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学历生任务型《中国概况》课研究

2020-02-23 05:17吴成年
关键词:概况留学生内容

吴成年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一、来华学历生《中国概况》课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华学历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来华留学的学历生达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1)史竞男,胡浩.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去年来华留学[EB/OL].新华网2019-06-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03/c_1124578973.htm.。《中国概况》作为来华学历生唯一必修的公共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概况》课教学进行探讨,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整体上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为辅的教学方法:刘庆福强调教师主讲、并要引导好学生自学(2)刘庆福.《中国概况》课教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专刊).;孙立峰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修为辅等教学方法(3)孙立峰.也谈《中国概况》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专刊).;韩秀梅指出该课程是知识学习而非语言训练,定位要明确,主张采用图片、DVD、CD现场演示、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等多种教学手段(4)韩秀梅.谈《中国概况》课的教学思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5).;祖晓梅、陆平舟探讨了该课程应采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5)祖晓梅,陆平舟.中国文化课的改革与建设——以《中国概况》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3).;栾著、周慧提出建立“教师讲解、视频辅助、实际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6)栾著,周慧.基于视频辅助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吴琼主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7)吴琼.留学生“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及教学思路探究[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18,(辑刊).;苏瑞探讨了采用新媒体来辅助教学(8)苏瑞.来华留学生思政进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新媒体教学在“中国概况”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科教文汇,2019,(10).。第二类是整体上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万玉波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来华韩国汉阳大学班进行中国概况课教学实践(9)万玉波.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概况课中的应用——以2013年为汉阳大学学生开设的中国概况课为个案[J].人文丛刊,2014,(辑刊).;张袁月引入模块化教学法(10)张袁月.模块化教学在《中国概况》课程中的应用——以“茶文化”为例[J].高教学刊,2019,(2).;汤蕾应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11)汤蕾.P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课程中的应用——以《中国概况》为例[J].才智,2019,(6).;陈旦提出“激发——交流式”教学法(12)陈旦.新媒体视域下“激发——交流式”课堂教学法探索——以面向学历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21).。这两类教学方法各有所长,第一类是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得没有第二类教学方法充分;第二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但教师的作用存在过于弱化的倾向。这两类教学法在处理师生作用时都不同程度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要么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要么过于重视学生的作用,较理想的教学法应采取“中庸之道”,即综合这两类教学法之长,在发挥师生积极性上取得合理平衡。

本文探讨的《中国概况》课教学法,注重吸收《中国概况》课已有两类教学法的长处,并针对这两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但与万玉波(13)万玉波.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概况课中的应用——以2013年为汉阳大学学生开设的中国概况课为个案[J].人文丛刊,2014,(辑刊).的研究有所不同。一是本文强调师生作用并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平衡发挥师生作用。二是课程的教学对象更具有代表性。万玉波论文针对的教学对象是来华的韩国汉阳大学学生,属于单一国别的进修生;本文所探讨的任务型《中国概况》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多国别的来华学历生,教学对象更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属于国内高校开设的《中国概况》课的主流教学对象,在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多国别、跨专业的班级优势。三是本文对万玉波论文中未涉及和未重视的领域作出进一步探讨:明确任务类型与设计;分析任务型教学法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如课程质量、学生反馈意见、教师的主导作用等,以增强任务型教学法的适用性。

二、以任务型教学理念引入《中国概况》课

(一)任务型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本文所探讨的任务型教学直接受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启发,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好的理念、方法合理应运于《中国概况》课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途径,进入21世纪后,对国际汉语教学界也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师探讨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到不同层级、不同课型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但目前的国际汉语教学界主要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语言教学当中,很少有主张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文化教学当中,目前只有万玉波的论文主张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中国概况》课中。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讲,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14)David Nuna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3.。任务型语言教学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二是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三是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四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五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六是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15)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22.。这些语言教学的特点大部分可以借鉴到《中国概况》课教学中,形成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

(二)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均衡发挥师生的作用。传统的《中国概况》教学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知识传授的中心,学生主要听教师讲授,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靠教师传授,这样学生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任务型《中国概况》课将学生的报告和讨论与教师的讲授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师生的各自优势。

