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北京 100005)
2020年7月22—24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通过网络云会议形式召开了“NSTL科技文献信息开放服务云论坛暨国家科技文献保障模式研讨会”。此次会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在疫情常态化形式下创新了重大学术会议召开的形式;汇聚了来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科研单位的人员等,在线人数峰值一度达到11万人,IP显示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近年来图书情报行业难得的盛会。参与讲座汇报的12位学术专家(不含出版社商/社报告),直击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领域的热点以及最受用户关注的议题,谈思考、话展望。按照各个会议报告的主题,笔者将会议内容综述为如下5个方面。
20年来,NSTL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创立了新时期科技文献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曾建勋就“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展开论述。曾建勋认为NSTL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经历了印本资源(有效备份)、数字资源(藏用并举)以及知识资源(服务转型)三个阶段;分析了新形势下NSTL资源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数字资源权利与权益问题,科技资源不同地区、不同系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元数据的不融合、欠开放问题等,同时面临出版传播形态变革、信息服务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新功能、开放生态的颠覆性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等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发展策略和面向发现系统的NSTL用户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汪东坡紧紧围绕当前科技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和热点,从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国家科学文献保障体系的模式与作用。汪东坡强调了国家图书馆的定位、文献资源建设原则、文献资源采访方式,具体介绍了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外文文献资源的建设历程。根据未来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及趋势,汪东坡进行了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展望,包括分工协调、共建国家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开展外文馆藏资源绩效评价、制定新的馆藏发展政策,以及继续优化外文馆藏资源结构等。
近年来,数字科技文献爆炸式增长并快速传播。用户如何在信息服务系统中快速检索并获取所需碎片化信息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展示了“新一代知识服务系统的技术走势与中国策略”,强调了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的相关关系及模型,并示例了农业文本挖掘热点分布。面对当前知识服务系统的发展,孙坦提出了新一代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趋势,即专门知识服务系统、面向问题交互迭代、信息/知识抽取、本体知识模型和语料库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钱庆阐述了在当前大数据迅猛增长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发生变化,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提升的大环境下,医学知识图谱的若干实践及案例,包括多来源异构医学知识图谱构建与融合技术研究、精准医学本体和语义网络构建、医学专业图书知识体系重塑等实践。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童云海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服务转型和综合改革的实践出发,阐述了图书馆数据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童云海认为数据生态建设是提高对数据及其流动的认知,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结合高度关联的生态环境理论,阐述图书馆所处的生态环境,认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生态环境中的定位是融入全球学术传播体系、参与机构知识资产管理、突破中文图书元数据仓储建设,角色定位是“用户的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行业的图书馆和产业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以及创新服务在此次会议也有研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助理馆长杨迅凌探讨了“智慧互联,数据决策”背景下澳门科技大学的文献资源建设及服务的若干新亮点,包括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如何融入智慧校园平台,澳门科技大学通过NSTL、CALIS以及“澳门文献港”(MALA Hub)延展图书馆服务,推动澳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内容。而面对图书馆的“新现实、新业态”,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图书馆应该有更多“新作为”。吴建中更多地从人文情怀出发,引发对“技术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系”以及“图书馆核心价值和社会贡献”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面对图书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吴建中提出需深刻反思图书馆职业的价值与追求,积极探索节俭型的发展与创新,有效培育事业发展的新业态,努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能。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赵艳进行了“开放获取趋势下的博弈与选择”的报告。赵艳认为开放获取目前处于上升的发展势头,相关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遇到种种问题。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包括科研论文量持续走高与计篇收费、“发展中”水平订购与国际水平APC标杆以及开放获取的深层效益问题等。对此,倡导科技管理部门发挥政策协调统筹作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应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力量。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图书馆传统法定呈缴制度中所规定的呈缴主体与呈缴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重新定义了数字化转型中的法定呈缴与长期保存,从当前数字化背景(内容漂移与链接失效)、法定呈缴框架、目前法定呈缴存在问题以及对策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刘炜认为“法定呈缴制度是一项保存国家文化遗产、传承民族记忆的核心制度,随着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从印刷资源延伸至数字媒体,覆盖有价值的数字资产,是必然之举”。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旷日持久的灾难。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唐小利针对疫情提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应对和思考。唐小利结合NSTL及其医学分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实践,论述了疫情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尤其是疫情爆发后NSTL快速作出响应,充分发挥科技文献保障作用,助力攻克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介绍了IFLA、美国公共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等国际机构/图书馆的经验。
除了常态化的疫情信息服务,本次会议也有关于其他危机情景下三元融合智慧分析的研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安璐结合多个实例,阐述了危机情境下社交媒体信息的主题演化与趋势、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微博舆情演化等内容。
此次会议受到了来自行业内外诸多学者及专家的关注,会议成果丰硕、形式新颖,参会人员反响热烈。在新技术环境下,数字出版的转型、大数据的迅猛发展,给图书情报行业内外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NSTL和各个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谋求创新,长远考虑,共同应对挑战,共建共享,共同致力于发挥国家科技文献的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