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甘棠
五十多年前,我和同学小潘被分配到武鸣县工作。当时,我工作的地点是双桥,他分配在两江的雷江中学当老师。那时,我们都是年轻人,又是好朋友,走动也多。我去雷江玩的次数不少,对雷江周围的村屯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离雷江大约有两公里的福江大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人们之所以把福江称为“有福之江”,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背景。
福江村位于大明山南侧、小明山北侧的两山峡谷之中,恰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福江村的南端,是武鸣的府城、陆斡镇,东边距离两江镇8公里,再往西走,就是马山县林圩镇,往北走就可以进入与上林交界的大明山了。福江依伴的大明山,在当地壮话中称为“岜是”,就是指“祖宗神山”之意。据著名的壮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梁庭望教授考证,大明山下的福江人是古代的“骆越国”人,“骆越国的国都和京畿当在大明山西南麓,今武鸣的陆斡一带,其方位不出陆斡、两江、马头一线。”可见,古时福江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五岭西来势独尊,天生巨镇锁昆仑;横连思柳通邕管,高插云霄侵斗垣。霞起千峰开锦绣,烟消百里见屏藩;会当结屋层巅上,卧听松涛万壑喧。”这是古人对福江大明山的真实写照,而史书对四季分明的福江,也有详细的描述:春季的福江,风光绮丽、美不胜收,附近的群山,层云缭绕、连绵起伏,“半岭岚拖黛,群峰石点螺。东轩惬幽赏,红日跨嵯峨。”那粉红色的吊钟花、五颜六色的杜鹃花、美丽绝妙的含笑花漫山遍野、争奇斗艳。夏季,武鸣其他地方酷热难熬,这里却十分凉爽宜人。“润涵海气时云雨,突起峰峦逼太空”,时而数座山谷相间阵雨,数条彩虹高挂,东鲎晴、西鲎雨,一条条瀑布,有如白练倒挂在山间,甚为壮观。秋天的福江,天高云淡,隐约的大明山,仿佛触手可及,可谓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近处山麓的枫树林层林尽染,宛若火烧过一般,让人体验到“停车坐爱枫林晚,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福江的冬天则有着特别的景致,远处的大明山是冰凌倒挂,而村庄附近的山麓还是乔木常绿、鲜花盛开,极目眺望,绿树白雪交相辉映,反差极大。这真是“明山半壁势连绵,层石嵯峨倚碧天;壑静猿声惊午梦,溪高风啸冷寒川”。让人们在低纬度的地方,就能观赏到“桂中庐山”——大明山的四季变化。
一些游客从福江到大明山游览,“烟消百里见屏藩”,俯视眼前一马平川,从东部的马头镇到西部雷江村的百里峡谷,烟雾缭绕、浩浩荡荡,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人用“春岚、夏瀑、秋云、冬雪”八个字高度概括当地的景色,《神女峰的迷雾》《十天》《心泉》《霧界》《花轿泪》等电影,有不少镜头就是在此处取景的。
福江当地的群众告诉我:古时,中原的移民踏进了福江这个宝地,建立村寨、垦荒造田、种植作物、砍木围栏、驯养禽畜、发展经济、繁衍后代,进而形成了韦氏、李氏、葛氏和吴氏的四大家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就了福江深厚的农耕文化。
常言道:“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如今在福江,“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观念已深深地植入各家各户;“读书修身、从政以德”的好家风延续至今。福江这一小小的壮乡山寨,曾培养出不少饱学之士,如李喜屯的李仁忠,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国防大学,后又考上本校博士研究生班,成为一名军事专家,为国家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福江一直是个出英雄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福江一带就有我党的地下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江村农会带动广大翻身农民,积极协助解放军开展剿匪工作。1950年秋天,在福江村周福屯清剿匪首吴斌的战斗中,解放军长江支队战士常之深不幸牺牲,战斗结束后,福江村的老百姓含泪收殓常之深烈士的忠骨。平定匪患后,两江乡人民政府特地为常之深烈士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这位为福江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士。如今,常之深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福江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福江村李响屯李彩武,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战斗英雄。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李彩武的连队多次与美军交战,他和战友们一起依靠有利地形,互相配合,采用“青蛙躲飞鹰”的办法,抓住敌机只往前炸、不往后炸的规律,只要敌机一投弹,趁烟尘弥漫,他就跳进弹坑进行躲避,减少伤亡,最后李彩武带着本班的战士,安全回到自己坚守的坑道。战斗结束后,在总结与敌斗争的战略战术讨论会时,部队首长派李彩武到各连队去讲演躲避敌机轰炸、战场上保存实力的经验,受到了其他连队战士的欢迎。直到如今,福江群众议论此事还是津津乐道。
其实,像李彩武这样经受战争考验的人物在福江村还有不少,福江村党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吴兴南,也是一位突出的人物。解放战争时期,吴兴南参加过“辽沈战役”等战役。1951年,吴兴南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他多次立功,并担任班长、排长职务,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吴兴南1952年复员回乡,参与组建福江党支部,并担任福江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后来,人们总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多年来,福江人民历经了惩匪反霸、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改革开放等历次革命运动和生产建设,福江村党支部都走在前列,成为福江人民的主心骨,是吴兴南老支书在福江村党建工作中起了一个带头作用。老支书留下的好传统,一直接力传递至今,福江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福江村是依伴大明山的一个壮族小山寨,这里的气候温和,土地富含硒元素,盛产高品质的水稻、青蒿、木薯、玉米、花生、旱藕等农作物。福江特产旱藕——美人蕉,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香糯可口,是集粮食、能源、饲料于一体的农作物。福江山好水好,民风朴实,但过去却因人多地少,致使许多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可以说,改革开放前,福江还是个相当困难的贫困村,而福江人民一直盼望着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后,福江旱藕成为当地的绿色产品,经过加工制成的淀粉及制品(如粉皮、粉丝、粉条),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以后,扶贫工作队进驻福江村,帮助当地群众选准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找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打造适合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减少了农户外出打工的数量,解决了部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脱贫的大问题。
近5年以来,福江村多方筹集资金,发展种养业的扶贫项目,有150户贫困户从中获得产业扶持资金;而由6名致富能人发起成立的“福江旱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武鸣区龙头加工公司共同建设旱藕产品深加工基地。“旱藕种植与深加工”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实现了旱藕生产、加工、销售的“三产融合”。
如今,“福江旱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国家扶贫产品“福江藕粉”,因为品质上乘,畅销多个省份,产生的效益让当地群众迅速脱贫致富。
目前,福江村终于闯出产业致富之路,形成了400亩的旱藕种植,年产50吨旱藕粉(粉条)的产业规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不低于10万元的收入。全村193户农户参与旱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原贫困户达80户,占原贫困户总数的53%以上,许多原来在外打工的人员如今也陆续回村就近上班。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让人高兴的是,福江旱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寨群众种植旱藕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周边村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和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说,福江旱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虽然如此,驻福江村第一书记黄武还是感叹地说:“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福江村扶贫工作要确保剩余最后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用,工作队要注意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抓紧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让最后未脱贫的1户2人实现脱贫,真正做到贫困户一户也不落下。”
黃武还说,福江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家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传承感恩实干、开拓奋进优良传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投身福江建设,把乡村振兴发展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对于福江村扶贫产业的远景规划,黄武表示,福江示范园还将扩建生产规模2000亩的旱藕粉丝加工厂,新增就业岗位20个,以便更好地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相信在“十四五”期间,福江将会更加美丽,而福江群众的生活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