二是发挥学生多国别、跨专业的优势,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课程内容,在跨文化比较中加深对中国专题内容的理解。以往的《中国概况》课开设主要围绕课本来学习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之间的看法与交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掘与利用学生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学科、跨文化的丰富背景资源,可以让学生更丰富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

三是突出思考与探讨,学习活动是以表达意义为主,而不是为了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侧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知识背景,将中国的文化知识及时、自觉地与学生本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形成对中国专题内容的见解。这样,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将自己的知识背景融入其中,加深对中国文化专题内容的理解与解读。

任务型《中国概况》课能否成功开设、关键在于任务的合理设计。

三、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设计

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就是任务的设计。根据任务型《中国概况》课的主要特点和班级学生规模较大的现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两种切实可行、容易操作的任务,即来华学历生分组轮流作专题报告与围绕专题内容的分组讨论。

(一)合理设计分组形式

任务型《中国概况》课的开展离不开分组活动,因此教师在学期之初第一次上《中国概况》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周数、教学单元、教材内容、班级规模、学生专业背景、语言水平、国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全班分成整个学期相对稳定的小组。分组的好处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与见解得以及时交流,组间信息与见解的不断交流,使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又能够将所有人的见解井然有序地呈现出来。

(二)分组轮流作专题报告(16)本文所列举的外国留学生的都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概况》课的学生,该课所用的教材是由郭鹏等编著的《中国概况》。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各组学生进行分工,每一组负责一个专题的报告,报告时用PPT展示,要求图文并茂,拓宽、加深教材的专题内容。报告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班级规模与小组规模,各个小组的每位成员负责讲解各组报告的不同部分。考虑到《中国概况》课一周两课时要学完一个专题内容,每个小组的报告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案例1:某小组4位分别来自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介绍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韩国学生介绍“衣”时,首先创造性地截取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古装剧《美人心计》中几位女性的着装、形象地诠释了“衣”的形态,一下子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接着该生比较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左襟压右襟与中国边远地区右襟压左襟的着装方式,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与边远地区着装方式正好相反?这一提问更加激起全班的兴趣。该生解释,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人大部分习惯用右手,服装左襟压右襟便于右手伸到怀中取东西。而边远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习惯骑马射箭,如果左襟压右襟,射箭时容易勾住衣服;右襟压左襟,射箭时就不容易勾住衣服,于是着装方式与中原人正好相反。该生精选图片介绍中国古代不同阶段服装的变化,并将中国女性明朝服装与朝鲜王朝女性服装进行比较。

日本学生在介绍“食”时,指出《论语》中“政”字出现41次,“食”字也一样,其中30次“食”=“吃”,引用了孔子对“食”的经典表述,并引出墨家攻击儒家为“贪食之徒”的批评,但该生认为孔子的饮食观点很科学。这种引经据典的介绍方式,完全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在别开生面中引人深思。该生以丰富的图片简要介绍中国八大菜系,并将日本料理与中国菜进行简要比较。

泰国学生在介绍“住”与建筑时,别出心裁地比较了中泰两国的佛塔的异同,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中泰两国佛塔都是单层的,而不是双层的?该生解释:根据易经,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建佛塔的目的就是以阳气来镇住一方土地之阴气,具有镇邪、驱邪的作用,故佛塔只能建成单层。原来熟视无睹的佛塔层数经这位细心学生的追问,才洞悉其中暗藏的玄机与深刻文化内涵。

马来西亚学生在介绍“行”时,介绍了古代中国人步行、乘车、乘船这三种出行方式。在介绍畜力车时,以图表形式清晰比较了马车与牛车各自特点,并顺便介绍了晋武帝用羊车选美人的荒唐故事。最后在介绍乘船方式时,重点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著名故事和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教材中也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但该生的介绍方式更精彩、深入。首先她附上曾经参观南京“阅江楼”上的郑和下西洋的巨幅壁画照片,接着她将郑和与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进行比较:两位航海家的生卒年,所到达的国家、地区,影响范围。最后该生追问道:同样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各有什么不同?任课教师将此问题临时设定为外国留学生分组讨论的话题。

该小组的专题报告在介绍中国专题内容时,巧妙地与学生本国或他国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拓展了专题报告的内容,具有开阔的跨文化比较的视野。报告的内容精彩,形式活泼生动,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场气氛很活跃。

