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一、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1.用高度凝练的词概括形象。
凝练生动,是《变色龙》最大的语言特色。契诃夫的《变色龙》,采用了最具有概括力、与小说中人物最为贴切的词语。从在词汇意义的角度来说,“变色龙”一词是对当时沙俄社会虚伪奉承之风的形象化概括和评价,借用“变色龙”的引申词义更加简练直接地唤醒人们心中关于这种形象的具体印象,加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2.精炼细节展现人物身份。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与他特定的身份、地位和经历相符,是完全个性化的语言。奥楚蔑洛夫是沙俄统治的爪牙,地位比叶尔德林高一级,其对叶尔德林的指使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于是有了“去调查一下”“帮我脱大衣”这样的对话。群众与他们的地位也是不对等的,所以“独眼鬼”开口闭口都称呼他为“长官”,对奥楚蔑洛夫刻意讨好;奥楚蔑洛夫则趾高气扬地命令其他人将小猎狗送到将军家,并让送的人传达“狗是他找到派人送过去的”。当小说中人物语言与现实高度吻合时,人们将会更容易把握人物性格。此外,《变色龙》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每一句话都在跟随着其他人的言行、环境与条件而变化,将奥楚蔑洛夫看人行事的“变色龙”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3.运用白描巧妙刻画人物形象。
鲁迅的作品《孔乙己》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仕途不得志、穷困潦倒、遭人鄙视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将孔乙己的形象刻画得一针见血,具有摄魂夺目的威慑力。孔乙己一生的遭遇似乎都与他的这身打扮分不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仿佛孔乙己一生命运的写照。前后两次白描一次是表明身份和地位,一次是暗示遭遇和结局,所反映的文学意义和价值也有所不同,但都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穷困潦倒、没落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欣赏小说的语言艺术
1.叠词运用,凸显和谐美。
《溜索》是阿城的一篇随笔小说,篇幅虽短,却使用了38次叠词,这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表层的音韵之美。具体来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用了两种叠词的搭配形式,一种是常见的搭配,如“慢慢流”“望望天”“黏黏的血”“急急地离开”等,还有一种是陌生化的搭配,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在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两组陌生化的搭配,除了给人一种新鲜感之外,这些叠词还富有暗示意义。由“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要表现怒江磅礴的气势,那么相应地选用了具有去声韵的“亮亮”二字,读来有一种铿锵之感,暗示了怒江的波涛汹涌。
2.短句运用,配合情感美。
在《溜索》一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短句,使文章充满了节奏感,有两处分别表示人和牛心理变化的地方,明显使用了节奏更为紧凑的连续短句。第一处是写小说中的“我”见到怒江时害怕的心情,“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移动半步”,这句话的前四句全是四字或者五字,在阅读时来不及换气,给人一种急促和压迫之感,与“我”当时第一次见到怒江的紧张情绪形成了一种配合,彰显了短句的节奏魅力。第二处作者描述牛的心理变化,“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将小说中人物和动物的情绪通过语言传递给了读者。
3.推敲字义,品味意境美。
《溜索》中描写鹰的句子:“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这里作者用一连串动词来写鹰的动作,“移”字有水平移动之意,是一個延续性动词,写出了鹰在空中平稳飞行的样子;而“栽”字则是一个瞬间动词,与“忽然”相配合,将其飞行轨迹突变的瞬间形容得极为恰当;紧接着又用“射”字来写鹰“栽”后的俯冲之状,像射出的箭一样快速移动;再往后是一个“飞”字,其实这一整句都是在写鹰的飞行,为什么只有这里用了“飞”字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飞”这个动词的方向在这里是向上的,所以用在鹰扑腾着翅膀向上移动的时候最贴切;最后作者还用“一鼓一鼓”来修饰“扇动”。这里的副词“一鼓一鼓”也具有内在含义,一方面是视觉上扇动翅膀的样子,另一方面还暗含着鹰扇动翅膀的声音。作者通过反复斟酌和推敲选择了这些字词,将读者瞬间拉入情境之中,获得美的体验。
4.词性转换,彰显空间美。
这里所讲的词性变换,是指作者将某些词的词性改变后运用到了句子中,从而创设出一种真实的画面感,同时使这些词语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溜索》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形容词用作动词。小说中三次马帮汉子溜索的动作,作者都用“小过去”来描写,可谓相当经典。“小”字不仅写出了溜索的动作,还写出了汉子们在溜索过程中的身形大小的变化,很有画面感。除此之外,这个“小”字除了写视觉效果上的形状小之外,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自然观,即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必须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
牛刀小试
拾废品的母亲
周耀武
华子和媳妇刚走进母亲单元楼的楼梯口,一股说不出的味儿迎面而来。
媳妇抱怨着说:“你妈也真是的,放着好好的别墅小洋楼不去住,非要一个人住在这破单元楼,魔怔了。”
母亲不在家,屋子里到处堆着捆得整整齐齐的纸皮和用胶框装着的易拉罐。
看到这情景,媳妇直皱眉头:“瞧这屋,整个一破烂市场,你妈肯定又去捡废品了,丢人。”
听着媳妇的抱怨,华子没吭声,阴沉着脸,一个劲地抽着烟。
一会功夫,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一大捆废纸皮。
华子说:“妈,跟我们回去住吧!您以后别再出去捡废品了,我堂堂一个公司老板,在这城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您整天在城里到处捡废品,我这脸往哪儿搁啊?”
听着儿子这话,母亲沉默了好一会:“华子,妈靠自己的双手劳动不丢人。你爸去世得早,过去我在厂里上班那点钱根本供不起你读大学,我天天捡废品卖钱才凑够你的学费。现在妈还能动,退休了,一天到晚也没有啥事,动弹动弹,也算锻炼身体。”
“行了行了,您不听就算了,我们还有事,要先走了。”华子不耐烦地打断了母亲的话。
华子和媳妇出了单元楼,上了轿车,绝尘而去,只剩下母亲孤零零的身影,落寞地站在路口。
以后的日子,华子很少去看母亲,偶尔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看见母亲弯腰在捡废品,华子会马上尴尬地把脸瞥向一边。
两年后,华子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卖了车子和房子,才还清债务。
华子走到母亲的住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可是母亲却不在,桌上留着一封信。华子打开信看了起来:孩子,听妈一句话,脚踏实地才是根本。妈已经回老家了,你给我的钱,我一分没动,都存着呢,加上我捡废品的钱,一共十多万。还有这房产证,都放在抽屉里面,说不定哪天,你能用得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4期,有删改)
训练
1.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小说题目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华子是一位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以一封给华子的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传鹏、郭增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