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学时代来临
——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研讨会述评

2020-02-23 04:51吕一河
生态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讨理论区域

吕一河,卫 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1 区域生态:从松散研究到学科方向

人类在区域中生存发展,长期以来形成了与区域的协同进化关系。因此,人类对区域问题的思考和实践由来已久。例如,在中国古代《尚书》中的《禹贡》篇,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域(九州),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作了简要阐述,成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参考。现代有关区域生态的研究在20世纪70—90年代已经有所发展。例如,国际上较早出现面向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区域生态研究[1,2];而国内区域生态的研究是理论创新先行,马世骏和王如松两位先生于1984年《生态学报》首期发表了关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文章,面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的科学需求,提出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定量指标和最优化方法、研究程序,最后基于洪泽县农业发展、灾害防治和社区建设的综合优化调控,工业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建设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具体剖析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实践与应用[3]。这一理论创新,客观上奠定了区域生态研究的核心科学范式,比国际上类似理论探讨[如社会生态系统(Socio-Ecological Systems)和人与自然耦合系统(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的兴起早了约30年[4-6]。

尽管以往已经有较多关于区域生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松散研究,但国内外将区域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开展系统探讨在2010年以后才开始涌现。例如,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生态学界开始集中探讨什么是Macroecology和Macrosystems Ecology,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生态学会组织了主题为“What is macroecology”的学术研讨会(2012年),并将研讨成果在Biology Letters杂志上以同名会议报告的形式公开发表;美国生态学会的旗舰杂志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于2014年刊发了探讨Macrosystems Ecology的专辑。这些成果,从经典生态学的大尺度拓展和面向动态复杂系统和大数据支撑等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科发展的定位、理论方法进展,以及面临的各种重要挑战等问题。国内2012年以来已出版了两部区域生态学的专著,《科学通报》、《生态学报》等国内顶级期刊也有专文在探讨区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问题[7-8]。

在国内外日益关注加强学科建设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区域资源、环境和发展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生态学学会于201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旗下重要的分支机构——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与学科发展。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首届研讨会已与云南大学合作于2018年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同时负责召集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的研讨。2019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生态学学会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第18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昆明隆重召开,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了相应的学术研讨专场,研讨情况简述如下。

2 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研讨会简述

专题研讨会于11月29日下午举行,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知名学者、科研骨干和退休老专家共同参与了本场专题研讨。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有关研究机构的1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会场座无虚席,每个报告之后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学术报告涉及黄土高原、西南喀斯特、青藏高原3个重要生态脆弱区以及东部城市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农产品主产区。研究议题涵盖了植被恢复与整地措施耦合作用下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经济林果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耦合作用下的碳氮循环效应,区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异、驱动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应用,城市化地区绿色基础设施分析方法与区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全球生物分布的定量分析新方法与新机制等。本次研讨与以往场次的研讨相比,更加聚焦于区域尺度,研究方法上,更加综合考虑了过程监测、空间格局和机制解析。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生态修复治理、国土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和国际生态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生态学、区域生态学的学术前沿和热点,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也有所提升。

3 区域生态学:面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前沿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区域生态学已经超越了传统认知中作为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尺度拓展的概念[9]。从1980年代以来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大致进展来看,物种尺度的研究仍居于主导地位(占70%)、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的研究占到1/4,约1/3的论题和基本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最显著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大幅增长,从1980年代的9%增加到2000年代的20%,代表了生态学研究范式转变的长期趋势[10],区域生态学研究的兴起正式推动这一长期趋势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国际影响[11-12],但是,不同尺度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仍然处于探索之中。2015年,联合国也发布了面向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但是,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具体目标的落实必须考虑目标的类型归属、相互作用和治理能力等,因而需要系统化的设计和共同努力与行动[13]。所以,从实践的角度,不论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国际上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任何研究和实践落地都无法离开和超越具体的区域,而这一客观事实为区域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域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要抓住这一机遇,面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深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形成宏观生态学与社会需求相联接的前沿和桥梁。

猜你喜欢
研讨理论区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分割区域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区域发展篇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