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强
(福建省厦门市梧侣学校 361100)
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新方式,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合作学习能提高教学活动参与性,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更能在深化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尽一份力.但现在需要面临都现实状况是合作学习的研究深度不够,部分教师开展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仅停留在表面,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认识略显不足.所以教师需要重新整理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思路,以期让合作学习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前有关合作学习的相关定义不少,其中美国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师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中的成员需要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进而以深化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意义.但在我国有关合作学习的概念有新的定义出现:第一,形成与改变学习者学习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式的应用能更好的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更能在学生深度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应有的作用.第二,创立紧密结合与整体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新方式.第三,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理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促进合作和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这也是促进学生的组织和发展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
我国教师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模式和传统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在学生时期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就没有培养起来,教师们进入到师范院校后也没有获得过这方面的专项培训,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们走向工作岗位后,依旧使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虽然教师会参加很多职业类培训活动,但相关的继续教育很难接触到合作学习方面的素质培养.
2.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从本质上讲,合作不应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家长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学校教育则要与家庭教育协同发展最终在形成协力的过程中让学校和家长紧密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学校和家长的实力都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教师应提供更好的合作示范,让他们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
3.在这个阶段,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这将使教学的及时性不足.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机不对;第二,该小组不科学;第三,规则不明;第四,时间不够.
1.科学分组实效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互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其中合作学习中最长应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现有的合作学习理论,我们可以理解合作学习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群内异质性,群体间同质性.简单解释既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在简单认知风格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能力、性别、活跃度、学习习惯各个因子进行考察后,开展的分组,在分组的时候尽量合理分配,以让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保持一致.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担当一个重要角色,更是要由小组长做好小组角色的划分.例如,记录员,记者,组织者等.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合作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可以在内部进行自我调节和分工.学生团体.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的规模应该是6-8人,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做好人员的适度调整与更换,但在更换和调整的时候要设定好分组原则.在分组的时候需要加入新的成员,可以适度的替换老成员,这样做能增加小组的活跃度与新鲜度,更能培养学生融入新集体的能力.另外,小组成员的角色也要适度的调换,尽量让每个小组成员担当或者熟悉小组中的每项工作任务,这样能培养小组成员全面发展的能力.总之,通过这种动态化的调整,能改变学生在小组中的长期地位,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合作技能指导
现阶段开展的合作学习,有一些弊端存在.主要表现是合作学习只关注形式.从表面上看,合作学习正在全面展开.然而,合作学习的本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合作学习缺乏及时性.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活动建立之前的重要性,并逐步加深教师的合作学习意识.
(1)准备技能.小组分工合作活动开设的过程中,教师先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成员的性格、学习能力、活跃度为学生分配适合他们的小组角色,待成员适应后,结合成员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分工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已经分配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讨论,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女子,平时在家受到娇宠,甚至有些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都不屑一顾.所以在小学合作中,自主性较强,很多学生虽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愿意倾听其他人的反对意见.教师需要克服学生的这个毛病,让学生做到倾听他人观点,甚至在听到反对意见后能认真思考,考虑其他小伙伴反驳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有借鉴价值.培养学生的倾听技能,不仅要能听,更要会听.包括如何听,如何记录,如何讨论,如何与大家沟通等教师都要多加注意.
(2)应用技能.应用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练习,如何协作的技能.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能在引导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观察小组合作的时候,需要重视合作技能的使用状况,更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反馈,并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意见提出,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小学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1.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高质量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基础,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课标中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当学生表达想法时,如果其想法有所偏颇,教师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理解和宽容.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探讨问题.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2.注重教学效果,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讨论经常会呈现出表面性的低层次交流.例如,在学习物体受力后的运动情况时,对于力的平衡相关知识点,学生往往仅记住了力的平衡,而对于怎样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物体所受到的力中有哪些是平衡力的实际判断上却经常出现错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本书的受力是否平衡?学生可能回答:A这本书是受到重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平衡.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平衡.C.书的支持力桌面的受力平衡.在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时,往往都会从力的平衡条件上下手进行讨论和分析,但这样的分析过程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画出书本与桌子间的受力分析图.之后分别对照力的平衡条件,将这些选项中的非平衡力进行排除.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将会得到明确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学生的讨论将会逐渐地深入发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若想得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那么首先便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地了解,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讨论当中更加有效地、深入地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对问题进行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很难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教学结果也不会太好.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设虽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我们从细节探讨,我们发现,我们的合作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这个阶段肤浅.它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所以我们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要在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