(三)围绕专题内容的分组讨论

在指定的小组作完报告、教师作完点评与讲解后,安排各组围绕各章专题内容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

专题的话题确定主要围绕三种途径来选择:一是教材每章练习中设置的话题;二是教师根据留学生们的兴趣设立的话题;三是留学生们在作报告时所提出的可供讨论的话题。

话题的确定原则:一是与所学专题内容紧密相关;二是有助于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三是有助于发挥外国留学生的国别优势与国际视野。如在学习中国地理专题内容时,让留学生们比较中国与自己国家各自的地理特点。每个小组不同国家的成员先在组内将自己国家的地理特点与中国进行比较、讨论,最后,各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中国地理特点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得到多角度的呈现,这加深了各国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地理特点的深刻认识。

案例2:郑和与哥伦布对人类巨大贡献各有不同的分组讨论。

为了节约时间与增进小组之间的讨论,将按专题任务划分的小组临时合并成4个大组。这4个大组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1大组认为:郑和的航海是传播中华先进文明与文化;而哥伦布的航海是探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第2大组认为:郑和的航海让亚非沿海国家接触到中国的先进文明,让这些国家都受益;而哥伦布发明了新航线,改变了欧洲人的地理世界,受益的是欧洲人,不是当地人。

第3大组认为:其实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更早、对当时的世界影响更大,但郑和的航海影响由于东方文化的弱势地位而没有被更多后世人所知道;哥伦布对人类贡献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而早为世人所知。

第4大组认为:郑和的航海带去的是和平和帮助,所以东南亚国家很多地方供有郑和的神像,把郑和当作神来供奉;而哥伦布虽然发现了新大陆,但带给拉丁美洲原始居民的是野蛮的征服和灾难。

教材中原本只有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并没有哥伦布的内容,但学生在作报告时将郑和与哥伦布进行比较,提出了这个有趣的话题,任课教师将这个学生做报告时所提出的话题作为全班共同讨论的话题,这样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深化对郑和下西洋重大意义的认识。

(四)对任务的评测

对任务一和任务二,教师会对每组学生的报告及时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缺点,纠正一些语言表达和史实错误,并深化学生对相关中国专题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如有一组学生在作有关中国移民的专题报告时,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当代的移民史。任课教师在总结点评时首先肯定了该组将中国不同时代的移民历史脉络梳理得很清楚,并扩充、丰富教材的内容,补充了当代移民史;同时任课教师建议,还可以将不同时代的移民深层原因进行对比,以深化专题内容的理解。接着,任课教师提纲挈领地比较了三阶段中国移民史的异同:古代的三次大移民都和战乱有关系;近代的国内与国外移民都和摆脱生活贫困、寻求生存发展的机会有关;当代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更多的是为了孩子教育、投资、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等。通过任课教师的及时点评与讲解,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做报告的质量,并让全班同学再次深化对相关中国专题内容的解读,形成良好的反馈与师生互动。

任课教师可对每组学生的报告与分组讨论都作为平时成绩及时进行记录,作为课程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与激发学生对完成任务一与任务二的重视,保证学生的发言质量。

四、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关键问题的讨论

(一)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确保教学质量。

一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传统的《中国概况》课教学内容是以教师与教材为核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完全突破了以教师与教材为核心的限制,全班所有同学与教师一起都参与了教学内容的提供,无论是做报告,还是分组讨论,其间出现的众多精彩内容远远超出教材的范围、甚至教师熟知的领域。如越南留学生在介绍中医时,超出了教材主要介绍中国中医发展的传统历史的范围,重点介绍中医的当今世界影响,分别介绍中医在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的影响,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中医已远远走出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众多国家。再如日本留学生在介绍近现代中国的租界现象时,突破了教材只列出个别租界地图的局限,用日文版中国历史地图详尽地列举了当时中国租界的分布地点、时间及变化等,一目了然,同时该生还对同属东亚的朝鲜、日本近现代租界现象加以介绍,与中国租界进行对比,加深对东亚国家相同相异的历史命运的理解。又如英国留学生在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时,将英国的土地面积、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与中国进行对比,将英国的政府提倡与中国的强制执行进行比较,并以曾在北京上班地铁异常拥挤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有蒙古留学生在介绍中蒙国家关系时,将中国企业入股蒙古矿产资源的最新消息介绍给全班,表明中蒙之间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乌克兰留学生在谈到教材所提出的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的争议时,引出了欧美史学界的争论,详细列举了反对方的十大理由、支持方的三大理由,丰富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激起全班讨论的浓厚兴趣。

