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婉宁
2019年7月,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上映。与二人以往执导的作品不同,这部电影更走心也更暖心,由搞笑变成了温情,由肤浅变成了深刻。影片讲述了一个特殊家庭中关于父子亲情和家庭教育的故事。父亲马皓文设计的东沛大桥无故垮塌导致自身入狱,母亲改嫁,善良的继父为生计奔波,儿子马飞逃学、旷课,成绩垫底。父亲出狱后亲自教育儿子,帮儿子补习,最终把儿子培养成了出色的宇航员。
整部电影都以成年马飞的口吻叙述故事,专业术语称之为“旁白”。旁白作为“第一人称”主观视点出现,这种画外音的方式更具真实性,不与银幕中的角色产生任何关系,而直接与观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作为剧作结构的一种辅助手段,旁白可以起到阐明人物关系、对剧情内容做出必要阐释和议论的作用。
电影有两条时间线,第一条时间线——现实时空:2019年 10 月 17(出征仪式)、12 月 15 日(太空碎片撞击)、12月16日凌晨(出舱修理)。第二条时间线——回忆时空:东沛大桥垮塌、入狱、上小学、上中学、达成梦想、入伍。电影以第一条时间线为主轴,中间不断穿插回忆时空的故事。很明显,回忆马飞一生的故事更具看点,更吸引人。回忆场景变化多、时空跨度大,旁白在其中起到了独特的牵引作用。两条貌似不相关的时间线,其实内在有着巨大的联系。旁白以马飞在回忆时空中冷静、沉稳、真实的叙述不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随着载人飞船遇险,马飞开始一点一点给指令长讲自己的故事,回忆时空是解开谜题的时空,并不断对现实时空的故事产生着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电影采取声画同步的方式直接切入,旁白作为画面的解释,与现场同期声交错叠置,在声音音量上配合画面,形成了不断变化的权重关系。同期声弱时,突出旁白;没有旁白时,同期声回到正常音量位置。
影片开头,成年马飞说:“我爸爸总说,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这段台词在电影当中多次出现,有时是马飞的旁白,有时是爸爸与马飞的对白。带有混响声的女记者的呼叫声,把陷入回忆的马飞带回了现实,他说出了内心深处的梦想:“曾经你告诉我,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就毫无意义。”这段话在影片中是爸爸讲给马飞的。反复出现的“语言”成为影片的精神内核。有的电影中音乐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有的电影中音响是片子的灵魂。而在这部电影中,不加掩饰的“旁白”成为影片的“主题核心”,无不透露出爸爸的教育理念,更突显了影片的核心:父亲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有理想、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这一点在电影中救了马飞两次,一次是洪水,一次是太空历险。而这两次都是独立思考之后的“自救”。这也是电影要向观众传达的关于“思考与梦想”的精神内核。
电影中仅有一次叙述的视角转换,是爸爸在狱中给马飞写信,观众听到了爸爸读信的“画外音”,但画面此时与声音却处于反衬的位置,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独特视听风格体验。现实生活中,马飞和爸爸并不像信里描述的一样,实际上马飞受欺负,自己受到狱友排挤。爸爸说的“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服输,只要你不害怕,没有人能挡住你的去向”又一次点题。事实上,爸爸的话给了儿子非常大的勇气,并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勇气。
出征仪式上,记者问马飞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话。镜头向马飞的眼部推近,伴随着爸爸的话音,中间穿插闪过马飞与爸爸曾一起经历的时光,并迅速穿回到小时候。利用电视机做转场依据,此时画面中正播放着:“一个月前,14岁藏族少女……高举火种,拉开了北京亚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的帷幕。”从电视机画面开始镜头左移,展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生活气息。作为北京亚运会的宣传曲,一首《亚洲雄风》把观众瞬间拉回记忆中的1990年。音乐剪辑点的选择恰到好处,在爸爸马皓文家中,徒弟大头的推门声快速切断音乐,进入叙事过程,干脆利落不拖沓。当马皓文终于在关键时刻接住了火炬时,《亚洲雄风》再次响起,原来虚惊一场,为影片中的火炬交接增添了紧张激动的感觉。
指令长和马飞离开出征仪式现场,走向工作岗位,登上火箭、发射火箭,在火箭起飞上升的过程中,激动人心的音乐正一点点走入观众的内心。随着点火的指令,一次次分离、一声声爆炸,内心情绪激昂高涨,音乐起到了极佳的情绪助推作用,曙光十六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使人内心激动澎湃。
