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

2020-02-23 19:34汕头市东厦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考分层考查

文/汕头市东厦中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 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人教版的教材中,教材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由浅入深的数序呈现知识要点,从粗略简单的问题说起、通过一步步探究,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和抽象的结论、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在例题方面有很好的示例作用,练习题题量适中,有利于教和学的巩固提高,这是人教版改革后的优点所在。教材中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是知识点呈现的密度过大,第二是理论阐述文字过长,图形不够丰富显得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疲劳。第三是例题的单一性,练习题难度和题量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从教材的不足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已经是一种更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的操作措施

1.分层走班。例如,我们将1、2班的学生的成绩进行了AB分层,A班学生成绩较为优异,B班学生则为基础较薄弱的。A班学生在完成课本要求的同时教师还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及相应知识拓展性内容的学习。B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提倡学生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并反复训练基础运算,帮B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

2.设置分层课程。a.备课设分层。例如,在初二“因式分解”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由实例引出因式分解的定义与方法,举出正、反例反复理解练习;(2)方法的应用,充分理解“因式分解其过程正好与整式乘法相反”,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3)方法的拓展,从因式分解的练习过程中发现总结一般规律。b.教学设分层。我们在分层走班制中,可以让一位老师教学AB两个班,这样教师在教学法中更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更能把握B班需要什么,A班不需要什么。前后连贯,以便两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教师在分层教学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对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定向引导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B班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需要25至30分钟。

三、考查评估分层

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1.单元测试卷:AB班分两份试卷命题。A班试卷难度中上,基础题60分,中档题40分,提高题20分。B班试卷难度适中,基础题80分,中档题20分,提高题20分。期中期末综合测试卷AB班则采用一份测试卷,总分120分的卷子,基础题占70%,中档题占20%,提高题占10%。2.平时单元测试注重考查AB班的基础,适当的提高题能拓广学生的思路,也能考查B班学生能否进入A班的主要参考因素。期中期末综合测试卷则面向AB班全体学生,同一份卷同一个评分标准,则能考查学生在同一道题目中怎么思考及解题是否规范,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3.学生的期中成绩或期末成绩,再结合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情况,作为学生是否在A班就读,或是B班学生进步到A班学习的量化依据。

四、分层走班制实施成果展示

在1、2班B班中随机抽取了12名学生的初三学年考试成绩直至到中考成绩,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二升初三的期末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中考都有稳定的发挥甚至有更好的表现。而中考成绩体现出B班教师一直强抓基础训练在中考中有很好的体现。在1、2班A班中随机抽取了12名学生的初三学年考试成绩直至到中考成绩,学生在中考中成绩非常优异,大多数学生在初三上学期的成绩中是稳步提升且在初三下学期保持稳定发挥,这说明分层A班中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在基础打牢固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空间及思考空间,这给中考试卷中的压轴题埋下了很重要的解题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分层走班制的实施教学,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水平上有所提高,彰现示出它融教材、学生、教法于一体的特点,并且各班的考试成绩分差并不出现明显的拉大。这说明分层走班制的实效性及高效性,让学生们把数学知识“吃得好”“吃得了”以及“吃得饱”,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考分层考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有趣的分层现象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