二是学生参与课程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提高,真正激发留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学期快结束时任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调查与访谈中,不同的学生对任务型《中国概况》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肯定:“作报告与分组讨论让自己在准备发言时可以获得很多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各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在他们报告时,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知识,大开眼界”;“因为提倡小组报告讨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学生做报告的方式挺好,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因为学生做报告方式引起学生积极地参与上课,会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等等”;“和只听老师讲相比,能积极上课”;“课堂小组报告能够让课堂形成专题式的讨论,对课本内容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并引起个人的思考”;“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同各个国家的人一起进行讨论或做报告时可以了解这些国家的情况、这些国家人的思想等”。

三是学生做报告的形式精彩纷呈。如一位越南留学生在介绍中国蚕丝时引用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语句:“丝绸是从树上流下来的某种东西的产物”,既表明中国丝绸对欧洲的影响历史悠久,又表明当时欧洲人对丝绸充满着神秘与猜测,很引人遐想;接着该生现场发给大家真实的蚕茧,让大家在触摸中感受蚕茧的柔滑;最后该生附上该生暑假在杭州旅游时参加当地丝绸服装节的众多照片,看着模特身上一件件精美的丝绸服装,现场的报告气氛异常浓烈。再如一位泰国留学生在介绍当代中国都市人生活时,引用狄更斯以巴黎与伦敦为背景的《双城记》中的经典名言:“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也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愚昧的年头,但也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怀疑以至虚无的时期,但也是信仰的时期;这是黑暗的季节,但也是光明初露的季节。”展现了现代都市多方面的矛盾;接着该生用一组组数据和图片介绍了中国都市人业余生活方式与休闲消遣方式,生动别致、很有说服力。再如一位韩国留学生在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时,先让大家猜中国的著名啤酒青岛啤酒开始是由哪个国家制造的,并悬赏猜中者奖励200元,一时安静的课堂立刻异常活跃,有一位越南留学生在众多的猜测者中首先猜出是德国,获得了一个值韩币200元的棒棒糖奖品。在轻松的气氛中,韩国留学生切入正题,由青岛主权问题所引发的著名学生运动。此外,很多留学生在介绍专题内容时,巧妙地运用影视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大大增强报告的吸引力。如一位马来西亚留学生在介绍中国历史时选取《鸦片战争》《建国大业》等电影片段,展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一位新加坡留学生在介绍中国近代大移民时,以电视剧《闯关东》的第二集片段展现近代山东人移民到东三省的艰险历程,以山西民歌《走西口》的凄凉曲调体现出近代山西人离乡移民经商的心酸;一位美国留学生在介绍当前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作用时,引入奥斯卡纪录片奖的《监守自盗》(Inside the Job),简要介绍该电影的主要内容,加深了对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等。这些精彩的报告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班上本来有两位特殊身份的留学生,她们早年在中国接受完整的教育,成人后移民到海外加入外国籍,她们的汉语水平与普通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当时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学习《中国概况》课。学期初她们都提出能否免修该课程,但在听完两周课后,她们却都表示继续学习该课程,因为课上不同小组的精彩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她们,让她们获益匪浅。

