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贞先:
心里所想超过身体所能时就容易“上火”。一旦身体的生命力被压抑,然后反弹,就会呈现一种“上火”状态。这种情况在内向的人,不善表达的人身上最容易出现。欲望+实力=上火,这个等式左边两项的差越大,上的火就越大。什么时候最痛苦?选择越多越痛苦,这是心理学上的答案。有选择就会引发欲望,选择越多欲望就越多,当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时,就容易“上火”。欲望的门槛也低,都能实现,欲望+实力=0,人自然不会上火。
“上火”出鼻血其实是在去火,发泄多余的能量,减轻血管的压力。只要你不是血小板缺少的人,肝脏也没问题,那么偶尔流鼻血未必是坏事,一种是自身的去火方式,另一种可能是信号,如血压高。有些人连续几十年献血,都成习惯了,身体越来越健康,按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憋得慌。献血,等于去掉了身体的瘀滞,由瘀滞导致的上火。
现代人压力太大,时刻想着赚钱、升迁、过奢侈的生活,被欲望逼得脑子动得太厉害,“火”很旺,于是消耗阴液,体质成了阴虚。近些年的社会调查发现,月收入在两三千的人的幸福感,反倒比月收入在8000 元以上的人高,收入高的人更不幸福,这就是因为月收入8000 元的眼界、见识和月收入2000元的人不一样,前者信息接受得多,欲望因此增加,欲壑更深了,超过了8000 元的月收入所能填平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感到幸福。他的欲望总在能力的前面,他总要去够,因此人们常说“欲火”,内心的欲望使人不消停、上火。
现在日常食物中粮食、薯类及豆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已经从过去的2/3 下降到现在的1/3,过去成年人一顿饭能吃掉半斤粮食,现在一天也吃不到半斤了,而动物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占食物总量已经由过去仅有的2.8%上升到23%,超出了人体的需要,这么大的热量怎么可能不上火!人要过了50 岁才能经常吃肉,到了50 岁人体的阴气、火力已虚,吃肉也不会“火上浇油”了。如果过早食肉过多,就会导致气血耗竭,上火。
当今养生方式虽不同但宗旨是一个,都是把降低欲望作为养生的法宝。清素的饮食、简单的生活方式、安静的心态这三种要素,足以造就一种“不上火”的生活。现在的医学、保健方法也无非是想通过贴近这种状态来实现生命的延续。比如道教说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具体方法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怨、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佛教讲“四大皆空”,神是养生要克服外界六空——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它的治病大法不是具体的方药,而是一条条精神训诫,其中就有“恬淡虚无,精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只要心里安静了,疾病就不会发生了。现代医学也发现,70%的病属于身心疾病,和情绪心理有直接关系。
中医把思维分布在“心”和“脑”两个脏器中。中医不是生物学,是人学,不是治病是治人,所以强调人文色彩。中医的“脑”是用来思维的,是机器。所以,头是身体的首领,必须多动,不动就傻了,痴呆了。“心”在中医里是藏魂的,是欲望的居所,是人们情感的首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因此心不能老动,最好安静,心一动,肯定五脏俱焚,保持安静的心态很重要。气血冲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应该勤动脑体不动心。考虑问题可以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可以尽量果断用脑;但是晚上停下来的时候,心不要动,晚上躺在床上,非常平静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