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推进旅游兴疆战略研究*①

2020-02-22 20:03:12杨远桢
实事求是 2020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供给新疆

杨远桢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大陆居民年旅游人数已接近60亿人次,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刚性需求。[1](P1)新疆是旅游资源大区,近年来凭借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兴疆战略的实施,新疆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在全国旅游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面前,新疆旅游业仍然存在旅游供给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的矛盾,如何分享更多旅游消费市场成为新疆旅游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旅游供给侧改革为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一、新疆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

(一)旅游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提出

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随着我国消费升级产生新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已由需求决定型经济向供给决定型经济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显现出由需求侧向供给侧的结构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提高供给质量,以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随着旅游需求不断向多样化的方向延伸,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2016年1月,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第三次会议上,汪洋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3]因此,他强调,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 年12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4]供给侧改革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并提供了动力源泉。旅游供给侧改革主要指向旅游产品结构与供给效率、政府制度供给不足及市场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等几大问题。[5]其最终目的是使旅游产业供给变得更为有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

(二)新疆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动力与目标

就新疆而言,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源于以下方面:一是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业的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从而难以分享更多新增的旅游消费市场;二是旅游消费市场正朝着自由行方向发展,新疆旅游业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未来将难以在旅游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三是区域间旅游业创新能力不足,已出现同质化现象,使旅游产品带来的边际效应大减,无法有效激发具有不同消费偏好的消费者需求,这将不利于新疆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要求,这要求旅游产品的类别、数量、质量、结构能够与旅游消费需求相匹配,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相适应是新疆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

(三)新疆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基础

新疆旅游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巨大的发展动能,这为新疆旅游业打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1.新疆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资源。一是丰裕的自然旅游资源。新疆幅员辽阔,旅游资源数量多、禀赋好、类型全、品质高、组合优。逶迤雪山、大漠戈壁、河流湖泊、草原森林、田园风光等景观美不胜收,特色林果和优质农产品令人赞不绝口;二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古迹。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结点,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交汇点,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境内5 000多公里的干线上,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建筑、古烽燧、古屯田以及佛教遗址等历史古迹遗存,堪称“世界古城博物馆”;三是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既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又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共同特质。各民族传统文化精彩绚丽,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资源。

2.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动能优势巨大。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营造了良好环境。新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既是保护民族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的有力武器,又是实现新疆民族团结、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新疆邻近中亚、西亚和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发展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优势明显。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定位为新疆战略支柱产业,使新疆成为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洼地和竞争高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继出台系列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援疆省市大力推进旅游援疆工作,为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新疆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

新疆自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以来,充分发挥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理念引领、做好规划”“需求导向、做好统筹”“用好载体、做好宣传”和“实施旅游+、做好融合”的“四个做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6]2018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增长了40.1%,201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达到2.0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 452.65亿元,分别增长了41.6%和40.4%。[7]

(一)挖掘自身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新疆深挖自身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当前“坐着火车游新疆”已成为新疆旅游知名品牌。新疆各地区也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使了以品牌战略带动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新疆着力打造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驾、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红色、边境、康养以及乡村旅游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重点培育了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环天山千里黄金旅游、伊犁草原文化旅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区域旅游环线。新疆正积极推进5A 级景区创建以及现有景区转型升级工作,加大对老字号旅游产品、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的开发力度。例如,克拉玛依打造了“荒野之旅、时尚之都”的特色品牌,和田地区围绕“国玉之乡·丝路名城”主题形象,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重点突破、活动为基、综合保障”五条主线,推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兵团旅游业也在积极打造中国屯垦旅游主题品牌,创建红色旅游经典路线。

(二)宣传推广机制不断创新,跨区域旅游联盟正在组建

新疆近年来不断提升旅游宣传推广效能,统筹疆内外以及线上线下,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旅游营销网络逐步完善。2019年,新疆到内地省区市宣传推介营销达50多次,覆盖了19个援疆省市以及多数省区市,组织了11个地州市参加北京世园会“新疆日”的旅游专场推介会。一系列旅游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疆是个好地方”,领略到大美新疆的无穷魅力。如今,新疆各种产品营销、体验营销、事件营销等宣传推广活动层出不穷,各地抓住游客对新疆冰雪、民俗文化、沙漠、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向往,在“一地一策”“一季一策”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宣传营销方案,吸引八方游客。[8]此外,新疆各地还加强相互合作,组建了多个跨区域旅游联盟。“网红”独库公路成立了新疆独库公路旅游营销联盟,形成穿越南北疆的全域旅游线路,北疆东线区域合作旅游联盟、“乌昌吐石克”(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石河子、克拉玛依)五地旅游联盟等跨区域旅游联盟相继建立,新疆区域旅游营销联盟正在组建。

