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花都区学府路小学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上看,教师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未站在学科素养的角度上出发,在顺应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掌握不好教学活动开展的“度”,往往形式化、过于形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本质性的提升。此外小学生认知规律处于一个形成阶段,教师并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认知特殊性层面上考虑,先建立认知规律养成相应的阅读、认知以及写作习惯,然后再考虑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导致表面上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笔者在这一环节从赏识教育策略出发分析课堂阅读氛围的营造,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积极改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其次教师可利用赏识教育方式提高师生之间的交互与情感基础,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缺点,并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拥有自信的情况下提高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关于教学氛围的创设,教师可通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游戏、教材内容角色扮演以及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一个基础性的要素对于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参与度,还能够为自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兴趣支撑。首先就是要使积极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外,还要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及时的做出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完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优化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是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张教师多样化教学,提倡教师以引导和创新为学生渗透一些阅读方式方法。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手段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
要想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单元课后问答题,教师就需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感教育充分理解教材所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单元课后问答题将这些不同形式的课文内容分开讲解,针对教材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情感切入点,因材施教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帮助学生增强解答课后题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教材课文的阅读技巧,主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就是有目的性的去阅读。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文章阅读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些圆明园的真实图片和视频,再将毁灭后的圆明园图片与视频与其相对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后问答题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带着相应的课后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课后问答题的第三题的题目内容大致为“虽然本节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应用了极多的笔墨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进行描述?”课文阅读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最后做出教学总结,以课后问答题作为中心潜移默化的突出了文章的重点“作者描写圆明园壮观辉煌意在想表达和映射出当年英法联军的本质上的贪婪和野蛮,而且从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上看圆明园的毁灭极为可惜,是一种损失”。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模式等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寓言动画、课外书籍内容,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课本内容的“铁杵成针”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铁杵成针的寓意选择寓意相近的“水滴石穿”“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小故事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铁杵成针的动画视频。一方面强化学生对铁杵成针内容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拓展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获取更多更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