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慢节奏问题:症状与诱因

2020-02-24 06:45
视听 2020年1期
关键词:剧作节奏

□ 高 帆

历经近十年的发展,网络剧已能够取得近乎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地位。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2018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6.12 亿。观众的选择致使电视剧制作与播出的阵地悄然转移。然而在缺少必要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的网络剧所存在的许多问题终于次第涌现,网络剧叙事节奏上表现出来的拖沓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可以说网络剧的慢节奏叙事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通病,在网络剧中传染开去。

一、叙事节奏

(一)叙事节奏

在影视作品中,叙事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在影视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中,叙事节奏是影视叙事的一大重要元素,是叙事行为的内在控制力。所谓“叙事节奏”,即叙事艺术作品的情节发展与情绪演进中所显示出来的轻重、缓急、快慢的有规律性的变化①。电视剧的节奏是电视剧剧情的一种内在韵律,它是剧作家和导演在观照对象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状态,并自觉不自觉地在创作过程中以韵律的方式表现出来②。

(二)网络剧的叙事节奏

网络剧在本质上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一种表征时代生活中的网络文化与精神气质的视听作品类型,其创作范式和审美逻辑依然不能脱离传统电视剧的范畴。网络媒体逐步消解了传统媒体对于视听作品传播的种种限制,观众的主体性被大大抬升。

在当前的网络文艺视域下,“快节奏”是人们普遍的审美取向,人们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资讯。碎片式的篇幅、随时随地皆可观看、轻松休闲的内容,皆满足了当下人们“快节奏”生活状态驱动下的需求。例如,《延禧攻略》凭借紧凑、明快的节奏击败《如懿传》,微博热度、豆瓣评分等数据一度大幅领先。一定程度上说,《延禧攻略》更符合当下互联网思维,更能凸显当下时代的网络文化与精神气质,侧面证明了在当下的网络文艺语境下观众确实更偏爱节奏较快的影视作品。

二、节奏是如何被拖慢的?

(一)抒情性段落的冗余

在影视作品中,主题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烘托可以加强作品的深度,避免低级趣味,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增加代入感,激发情感共鸣。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③这些“外在的标志”诸如对往事的回忆、演员的情绪化表演、伴乐空镜头等,都属于“抒情”。如若抒情段落过长过多,则会产生反作用。影视剧中的情感表达应是自然的真情流露,故事的合理进程中人物关系擦出的耀眼火花,是观众所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而不是剧作强加给观众的。抒情过多,情感的表达就不再自然,会变得矫情、生硬。

(二)人物对话段落过多过长

影视剧中人物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推动情节发展、扩大叙事容量、完善剧情逻辑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作品重在画面,能用画面展示的内容尽量用画面,无法以画面尽言的内容则以声音为补充。人物对话通常时空性较弱:场景一成不变、对话人物相对静止、平缓的语速和情绪、内容的局限等,因而对话无论对于内在叙事节奏还是外部的观看节奏,都会产生拖慢的影响。麦基曾说:“大段对白和电影美学是对立的。”④枯燥冗长的大段对白会损害观众的视听感受,精简、浓缩应是人物对白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三)支线剧情的喧宾夺主

除了围绕主角展开的主线剧情外,影视剧中还会存在支线剧情。主线剧情的故事线索是剧作核心,是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主要寄托。支线剧情的适当展开既可以完善故事逻辑、丰富情节结构,还可以增加配角的表现空间,使剧中人物更加饱满立体。一旦支线剧情过多,侵占或挤压到主线剧情的空间,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反作用。分支剧情的过度展开或多或少会导致主要情节的进展出现断层,故事的推进被延宕,打断观众观看时的情感和逻辑连续性。因此,剧中支线剧情的展开应适当,以为主线剧情服务、衬托主线剧情为原则,摒弃不必要的人物和可有可无的情节展开。

(四)主线剧情的不必要展开

长时态叙事是中国电视剧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国电视剧几乎全都是大型长篇叙事的连续剧,动辄就是表现一个时代甚至几十年的生活历程。时间的跨度很大,喜欢展现主要人物在大的时间线上的命运起伏⑤。因而,在较长的篇幅中,故事难以紧凑,有些“为了曲折而曲折”的生硬设置会拖慢主要故事的节奏。除了主要故事中的曲折,情节段落不合理展开也是拖慢故事节奏的因素。不同的段落之中所包含的是主要故事的不同阶段,每个段落之中的信息量也不同。同时,抒情、议论、武打、枪战等非情节性因素也有客观存在的必要。叙事作为影视剧的首要任务,主要情节应占更大比例。根据类型不同,比重略有变化,但总的来说,不可本末倒置。

三、是谁拖慢了节奏?

(一)剧方:资本使然

无论是剧本创作、中期拍摄或后期编导制作,剧作质量好坏完全取决于制片方的诚意和良心。然而,纵观世界传媒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四种动力要素:技术、主体、政策与资本⑥。其中资本作为一大动力要素,对于制片方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商品,影视剧的售卖通常以长度作为衡量标准,集数越多,价格越贵。一旦制作方过度重商业价值而轻艺术价值,势必会生产出大量“注水剧”。剧作故事体量有限,如果为了增多集数而刻意延宕故事进展,自然会导致叙事的拖沓,拖慢叙事节奏。

(二)平台:播出模式

除了叙事节奏慢,网络剧的播出也越来越慢。中国传统电视剧通常为日播。然而近几年,来自欧美、韩国的周播模式成为网络剧播出的常态。不同的播出模式虽然看起来只是时间有差别,但其对于剧作的风格也有一定要求。传统中国电视剧长于“宏大叙事”,更能够适应日播的节奏。其他播出模式由于每周更新剧集数量相对较少,观众的期待和好奇在等待过程中被放大。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更多的信息,才能满足观众等待已久的迫切需求。

(三)观众:观看方式和审美取向

技术的革新令观众看剧的时空成本越来越低。看剧已经不像是过去一般的选择余地少、受时空局限的“庄严”活动了。人们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收看自己想要看到的来自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视听作品。再加上快进快退、倍速、进度条等功能消解了电视剧的连续性枷锁,观众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和放大,信息获取的难度和限制降到很低的程度,观众似乎也就默许和纵容了许多剧作的“娓娓道来”。

四、反思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9年5月发布了《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共有283 部网络剧于各大视频网站播出,比2017年减少12 部。随着国家针对网络视听领域的监管和治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一直以“野蛮生长”态势发展起来的网络剧也逐渐有了“精品意识”。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理念的嬗变,不仅是剧作方的选择,也是媒体技术发展和媒介环境更新以及观众主体观看方式进化和审美价值转向共同促成的结果。实际上,节奏快慢与否并非是一部剧作质量优劣的根本考量。能够做到观众喜爱和内涵深刻相统一、相平衡,应是剧作创作的根本追求。

注释:

①施旭升.电视剧叙事节奏辨识——兼谈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叙事节奏的营构[J].中国电视,2000(04):31-33.

②陈晓春.电视剧创作——理论·技巧·案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09.

③[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丰陈宝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④[美]罗伯特·麦基.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457.

⑤陈琰.中美电视剧叙事特点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0(20):106-107.

⑥张国涛.当前传媒发展的动力学考察——兼论广电媒体陷入困境的致因[J].传媒,2017(16):20-22.

猜你喜欢
剧作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罗周所撰孔子题材剧作研究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树懒的节奏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轻快漫舞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