四是有助于外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中深化对中国专题内容的理解。传统的《中国概况》课教学主要围绕教师与教材来进行,教材的内容也以单方面介绍中国的内容为主,较少涉及与其他国家文化内容的比较。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方式鼓励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作报告和小组讨论中都自觉地将中国的专题内容与本国或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大大深化对中国专题内容的理解。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讲授型为主的《中国概况》主要关注教师上课讲什么,至于学生的感受与作用几乎是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当前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法又存在过于弱化教师讲授作用的不足。采用任务型《中国概况》教学,教师的作用就要作出重大调整, 教师既要高质量地讲解专题内容,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两方面作用缺一不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确定每学期各小组报告的专题内容供各小组进行选择和提前准备,并为各组学生准备专题报告及时答疑和提供建议。去掉考试周和节日放假,每学期确定13组左右的专题供各组学生选择,专题的选择侧重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当今中国国情的理解。如2019年秋季学期《中国概况》课供学生报告的专题有如下13组选题:“一国两制”;70周年国庆;儒释道的当今影响、孔子学院;节日习俗、广场舞;中国的脱贫攻坚;中国当代科技、华为与5G;移民与留学、跨国婚姻;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近代危机与当代的伟大复兴;中国新四大发明、休闲生活;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专题是现有《中国概况》教材涉及较少或没有涉及的内容,但又是理解当今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因这些专题内容紧扣当下社会,如香港局势、70周年国庆庆典、5G等,专题内容很受学生们关注与欢迎,学生们专题准备和现场报告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们在准备专题内容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如一组同学选择了中国外交专题时不知如何准备报告,教师提供建议:中国外交主要由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国际组织外交组成,这样学生们准备起来就有了头绪。

二是深入、精炼地系统讲解相关专题内容,对各组专题报告与讨论发言查缺补漏,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学习、思考专题内容。如一组学生在介绍中国历史时,过于侧重介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但对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少了一些梳理。任课教师在该组报告后,突出介绍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如中国的著名帝王,历史上的盛世等,这样点与面相结合,增加中国历史的丰满感与厚重感。教师的讲解丰富了课程内容深度与系统性,是课程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是对各组的专题报告与讨论发言及时点评深化与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报告与发言的长处与不足,为发言人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也为全班深化专题理解与准备其他专题提供借鉴。如加拿大华裔留学生在作移民专题的报告时,以亲身的感受比较了中国当今移民与古代、近代移民的重大变化,并以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唐人街文化展现海外华人独特的社区文化。任课教师肯定了该生的创意,善于发挥自身独特资源优势,通过古今对比、唐人街文化的展示,拓宽、加深了教材有关移民的专题内容。这些点评起到导向作用,鼓励全班在发言时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不断拓宽、加深所探讨的专题内容。

四是组织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题报告或教材内容、教材习题,巧妙地设置最能激起当时学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一位越南留学生在作中国语言文字的专题报告时,在谈到中国语言文字改革时,顺带将越南语言文字改革进行介绍与比较,指出现代越南文喃字已完全拼音化,该生提出了一个设想:汉字将来的改革会不会朝着拼音化的方向发展?任课教师临时决定将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作为全班讨论的话题。由于外国留学生都有学汉语的经历,不同国家学生对汉字的感受与态度不同,对这个共同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对该专题的认识与探讨,在各种观点的争锋中,让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

(三)各种任务的衔接与安排

由于《中国概况》课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一周只有2课时,如果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多多了解不同的有关中国的重要专题,最好是一周2课时学完1个专题。根据1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意见,在2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小组报告、教师点评与讲解、分组讨论这三项主要任务,教学时间建议安排如下:小组报告30分钟左右;教师点评与讲解50分钟左右;分组讨论20分钟左右。在调查与访谈中,学生们充分肯定小组报告与分组讨论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有意义,但同时也很期待教师的点评与讲解。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均衡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和优势。

五、结 语

针对来华学历生《中国概况》课传统教法存在的问题,本文主张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到《中国概况》课,建立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由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讲授型授课方式转变为师生并重的教学法,注意激发外国留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参与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程中,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的变化使学习者从课程的边缘地位走向了课程的核心地位”(17)David Nuna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17.;突破现有教材的局限,鼓励外国留学生在作报告和讨论时融入自己的知识视域与生活经历,从而拓宽、加深有关中国的专题内容;学生不再以单纯被动接受中国专题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在就中国专题知识与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讨论中不断深化对中国专题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消除一些对中国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状有更客观、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任务型《中国概况》课学生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分组轮流作专题报告与围绕专题内容的分组讨论,教师应将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及时反馈总结、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纳入学生的总成绩中。通过教学实践与调查访谈,任务型《中国概况》课教学得到学生们普遍肯定,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好各种任务的衔接与安排。

猜你喜欢
概况留学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