先,这得益于一些功能强大的影视制作软件的发明与应用,比较知名的就是Adobe 公司旗下的系列编辑软件、欧特克Autodesk 公司的系列产品等,影视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制作出一些摄影机难以捕捉到的画面,甚至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是数字特效电影大放异彩的时期,例如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创作的《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泰坦尼克号模型让观众在该游轮沉没后还能够重见它的豪华与壮丽;再如2009年在北美上映的《阿凡达》中讲述的纳美人与人类之间的战争,这些场景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找到并拍摄的,只能借助数字艺术来表现。可以说数字艺术打开了影视艺术创作的新天地,能够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展现出来,影视艺术的表现题材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那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存在也能在影视艺术中表现出来,科幻题材电影就是在数字艺术的基础上诞生的。数字艺术的出现更有利于表现一些抽象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影视艺术表现题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影视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影视作品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求新求变,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事物成为影视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
首先,数字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影视从业人员的优化配置。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影像的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音像作品。社会需求催生社会变革,为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巨大需求,影视行业就需要完善自身结构,以便能够更加高效地生产出相应的影视作品,数字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使制作的环节更加快捷方便。与此同时,数字艺术的出现催生了影视包装师、影视特效师、3D 建模师等新兴岗位,使得整个影视产业的人员配置更加完善,制作流程更加产业化。
其次,数字艺术的商业娱乐性促进了商业电影的兴盛,繁荣了影视文化市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数字艺术还没有广泛应用到影视制作领域,流通在院线上的电影大多数是没有电影特技和视觉冲击的以故事和内容为主的文艺片。而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艺术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影视行业,为影视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在工作之余更渴望接受到刺激性的娱乐方式,“快餐式”消费成为影视消费的主要方式,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商业片以奇观化的视觉刺激迅速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反推中国商业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电影和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必然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义务,让广大人民群众欣赏到喜闻乐见的影视艺术作品是广大影视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这句话运用到影视艺术之中就是说影视艺术要从生活中去感悟,从生活中去发觉可用于创作的灵感,这是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含义,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中“实”的部分。而艺术高于社会生活在影视艺术中是指经过创作者的提炼升华,并运用某种艺术创作工具与艺术创作手段,最终形成的影视作品不能仅仅是客观现实的临摹写照,而应该是能够表达一定情感与人文关怀的、注入了创作者思想之光的作品,这是艺术要高于社会生活的含义,同时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中“虚”的表现。
数字艺术具有极强的虚拟性,基于数字艺术的这种特性,它非常适合表达与展现那些抽象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或者是借助摄影设备难以拍摄的画面。最为典型的就是科幻题材以及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利用数字艺术对一些场景的建构。例如,于201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行星发动机”以及“被冰封了的北京”等镜头都是运用了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而成,这些虚拟性的镜头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是借助数字艺术可以将这些人们未曾见过的画面展现出来,营造一种视觉奇观。这些数字特效镜头在形式上是虚拟的,是数字化的,它们是影视作品中“虚”的部分,可以说在这一方面,数字艺术是建构影视艺术“虚”的美学的重要手段。
但是,数字艺术并不局限于表现“虚”的艺术,它也可以用来表现“实”的部分。当数字艺术是用来辅助叙事或者是服务于影片主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数字艺术的虚拟性建构是为了影视作品的整体真实,它是服务于影视艺术中真实的内容的,此时,数字艺术的“虚”也就有了“实”的灵魂。因为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必定会有自己的艺术手法与艺术手段,必定是虚实结合的。例如,在影片《阿甘正传》的开头的长镜头部分,一支羽毛进入画面,这支羽毛引导着观众们的视线,穿过街道,绕过汽车,最终落在阿甘的鞋的旁边时,阿甘将它捡起并夹在了自己的本子里。这一镜头中的羽毛是利用CG 技术制作出来的,在形式上绝对是虚拟的。但是羽毛在影片中的作用是引导观众视线,引出片中的主人公阿甘,是为影片的叙事服务的。也就是说,羽毛是以一种虚拟的艺术手段为真实的内容服务的,这种“虚”是用来衬托表现“实”的。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虚实相生,影视艺术也是如此,“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追求“实”而忽视“虚”,就会因为过于真实而失去了艺术性;相反,如果只追求“虚”而忽视“实”,就会让作品失去了真实性,从而有种华而不实之感。因此调和好影视艺术中的虚实关系对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乃至于影视文化的传播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今的时代是数字艺术的时代,影视艺术已经与数字艺术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它们二者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渗透,但是影视艺术要想进一步扩大传播影响力,就不能仅从形式上向数字艺术汲取营养,而应当把数字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借助数字艺术为影视内容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影视作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