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服装市场近年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种解决思路在服装设计行业中开始兴起。面料应用作为服装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服装面料、应用策略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界最早引起关注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从一开始的关注浪费、提倡环保到“生态设计”理念的提出,再到相关条款的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设计,其理念得到了广义的延申,目前社会较为认同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发展[1]。而当今社会受“快时尚”文化的影响,衣服过季即扔的现象开始普遍存在。人们对服装的需求量大大提高的同时服装的产品生命周期变短,造成面料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其浪费及污染成了一大问题。关注服装面料的环保性、提高服装面料的使用率成为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服装面料的选择考量
1.1环保性
面料的环保性涉及三个方面:原料生产加工的环保性、使用过程的环保性及处理回收的环保性。一般来说,环保面料具有节能低碳、无害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传统的面料以棉、毛、丝、麻等对环境影响小的可降解性天然纤维面料为主。但这些面料由于生长中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以及染色等加工方式多有化学物质的残留。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科学家培育出抗虫害的转基因有机棉花及无需染色的天然彩色棉花等更为绿色的天然原料。科技的进步使其加工方式也更为环保。如大豆蛋白纤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出食用级别大豆蛋白粉中的球蛋白,通过与羟基等高聚合物共混,改变蛋白质的内部结构,制成蛋白质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成为纺织面料;竹纤维则通过高温蒸煮提取,以水解碱法加工,多次漂白形成纺织品。这两种纤维面料的原料的种植量大、生长快,加工过程无有害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且处理回收环节易降解,焚烧不污染空气,成为近年较受追捧的纺织型环保面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服装面料的原料提取不再局限于自然界。常用的RPET面料原料就提取自回收的可乐瓶,经过分离、切片、抽丝、集丝等工序制成纱线,可回收再利用,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与碳排放。近年来,更多新型的环保面料更是喷涌而出,如由工业塑料、渔网加工而成的ECONYL材质,从牛粪中提取醋酸纤维制造而成的“Mestic”面料。它们大多由废弃材质加工而来,在减少了废弃物污染的同时加大资源利用率,降解速度也大大提高,充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1.2耐用性
面料的耐用性影响着服装的使用寿命,涉及耐磨损性与色牢度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织物的磨损性受经纬密度、纱线细度及织物厚度等因素影响。天然纤维面料的耐磨损度不如人造纤维面料及工业面料。纺织面料的色牢度则包括耐摩擦、耐皂洗、耐日晒三个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可通过烧毛、漂煮、丝光等前处理工艺提高摩擦色牢度,以水洗处理、固色剂使用提高耐皂洗度及耐日晒度。
1.3功能性
随着科技发展,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如常见使用的有机硅皮革等阻燃性面料、竹纤维等抗菌防霉面料、防紫外线面料。同时,仿生功能性面料是近年来的一个新潮流,如根据荷叶效应而开发的拒水防污自洁多功能织物,基于动物中空形态毛发研究所得的中空纤维保暖型面料,以及根据变色龙皮肤应急系统研制的光敏自动变色纤维面料。这些面料的使用使服装的使用价值及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能满足当下社会人们对服装的更多要求,提供面料可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
2.服装面料的零浪费利用
