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顺德区机关幼儿园
所谓学前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同时为两类儿童创造积极互动的机会,促进彼此接纳及相互合作。实施融合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发展有益,而且也会有助于普通儿童的发展。对于特殊需要幼儿来说,学前阶段更是意义重大,被称为是“黄金干预期”,是“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时期,因此,实践学前融合教育意义重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普通幼儿家长起初对融合教育普遍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从2000年我园决定接纳第一名特殊需要儿童开始,也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难,普通儿童家长不接纳班级中有特殊需要儿童,主要是担心对自己的孩子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多年的融合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在初期会出现逃避的消极心态。他们往往自身存在很大压力,情绪比较低落,不能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对融合教育也缺乏信心,内心充满各种担忧。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感受了复杂的心理体验,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混杂出现,具有多重压力。
家长有参与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家长作为融合教育团队中的一员,积极有效的参与是融合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态度、实践、能力等各种因素,在融合教育实践中,特殊需要儿童并未能充分积极参与并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融合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态度,是学校及其成员在一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做出的一系列充满关爱的决策和行动。1997年,我园时任园长陆月崧正式提出“把唯一的童年留给每个孩子”的办园理念。她认为无论残疾还是健康,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自己唯一的童年,享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这也是我园之所以实践融合教育的价值理论基础。我们致力于为每个孩子提供有质量的公平的教育。对每一位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我们都要为其解读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让每一位家长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深刻理解并认同。每年,我园还通过问卷调查新生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在入园之初就争取与家长在幼儿教育和融合教育方面达成理念共识,是践行融合教育的首要条件。融合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建立一个融合共同体,不仅包括全体领导、教师、学生,还包括所有家长、相关专业人员、社区成员等。
1.通过组织专家培训,让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融合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参与者获得进步,而不只是特殊需要儿童。特殊需要儿童首先是孩子,特殊需要是差异、是教育资源,而不是障碍,融合教育让特殊需要幼儿获得与普通幼儿同伴互动,并发展友谊的机会;让普通幼儿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学会尊重、关心、包容、接纳特殊需要幼儿,培养他们正向的态度,同理心与责任感,提高对他人需求的敏锐度,将差异转换为相互教育的资源。因此,我园多次组织家长参加专家培训。普通幼儿家长由起初的不接受到后来的接纳,到教育自己的孩子关心特殊需要幼儿同伴,最后会用更宽容、更接纳、更公平的态度去面对班级中有特殊需要幼儿一起生活、学习的安排。通过这样长期、深入的培训,为在普通幼儿园实践融合教育打下坚实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2.通过班级家长会及个别约谈的方式,向家长宣讲融合教育理念。
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闭症是什么,也不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因此,也就对自闭症儿童的怪异行为无法容忍,甚至认为其故意为之。因此,我园通过专题班级家长会及个别约谈的方式,让家长们了解班级里自闭症幼儿的情况,通过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经验,向家长说明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帮助普通幼儿家长减少顾虑。
3.利用特定的关注日向家长宣传倡导融合教育理念。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确立了“全纳教育”理念,强调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并建立融合学校,保证特殊需要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是,在中国,融合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常态的做法。因此,普通幼儿园要充分利用世界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等关注日或公益活动的机会呼吁人们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向人们宣传倡导融合教育理念。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时间里,我园联合本地区其他三家合作园所共举办了7场国际自闭症日宣传活动,向近3800多名普通儿童家长宣讲普及了融合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国际自闭症日宣传活动可以使师生和普通儿童家长认同接纳融合教育理念,让特殊需要幼儿和家长走进普通学校与普通幼儿一起游戏,营造关爱融合的学前教育环境,促进特殊需要幼儿和普通幼儿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特殊儿童的家长是一群更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经历过绝望、逃避、自卑、自暴自弃、怀疑人生的各种心理历程,不知道怎样在家庭里帮助孩子康复、发展,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因此,首先要设身处地理解家长,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努力创造一个使家长感到放松的环境,理解家长可能出现的强烈感情,为家长的倾诉保密。其次,要帮助这些家长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和早期干预专业培训支持。开展特殊儿童家长心理辅导、舒缓压力、团队建设、家庭干预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支持,给他们带去信心、支持和希望。通过支持家长更好地帮助、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是合作伙伴,在实践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的合作参与和效能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一辈子最长久且稳定的支持来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孩子的未来是最具有决定性的环境。家长要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休息、娱乐、闲谈、家务劳动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弥补缺陷,以便孩子在学校、社会能更好地学习生活。
我们首先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和与家长的沟通,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关注孩子的障碍,更要关注孩子的优点,肯定鼓励家长,与家长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理解家长,因为理解是信任的基础。其次,通过支持家长认识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及家长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沟通与示范让家长思考在融合教育中可以做到的事情;通过支持家人建立认知家庭是有所有成员共同构成,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孩子最主要的生活是与家人在一起的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融合环境,家长要维持提供支持的力量,为孩子提供多元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家长明白家人是孩子康复的重点目标和活动的最终决策者,当家长学习新策略并建立信心帮助孩子成功参与日常活动,学习和成长时,他人才可以为其提供帮助,通过示范问题解决的方式等策略,不断提升家长在融合教育中的参与和效能。
普通幼儿园实践融合教育更需要形成良好的家园沟通合作,家庭和幼儿园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家长能得到更多来自幼儿园的指导,使教师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我园的“六访制度”保障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新生入园前的家访让教师提前深入了解特殊儿童家庭的特征、家庭互动方式及家庭功能表现,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熟悉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具体包括家庭成员数量、父母职业、亲子互动关系、特儿表现等等。班级中的几位保教人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访谈,有的负责陪同孩子玩耍并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能力发展等情况;一天不回园电话访让教师及时获悉孩子未回园的原因,让家长感受老师的关心;每天的接送时间随访让老师和家长及时就幼儿当天的行为表现情况进行沟通交流;特殊情况约访,老师会根据孩子近期情况,提前准备照片、视频、观察记录等相关资料,就特殊情况与家长坐下来进一步深入沟通,共同商量对策,达成共识,及时解决幼儿出现的阶段性行为问题;毕业后的回访保障幼儿园及时跟进特殊需要幼儿进入小学后的融合适应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提供必需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