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理论下的滇西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2020-02-23 20:45:26临翔区马台中学段金莲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支架

临翔区马台中学 段金莲

一、滇西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排在首位,说明它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听也是理解的技能,它要求学生通过听来理解说话者的意图。由于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较弱,教师听力教学方法不够恰当,以及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滇西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现象。

1.学生方面

受农村地区教学条件及师资等限制,滇西大部分农村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步较晚,有很多农村地区学生在初中时期才开始学习英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英语。即使有个别农村小学开设了英语,学生也没有重视英语学习,有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或者基本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许多农村地区学生上初中以后,在学习英语时由于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村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英语真实语境氛围,英语听力实践的机会少,学生容易对听力产生焦虑和畏难情绪。

2.教师方面

许多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陈旧。此外,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很多农村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敢放手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初中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英语课堂中还能看见。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还是传统的“汉语翻译”模式,教师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听力教学费时且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阅读教学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训练上,这使学生听到英语的机会就变得更少了,人为造成听力训练的缺乏,使学生长期缺乏听力体验。

3.学校方面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滇西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如能保证运行正常的多媒体教室,学校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有部分学校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举办过英语角、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演唱等有助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教学活动。

4.教材方面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和生活习惯稍有落后,教材上有些话题和内容对于农村孩子有一定的距离感。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语言很有时代感,虽然教材的内容非常新颖,但对于很多一直生活在山里只靠手机、电视、网络了解世界的农村孩子来说,有些情境仍然有些陌生,且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大多数小学未开设英语课的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难度。学生薄弱的语言能力使教材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受到很大的制约。再加上Go for it!教材中词汇量的增加,使师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理论依据

支架教学的基础是建构主义的思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每个学生主动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加以建构,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支架理论强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区域,“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支架是一个过程,学生需要时,逐渐搭建支架;不必要时,逐渐减少支架,直至完全拆除。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听力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构建支架,通过支架分解听力的难度,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更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

三、支架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在听前、听中搭建支架,听后逐步减少支架直至拆除,才能让学生在听力任务中跟上课堂环节,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听力任务为例,介绍如何将支架理论渗透到听力教学当中。

1.听前导入,搭建支架

要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听前的导入预测支架尤为重要。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听力学习活动,然后下达任务,通过“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给予学生指导,在听前把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1)导入支架

本单元以“邀请”为话题,编者试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有礼貌地向别人发出邀请、接受邀请、拒绝邀请,以日常生活中的“邀请”为主题。Section A 中听力材料的设计也是要求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日常邀请,教材编排非常合理。但部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够以及欠缺相应的英语思维训练,如果一来就播放听力会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效果。所以,在听前的导入中,笔者以讨论周末经常做的活动为起点,让学生回忆大量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结合所谈论话题,自然导出本课新词汇和表达:prepare for an exam,meet my friend,help my parents,have the flu,go to the doctor 等。考虑到部分潜能生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以优生带潜能生,让所有学生在词汇及语言上做足准备。然后,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话题词汇及功能句型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量的听前导入为听力任务做足准备。1b Listen and write the names(Tim,Kay,Anna and Wilson)next to the correct students in the picture.这一任务在听前导入支架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导入支架的搭建有利于营造活跃、积极、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也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听前预测

听前预测是听力过程中为强化文本理解而普遍使用的策略,学生在做听力理解前,根据问题或标题等暗示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还可以根据词汇、短语、句子结构、交际语境等预测将要听到的信息或内容,或根据百科知识、专业知识、生活常识、情境知识提前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和结论。教师让学生结合2a 语句信息和2b 表格,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从所给信息中学生可以预测出该部分听力内容应是发出邀请、接受邀请还是拒绝邀请。基于这个预测,学生迫切想要知道自己猜测的是否正确,为完成听力任务做铺垫。

2.听中思考,利用支架

听前导入及预测已经让学生熟悉了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结构以及背景知识等,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完成听力任务。

2a 和2b 是上一个听力任务的深入,要求学生能够在整体感知文本以后对“原因”这一细节知识进行捕捉,并能够及时写出原因。对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仍然会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他们能够加以思考并能灵活调动听前知识,充分利用所建构的支架,就能够提高此次听力任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听后运用,撤离支架

听力过程不单是语言输入的过程,也更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听力训练结束后要有效地运用材料,达到巩固的目的。听后支架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以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两部分的听力训练结束以后,笔者把听力材料通过跟读的方式再次重现。学生模仿录音并跟读,一方面能理解对话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跟读结束后,又及时搭建了空缺填空式支架让学生操练。内容如下:

Complete Anna’s diary.

I’m_________a party on Saturday.I ask some of my friends to my party.Mary and Paul would love__________,but Jeff______________meet his friend.May can’t come,_________.She has the_____.Mei Ling is not________.She_______study for a_______test.

在这个支架基础上,学生独自进行读的操练,逐步加深对听力文本的理解。操练结束后,笔者又创设了真实的互动情境,设计了一个灵活的活动:

T:Now work in pairs an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by yourselves.

引导学生将听延伸到说,再通过说来反馈听的内容,这种自然真实的语言输出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支架把学习任务适当分解,使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支架理论渗透到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支架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