零浪费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威廉·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ough)和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Michael Braungart)在《从摇篮到摇篮: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中提出,要求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切入,消除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一切废料[2]。这样的理念要求在服装设计师在利用面料时,不仅要考虑到面料在排料制版环节运用巧妙设计以减少废料产生,还要考虑到对已产生废料的最大利用。
2.1废料减少
2.1.1利用制版剪裁设计减少废料
运用传统的结构剪裁方式制衣,通常会有15%左右的布料被浪费[3]。而减少废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片式设计、正负形剪裁、图形拼合式剪裁。
一片式设计并不新鲜,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已有出现,多用一块不加以剪裁的面料在人体上以缠绕、褶皱、打结等方式形成不同穿法。而古中国的楚服及日本和服则多通过一块完整面料的不完全裁剪与翻折缝合形成门襟和袖子。
在近现代服装设计中,一片式服装的设计形式更为丰富、巧妙。由法国设计师帕特里克·凯利(Patrick Kelly)设计于1984年的茧型外套就是以3.2x1.5米的整块绗缝针织面料构成,通过省道与结构分割的精密设计,形成一气呵成的流畅剪裁外套款式。
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在2010年10月发布的“132 5”系列则打破了传统模式,以一块完整布料通過二维形状的有序折叠形成符合人体结构的三维空间。这种无剪裁的一片式设计突破了尺寸的限制,加入了巧妙的几何计算,在保证面料零损耗的同时使服装的多元性得到了开发。
正负形式剪裁来自于帕森斯(Parsons)教授提莫·里萨宁(Timo Rissanen)提出的“square-cut”理念,要求设计师精确计算尺寸数据,在排料布局时考虑到结构“正负”形的拼合。如出自1980年英国服装设计师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的连衣裙“Chinese Squares”。通过设计师的精密的计算,以正负形分割的方式使被裁掉的每一块都成为了服装的另一部分,在最大限度保持纹样完整的同时做到了整块面料的零浪费。
图形拼合式剪裁则打破了常规的制版排料模式,以规则图形分割面料,重新拼合成服装,这种方式能尽可能减少废料。如菱沼良树(Yoshiki Hishinuma)以分割再拼合几何思维,用等边三角形分割矩形面料,再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重新遵循服装结构拼合,形成具有独特美感与空间感的上衣款式。
2.1.2利用新兴技术制衣减少废料
相比传统的制版裁衣法,新兴技术的运用能更大减少甚至杜绝废料的产生,目前可用的技术有纺织激光剪裁技术、3D打印技术和DPOL技术。
纺织激光剪裁技术利用激光切割面料。由于其切割的精确度高、对切割面料无接触、激光束无钝角等特点,避免了面料由于变形、尺寸出入等原因的浪费。且由于待裁样片可紧密排列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废料产生。
3D打印技术则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构建服装结构,直接打印出成衣。由于其材料与技术的局限性,由3D打印制成的服装大多不能使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此技术的发展潜力极大,对服装面料的零浪费利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DPOL技术由来自印度的服装设计师斯哈萨·乌派得亚雅(Siddhartha Upadhyaya)创造。通过在与织布机连接的计算机中输入尺寸、色彩、图案等数据,由机器直接织成具有省道的衣片。这种通过从无到有、省去剪裁的制衣方式直接杜绝了废料的产生,且大大缩减了生产耗时与能源消耗。
2.2废料利用
2.2.1废弃纱线利用
废弃纱线是在纺织过程中产生的。其利用方式可分为回收再利用与直接装饰利用两种。对于天然纤维废弃纱线可将纱线分解成纤维回炉混纺成织物;而合成纤维需要经过过滤、水溶解等工序提取,重新聚合为纺织品。对于不可回收的纱线可通过毛毡、针织、钩编等工艺与其他面料结合,制成独特的地毯、挂毯等织物。
2.2.2废弃面料利用
对于剪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面料,可以将其切分成形状大小均等或不等的块状,以规则的形状重新拼接缝合,形成新的织物。拼布的形式不仅能赋予废料新的价值,同时形成一种别致而丰富的形式美;因为废料本身来自于服装面料,运用于服装的装饰点缀或配件是废弃面料的另一种利用方法,如利用上衣废料制成褶等造型装饰于下装或制作配件,可达到服装与服装间衔接与呼应的效果;除此之外,废弃面料还可用于面料的二次改造之中。
3.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
对于经过一轮使用后磨损度不高的丢弃的面料,可通过洗涤、消毒、整理等工序重新投入使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方法赋予废旧面料新的面貌。
3.1破坏再造
针对面料有磨损且质地疏松的面料,可通过各种破坏手法产生新的效果。其破坏方式包括对面料结构的破坏与对面料表面肌理的破坏。