(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新疆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各地通过推动旅游与文化、交通、航空、体育、康养、农业等融合发展,房车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疆“旅游+”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展。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各地重点打造了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演艺等品牌;“旅游+航空”异军突起,低空旅游产品实现突破;“旅游+交通”方兴未艾,出台了《关于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方案》,推进全疆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体育”不断深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体育旅游新业态;“旅游+康养”引人关注,出台了《自治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新疆康养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向。此外,新疆旅游正朝着从“一季游”向“四季游”的目标迈进,四季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减弱,春季花海游、夏季壮美游、秋季丰收游、冬季冰雪游,新疆一些传统的夏季热点景区正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划冬游项目,“冰雪+”取得重大发展。[9]

(四)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旅游兴疆战略实施以来,新疆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19年自治区落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资金3.46亿元,比2018年资金额度增加了1.55亿元,创历史新高。[10]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立足解决“旅长游短”问题。伴随着“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目标的实现,“三难一不畅”(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通信信号不畅)等旅游业发展问题也有效改进。新疆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游客及旅游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新疆多地正在构建多层次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这不仅为景区精准营销与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及决策依据,也有效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11]

(五)旅游援疆为新疆旅游业注入强大活力

新疆各地充分利用旅游援疆资源,协调援疆省市持续加大“送客进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力度,援疆旅游成为新疆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个援疆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艺术创作生产、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帮扶项目取得显著成绩。为加快旅游援疆力度,自2018年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地区旅游援疆合作联盟,以“市场化、常态化”为发展导向,以长三角地区为主要客源目标市场,联手开发“长三角”号旅游援疆专列、包(专)机等。援疆省市助力新疆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江苏省投入近亿元帮助伊犁景区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帮助打响“塞外江南·诗画伊犁”品牌。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投资近7 亿元,助力喀什地区打造泽普金湖杨、宗郎灵泉、巴楚红海等南疆旅游地标,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产业链,带动旅游就业创业,实现旅游就业近3万余人。[6]各援疆省市还积极为新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以来,累计培训旅游管理干部和一线从业人员600多人次。[12]

三、旅游兴疆战略实施中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分析

旅游兴疆战略实施以来,新疆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供给未能适应多元化与升级化的市场需求

在当前旅游需求扩容与升级的宏观形势下,新疆旅游业面临着旅游资源供给未能适应多元化与升级化的市场需求,高品质、特色化和新业态旅游产品供给短缺,富集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形成较大反差。新疆旅游开发存在空有特色、缺乏载体的困境,让游客住下来、深度游及满足个性化、定制化、家庭自助旅游需求的产品较少,体验性、参与性强的娱乐、度假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旅游及休闲旅游供给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将特色资源转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的能力不足,旅游资源缺乏科学设计开发、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对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不足,从而无法实现差异化、特色化;二是新疆旅游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且产业链条短,“门票经济”仍占据主导,营收渠道单一,大部分景区还处于观光旅游经济模式,游客的旅游消费往往以交通、住宿、购物和餐饮为主,既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娱乐等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也不能为旅游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增值,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也较小,无法有效激活旅游资源,致使旅游行业盈利受限,也限制了旅游业的扩大再生产,更加导致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二)部门联动低效,产业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能力与张力不足

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强,涉旅部门众多,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健全、欠高效,导致协同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受创新、融合、跨界、多元、合作、共享、协同等思维的驱动,大量新业态不断涌现,使之前的产业边界模糊化,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建设滞后,导致企业创新以及新业态的发展受限,市场主体创新意识暂未完全激活。旅游兴疆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但“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融合发展之态,旅游与文化、交通、体育、互联网、教育、农业、金融、商贸、新型城镇化以及精准扶贫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大产业理念与实践尚未深入,大旅游发展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此造成了产业跨界融合的共享、多元、协同思维与创新观念不足,阻碍了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嬗变。新疆各地虽在努力加深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目前有乌鲁木齐、阿勒泰、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等地搭建起了智慧旅游平台,但也只是初具规模。新疆在“旅游+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品牌与产品销售、信息服务、资源优势融合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打造文化与旅游消费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除几个知名景区外,新疆各地旅游服务设施普遍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服务水平较低;特色旅游酒店、高星级酒店及高品位的特色休闲场所较为缺乏,对高端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游客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停车场以及公厕等配套设施仍不足,旅游交通标识还不完善,这也影响了自驾游客的满意度。虽然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公交基础设施,尤其是从机场、火车站、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到主要景区以及酒店之间的交通换乘尚未实现无缝对接。山地应急救援体系与游客安全教育体系等基础设施保障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目前尚处于初级开发应用阶段,信息化与智慧化程度不足,旅游要素的整合程度与功能应用场景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此外,新疆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仍不健全,景区、旅行社、餐饮、酒店等标准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深化。新疆旅游服务标准缺乏现代旅游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标准内容简单、针对性不强,而更需引起重视的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旅游标准推进实施难度较大,旅游标准贯标率较低。

