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润
爵士钢琴演奏中大跨度技术运用探析
李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大跨度技术因成功打破古典钢琴的原有规律、形成独特特点而备受青睐,成为广泛运用于不同类型爵士钢琴演奏中的重要弹奏技法。本文结合爵士钢琴音乐的特点,探讨了大跨度技术的基本演奏形式,并就大跨度技术在爵士钢琴演奏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爵士钢琴演奏;大跨度技术;运用
大跨度技术是在拉格泰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1920年到1930年十年间大跨度演奏技术逐步流行了起来,并逐步替代了拉格泰姆,但二者间密切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体现在左手弹奏上。无论是詹姆斯·P·约翰逊,还是威利·狮子·史密斯,抑或法兹·沃勒尔,优秀的爵士钢琴家酷爱切磋比拼,这使得大跨度技术迅速发展,不仅演奏技法日趋复杂化,而且演奏感染力越来越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爵士钢琴家不断演奏、持续地研究和积累使大跨度技术逐步成为爵士钢琴演奏的代表风格,更成为爵士钢琴演奏的精髓所在。
爵士音乐乃布鲁斯与拉格泰姆有机结合的精华体,既具有布鲁斯独特的音阶、曲式与节奏等,又不乏拉格泰姆“切分”“即兴”两大鲜明的演奏特色。而爵士钢琴音乐是一种通过钢琴演奏打破古典音乐固有严谨性的艺术形式,其借助稍显沉重的触键感模仿不同类型的低音乐器与乐队声音,继而清晰呈现出一整支爵士乐队的丰富表达,通过织体复杂的钢琴演奏,全面呈现爵士乐及其源头音乐——拉格泰姆音乐的优势器乐[1]。
爵士钢琴音乐自带鲜明的主题情感,并逐步朝着自由切分及即兴的钢琴音乐方向发展演化,虽其“出身”不甚理想,但所创造出的音乐却备受钢琴大家的青睐与推崇,成为流行音乐者疯狂迷恋的经典音乐。此外,爵士钢琴音乐充分发掘了钢琴极强的器乐模仿能力,使钢琴演奏逐步复杂多元并向乐队化方向演进,其大量经典而独特的演奏技巧赋予爵士钢琴音乐鲜明的演奏特点:一是作曲家早期进行的即兴创作、蕴含强烈爵士乐特色的Boogie Woogie快速演奏;二是由比博普爵士演化而来的“博普”,听起来破碎感十足、节奏规律性弱,即兴演奏弱化了音乐框架的禁锢,继而带来不连贯的旋律感;三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即爵士钢琴音乐演奏实践中,特别是早期拉格泰姆音乐中广泛运用的大跨度演奏技术[2]。
在爵士钢琴演奏中,大跨度演奏技术有其独特的规律与特点,而其最显著的风格特征即左手低音的运用,基本演奏形式主要包括如下:
该技术指的是借助手掌的伸张及手臂左右移动完成距离较远音符的弹奏,以斯克里亚宾练习曲Op.8No.4开头部分的大跨度的连奏为例,“1、2、3、5、4”五连音弹奏要求演奏者伸展手掌,使右手拇指与小指连跨十一个度完成弹奏,这对演奏者手掌灵活性、身体协调性要求极高,而手长者在大跨度演奏技术运用中占据天然的优势,若演奏者手掌较小,就必须借助手臂力量或灵活的手指移动方可完成大跨度连奏。
上文可知,仅仅依靠手掌伸展完成大跨度连奏较为困难,因此,在演奏家的摸索与实践下,形式多样的指法转化技术逐步形成,打破了手掌伸展的限制,达到了远距离音符大跨度连奏的目的。在爵士钢琴弹奏中,指法转换多体现在同音上拇指与小指的频繁转换,其他指法转换亦有采用左手拇指下穿三指等技法,如此灵活的指法转换极大地提高了演奏者的灵活性,赋予爵士钢琴音乐更强的节奏感与律动感[2]。
对于爵士钢琴演奏而言,由单音、双音、和弦等为基础构成的多重音乐织体决定了大跨度演奏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大跨度演奏中,双音与和弦弹奏往往需要通过分解将各音符依循次序奏出,如斯克里亚宾练习曲Op.8 No.l,左手上来即十度双音,右手也出现十度和弦,需分解演奏。
除借助中间音符过渡完成大跨度演奏以外,还可利用远距离直接跳动完成演奏,如李斯特练习曲《钟》中,就涉及左手连续单音远距离大跨度跳动,肖邦《波兰舞曲》也有超十度远距离大跳动,该技术要求演奏者具有极强的灵敏度与协调性,通过循序渐进地逐步扩大音程,调至十五度随后缩小,形成身体定势,使每次大跳动都能形成优美的抛物线,使手指精准无误地着点[3]。
该技术属于大跨度演奏难度较高的技术,要求演奏者具有超高的弹奏水平,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涉及八度跳奏,虽不同钢琴家演奏时手型各异并无固定标准,但八度弹奏必须注意手指适当收缩放松,借关节支撑及手腕、手臂的力量,在肘关节的带动下使腕关节发力,手指有力弹奏演奏出浑厚有力的音符。
左手低音弹奏变化形式十分丰富,意在模仿乐队演奏,集中体现了大跨度演奏技术的风格。在左手低音演奏中,强拍通常出现在第一拍、第二拍正拍位置,要求演奏者强化2/4拍的固定节奏感,此外也有四拍均为强拍等情况。该技术包括涉及三种:一是“行走低音”演奏法,二是滚动式“布吉乌吉”演奏法,三是快速短小音符不间断演奏法[4]。
爵士钢琴音乐或快板或缓慢,节奏强烈且特色鲜明,广为听众青睐,而经典爵士代钢琴作品离不开大跨度技术的完美助力。