对结构最容易的破坏方式为剪切与撕扯。剪切大多有规律的形式,分为完全剪切与不完全剪切,不完全剪切可赋予面料动感,达到飘逸的舒展效果。撕扯则适用于软质面料,追求打破沉闷的原始粗犷效果。较为复杂的结构破坏方式有镂空、抽纱。镂空效果可以烫洞、挖剪的方式进行,使面料形成虚实对比效果,一般使用镂空破坏的面料适用于上衣前胸后背等位置。抽纱的方式适用于密度小、结构松散、纱线平整且粗的牛仔、卡其布等面料,分为抽去织物经纬两个方向的格子抽纱与抽去织物经纬一个方向的直线抽纱两种。
对面料表面肌理的破坏方式包括分为腐蚀与磨洗。腐蚀一般通过化学试剂,形成烧花变色等效果,强碱性试剂如氢氧化钠(NaOH)的腐蚀可使面料达到褪色效果,营造复古陈旧感。磨洗常用于牛仔面料的处理,分为机器与手工打磨两种方式。
3.2重塑再造
重塑再造指运用褶皱、堆积、抽丝绣等工艺手法改变面料的本身形态,在不添加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使面料产生立体感。通过手工抽动经纱或纬纱,以预定的大小尺寸抽缩形成褶皱或用根据根据规定针法缝合成褶是较为传统的方式;机器的熨烫、挤压、拧转等手法可使褶皱更具延展性,达到丰富的肌理效果与节奏韵律。抽丝绣与抽纱的方式相似,但纱线不完全抽出,而是以预定的图案将抽出的纱线根据结构重新编绕,形成虚实相间的效果。堆积则是将废弃面料按照预定设计层层堆叠,形成一定的体量感与层次感。
3.3添加再造
添加再造包括工艺的添加与面料的添加。
传统工艺的运用包括刺绣与印染。刺绣的种类可分为珠绣、彩绣与丝带绣。彩绣针法丰富,有300多种,可以用以线代笔的方式塑造图案,填补废弃面料的破损,使面料焕然一新。珠绣的材料包括闪光珠片、珠管、空心珠等。运用不同片的光泽与废弃面料表现质感的对比,可丰富面料的质感层次与立体效果。丝带绣本身材料具有一定的宽度,其搓捻后的效果更为明显,运用丝带绣改造过的面料可用于装饰上衣、连衣裙及帽子等配饰。传统的印染方式包括蜡染、扎染、蓝印等,适用于天然纤维的单色面料改造。同时也可以运用数码印花、涂鸦等工艺方式重塑图案对废弃面料再造。
面料的添加再造最常用的方式为拼贴,拼贴包括拼接与贴补。这种方式适用边角料的再次利用,其拼接的方式可根据废弃面料的形状、质感而定。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创意编织的方法,如使用废弃的线、布条、花边,用钩编的手法融合不同色彩、质感的面料,产生全新且丰富的色彩与结构。选用透明废弃面料与不透明废弃面料的重叠能产生蓬松的质感,不同色彩的透明面料重叠能达到色彩间的融合感,形成模糊且丰富的色彩效果。羊毛毡的使用也是一种赋予废弃面料新面貌的不错方式,且利于色彩之间的融合。
4.服装面料的回收处理
根据服装面料的回收处理级别可分为四类:直接使用、修补设计再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焚烧填埋。直接使用适用于无损耗的服装,经过漂洗、烘干、消毒、整理等工序就可投入使用。而对于损耗较小的面料可通过二次设计再次利用。对于没有直接利用价值的面料則需要投入循环回收过程或焚烧填埋。
4.1回收循环利用
对于污染严重或损耗大的面料,可通过物理回收与化学回收的方式重新利用。第一步需要通过拆解将面料、辅料根据纤维、色彩分类。根据纤维可分为棉、涤纶、毛、化纤、其他五个大类。由于技术问题,目前能完成循环回收模式的面料分为棉、毛、涤纶三类。经过开松、分疏及化学加工等操作,或通过纱线分解提取其纤维,重新聚合加工成面料投入使用。再加工为纤维织物的面料一般毛纤维长度较长,而长度较短、质量较差的再生纤维多作为填充絮料使用,如建筑、工业隔音、农业保温、填充等材料。
根据面料色彩可分为白色及浅色的“大白”面料,杂色“二白”面料及深色面料。其中“大白”通过加工常用于生产窗帘、沙发面料、拖把等。“二白”则制成无纺布等面料。
4.2焚烧填埋
对于不能通过技术再生成纤维的面料,燃烧时热能产生量高且对环境无污染的可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不可焚烧的则通过填埋进行处理。
5.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当今服装设计的一种指导思路并不新鲜,如何深入应用才是研究的重点。作为服装设计环节的关键,服装面料的可持续应用不仅要关注于理念,更应深入面料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设计与技术的利用,做到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面料资源。
参考文献:
[1]赵士洞,王礼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J].自然资源学报,1996(03):288-292.
[2]曹志奎,黄元福,周健.可持续理念的新困境与新阶段——“从摇篮到摇篮”的解读[J].装饰,2011(02):135-136.
[3]Rissanen,T.From 15% to 0:Investigating the creation of fashion without the creation of fabric waste.2005,www.kridt.dk/conference/Speaker/Timo_Rissanen.pdf
作者简介:
贺凡,女,汉,1996/10,湖南省衡阳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崔玉梅,女,汉,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