一首毛阿敏演唱的《渴望》把观众带回到1991年2月。马皓文入狱,妈妈为了生计,在狱中和爸爸签署了离婚协议书,马皓文编造谎言说看谁会先回到家,儿子才离开。马飞在家阳台为了给爸爸照亮回家的路用手电筒照夜空。马飞埋怨爸爸老是不回来,是不是自己的电筒不够亮。此时,一曲刘欢的《弯弯的月亮》响起,妈妈也被童年马飞的举动触动,蹲在地上陪着孩子一起望星空,镜头向外拉开,夜色笼罩整栋楼。随着歌声的延续,音乐声滞后,镜头来到了爸爸所在的监狱。
当马飞挣脱坏孩子的追赶,浑身脏兮兮地回到家时,他看到砸碎的相框、杂乱无章的各种行李、散落在地上的被撕碎的照片、和爸爸的合影……这个段落的音乐绵长延续,鼓点似的钢琴低音敲击声与拖长音的大提琴组合在一起,让观众对童年马飞未知的前路感同身受。
随着音乐声的延续,声音滞后到马飞和指令长所在的载人飞船。当指令长问起他为什么做这个时,马飞回答:“不是他,我绝对不会成为航天员。”随着马飞的回答,音乐提前出现,经典香港电影《英雄本色》的主题歌《当年情》将观众带回过去。时间线走到了1997年,马皓文出狱回到家,伴随着街坊四邻的谩骂,音乐声逐渐淡出,影片开始进入叙事情节。
韩磊的《走四方》响起,这是20 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曲,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与社会脱节多年的马皓文带着马飞去建筑市场招工处找工作。一时意气起,却碰了一鼻子灰,被人当众数落。
爸爸以帮助吕大头画设计图的方式拿到了家门钥匙。进门的一刹那,连绵不断的音乐已经进入,看到已破烂的地球仪,马飞站在一扇刻有身高刻度的门边说:“爸爸,我比小的时候,高了这么多。”马皓文凝神矗立,呆呆望着,仿佛看到了童年的马飞,错过儿子重要成长阶段的痛苦无法言说。此时出现了女声哼鸣声,与画面搭配得极为出神入化,将情绪气氛渲染到极致。配乐者将极其内心化的音乐放在这个段落中,可谓是用心至真。
爸爸告诉马飞,他在乎的是他的脑子有没有“一直想”,有没有找到自己心中的“箭靶子”。他丢掉了所有的资料和复习题,只留下课本,告诉儿子每天只要复习0.1 厘米……伴随着马飞的旁白讲述,二人开启了新生活。1998年,亚洲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影片以电视新闻播报的方式再次将时间向后推进,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不仅是时间的延伸,画面中爸爸为了钱卖表、卖血、努力工作,背景音乐是田震演唱的《好大一棵树》,二者结合体现了劳动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渡过难关时的努力。音乐在儿子马飞回家看到586电脑前结束,也给艰辛的生活做了一个令人欣慰的了结。
在表现班主任小高老师和马飞爸爸二人关系时,音乐的选择也特别用心,一首《晚秋》是20 世纪90年代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它出现在爸爸送小高老师回学校路上的广播声里,出现在下铺的儿子的哼唱声中,出现在小高老师不辞辛苦印卷子时满脸笑容的清唱声中,也为后面剧情中两人走到一起做出预示。
逃学跑出来的时候,一首陈明的《快乐老家》响起。父子俩在黎明前出发,闫主任上一秒同样哼唱,下一秒暴跳如雷。此时,父子俩正穿过溪流,走过小巷、故宫、老祠堂,在野山上观看飞行表演。歌词内容与两人心境统一,是他们父子俩相处得最快乐的时光,也是马飞找到“箭靶子”的关键时间点。
在《当年情》的歌声中,少年马飞在学校走廊中叠画过渡到了成年马飞,时光倏尔走到了2003年。
影片刚开始不久处,童年马飞拿手电筒给爸爸照亮回家的路;儿子在太空遇险之际,爸爸在家打开手电筒以同样的姿势照亮夜空。这是父子俩在画面上的感情呼应。
影片1 小时27 分处,马飞想去看飞行航空展,遭到当时心情不好的爸爸的辱骂。爸爸随后急忙道歉:“对不起,儿子,爸爸也只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所以爸爸也会犯错误。”马飞临出征前,爸爸来找过他一次,想把法院受理他案件的好消息告诉儿子,没想到儿子让他放弃。爸爸说:“我是一个骄傲的人,我觉得我的教育还是不错的,我现在才知道,我的教育是失败的,完完全全的失败。”爸爸又说:“每个人都有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他当时确实对儿子很失望。
当电影的两条叙述线重合时,时间到了2019年12月16 日凌晨,马飞在地球仪中看到了自己曾经写下的字条:“爸爸,我和你一样,永远不认输。”或许是爸爸内心的感召,或许是再一次加深了不屈服的人生信念,马飞冒险踏出舱门去修中继天线。外太空意外危险重重,马飞遇险,在意识混沌之时,想起洪水中爸爸声嘶力竭的呼喊,重新苏醒过来,向着问题而去,马飞成功了。他在外太空说了一句:“爸,你的教育没有失败。”这是父子俩在语言上的台词呼应。
当指令长和马飞安全着陆,爸爸和小高阿姨赶来祝贺,马飞说:“爸,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当儿子。”这与之前父亲的台词呼应对照。
而最后爸爸的台词是:“这个魔术太牛了,能再变一次吗?”也与一开始东沛大桥倒塌时懵懂儿子同样的台词呼应。
电影《银河补习班》很感人,给人感触很深。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不可错过的时光》,片中马飞的爸爸错过了他的重要成长时光,但他没有放弃,爸爸和马飞都在努力对待人生,对待生活。马飞在作文里写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更加努力,整个世界都会因我们而改变。”当你飞翔,父亲仰望,向前飞,父亲注视的目光凝聚成翅膀。父亲是我们的桥梁和避风港,永远给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