传统格拉泰姆大跨度演奏中通常在每一小节的前两拍运用强拍,这赋予乐曲典型的散拍风格特色,而摇摆乐大跨度演奏中除保留格拉泰姆固有特征以外,还对各小节第二、四拍运用强拍,当然,现场演奏的重拍通常较为灵活随性,往往是依循现场环境来强调重拍,弹奏者可熟练弹奏有规律的强拍技巧,确保节奏节拍的稳定性,即可自由随意选择各拍点作为重拍进行弹奏,通过变化丰富的强拍使音乐情绪更活泼、更具象,也使爵士钢琴音乐表现力得到有效增强。在爵士钢琴音乐中,大跨度技术的运用还体现在拉格泰姆切分结构方面,以格什温《前奏曲》第一首乐曲为例,该乐曲为2/4 拍节奏,在bB大调基础上再现单三部曲式,前两小节作为引子简单直观地点明主题,以 conlicenzia的f 开始,结尾音后附点音型可依循演奏者内心期望略作自由延长,再依循原速度开始,后面 3-6小节左手的低音伴奏单独进行,犹如乐队开始前的打击乐器,每个音均有一个重音符号,增设一个具有动力感的休止符,可有效提升演奏效果[5]。
从大乐队时代到波普时代,再到如今,“低音行走”一直都是传统爵士乐的典型特征之一。传统大跨度技术在处理行走低音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单音、八度分解或十度音程进行弹奏,演奏者通过科学运用各种音程、和弦的连续弹奏,加上拍节、副旋律与和声共鸣,进一步丰富行走低音的弹奏方法,如此既保留了爵士乐曲固有的节奏特色,又赋予乐曲乐队般的演奏感。以格什温《前奏曲》为例,其第二首乐曲为快速爵士摇摆乐,旨在模仿慵懒疲倦的贝斯音色,在原本忧郁的布鲁斯基础上突出爵士即兴幽默的风格,因而弹奏时左右行走低音需要在#c小调基础上展开4/4节拍弹奏,随后在钢琴开始的四分音符和弦上安静摇摆游走,借助双声部令旋律线条更清晰、和声效果更丰富、律动性更加强而有力[6]。
从摇摆乐乐队演变形成的摇摆乐风格大跨度技术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通常运用的是八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型、切分音节奏型弹奏。为了展现出摇摆乐的风格,弹奏时可运用持续低音展现出多彩的节奏性,在持续低音弹奏中与和弦相互切换,即可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可将低音与和弦位置互换,或将弹奏低音相同的音符并切换到和弦位置,抑或在四节拍弹奏中加强第二拍、四拍重音,还可将弹奏节拍点固定,使低音还原至原音符,继而产生倒置低音弹奏效果。此外,音符、和弦倒置互换可增强节奏趣味感,将该演奏方法运用到大跨度演奏中可有效增强音响,突出节奏与和声,如格什温前奏曲第三首乐曲中,左手带跳音的八分音符低音与和弦在be小调下成功带动起欢乐的气氛,后续不规则重音的拉格泰姆切分及掺杂三连音的旋律犹如一群滑稽跳舞的小丑,使乐曲情绪更饱满、更激情[7]。
在爵士钢琴演奏中大跨度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其随着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又极大地推动了爵士音乐风格的形成,成为爵士钢琴演奏具有基础性与代表性的特征,也成为演奏者难以忽视与规避的重要弹奏技法。大跨度技术对古典钢琴原本音区跨度、和声、重音及节奏的变化赋予钢琴演奏独特的风格,也获得了听众的广泛青睐,但要充分发挥大跨度技术在爵士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并非一件易事,还需演奏者充分了解爵士钢琴音乐、掌握演奏技法,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与创作,以达到完美的弹奏效果。
[1]周婷婷.爵士钢琴演奏中的“大跨度”技术探讨[J].艺术研究,2019(4):132-133.
[2]李昀霖.钢琴八度技术的演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8.
[3]刘芋彤.格什温爵士钢琴《前奏曲》的大跨度演奏技巧分析[J].北方音乐,2018(6):55.
[4]黄嘉璇.爵士钢琴演奏中的“大跨度”技术运用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6):177-180.
[5]孟晓,张敏,梁水清.格什温爵士钢琴《前奏曲》的大跨度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创作,2016(9):151-152.
[6]王含.浅析爵士钢琴《肖邦主题狐步舞幻想曲》[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6.
[7]贺乐,郭昕.“大跨度”技术在爵士钢琴演奏中的应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4):120-131+5.
2020—01—14
李润(1986—),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讲师,国家三级演奏员,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J624.1
A
1673-4564(2020)03-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