(四)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程度不高

新疆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与文化资源,也有支持其发展的相应政策,但由于对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特别是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丝路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挖掘不足,没有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导致缺乏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产品和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产品。[13]文旅融合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效益,但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新疆旅游文化消费水平低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市场发展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旅融合不深,这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文化品牌效应不突出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在品牌效应不强、宣传力度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空间分布不均匀;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需求。由于缺乏有创意的市场化开发,新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未能转化为文化旅游商品,例如,新疆具有较高知名度与文化价值的阿凡提、玛纳斯、麦西热甫、江格尔、刀郎、木卡姆、龟兹等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符号,由于缺乏有创意的市场开发,而未形成文化品牌。

(五)新疆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问题显现

旅游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疆乡村旅游在拉动就业、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疆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旅游扶贫效率与带动作用有待提升。乡村旅游扶贫仍有诸多制约因素:一是乡村旅游业形式单一。乡村旅游产业主要以城镇周边的“农家乐”为主,形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区道路狭窄,交通、餐饮、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较差;经营方式较为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品牌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无法提供精品化与特色性的旅游产品。二是缺乏资金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大多数以政府投资为主,投入机制较为单一。当前,新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而单靠政府的旅游扶贫基金难以满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开发需求。三是帮扶针对性不强,由于旅游开发缺少深入调研,部分贫困户的诉求与帮扶项目供给不匹配,针对性不强,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无法被列入旅游开发的范围之内,致使当地农民不能很好地参与利益分配。此外,由于农民普遍缺乏市场意识以及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旅游市场,致使他们很难将拥有的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四、推动新疆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一协调规划体系

政府在旅游供给侧改革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左右着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与强大的政府力量。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政策体制环境,因而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统一协调规划体系。做好《自治区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南疆丝绸之路文化与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等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完善新疆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与康养旅游等专项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指导各地区明确旅游市场定位、发展重点和主要旅游线路产品,构建差异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统筹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破除旅游业开发的行政管理障碍,进一步推动景区管理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条块分割等问题。有效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投融资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与杠杆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引导社会与民间资本的投入。

3.围绕总目标,建立旅游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立新疆旅游安保与应急指挥平台,加强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发布渠道建设,围绕知名旅游城市、景区及旅游线路,建立安全救援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健全旅游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减少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在各类安全事件中的损失。

(二)推动旅游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宣传营销模式

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旅游企业,推动旅游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1.推动旅游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产品的竞争,而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是当前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旅游企业应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实现产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要素的有效配合,推动旅游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当前应以改革为契机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加快现有5A级景区的转型升级,推进喀纳斯、天山天池、葡萄沟等5A 级景区聚集更多旅游要素,丰富旅游产品、增加体验内容。同时要适度降低门票价格,不能仅停留在“门票经济”时期,应建立多方共享的利益分配格局,引入社会资本推进重点领域投资,形成民营、国有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2.紧贴市场需求,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景区协同”的原则,依托核心支撑景区自然景观及特色民俗文化,培育差异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有效引导旅游要素规模化发展,尤其是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精品景区为支撑,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创新宣传推广机制,形成稳定的新疆旅游整体形象和宣传营销体系,精准分析重要客源市场消费行为规律与特征,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与线下、官方宣传与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站、微信、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在宣传营销方面的作用,推动区内旅游企业与携程、去哪儿、途牛、同城等OTA在线旅游服务网站的合作。

(三)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

1.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传统旅游发展思路将旅游六大要素中的“游”作为唯一核心要素,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旅游六大要素中的每一项都变得重要。因此,新疆旅游业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旅游要素集聚发展、立体化交通网络以及公共服务健全的旅游集散体系,推进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引导喀什、克拉玛依、阿勒泰、伊宁、库尔勒等地培育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厕所革命”新三年的计划改建厕所。加大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优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三小时旅游经济区,切实解决“旅长游短”问题,同时要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从火车站、机场、客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到主要景区之间交通换乘的无缝对接。

2.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提升人性化、细致化、个性化服务,开展自驾游景区、旅游风景道以及酒庄旅游等新业态的标准化试点工作,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将旅游标准化纳入旅游质量监管体系,稳步推进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服务等级退出制度,持续开展景区、旅行社服务质量以及星级饭店的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旅游标准化评估与信息发布,引导企业更好地贯彻实施旅游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更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

(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文旅融合业态。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夯实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基础,面对旅游发展新业态,还需运用新理念、新构想,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尤其是要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要加快新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创新文旅融合业态,推动“旅游+文化”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引导文化旅游融合朝着特色化与差异化的目标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

2.大力实施新疆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当前,文创产品、旅游演艺剧目、旅游线路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重点。在文创产品方面,要强调民族特色、审美性与实用性,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在旅游演艺剧目方面,着重挖掘民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文化内涵,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在旅游线路方面,着重打造文化探险和古丝绸之路线路,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性开发。要以中华文化为依托,讲好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和优良传统。实施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在民族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意识,将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扩大文化品牌的溢出效应,延长品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文化消费的范围,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在稳疆富民、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1.结合旅游兴疆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新疆乡村旅游。发展新疆旅游业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功能,将旅游业发展成带动能力最强造福百姓最广的富民产业。坚持用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带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服务中,加大旅游就业富民培训的力度,探索现代旅游业与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利用好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统筹用好扶贫资金与旅游发展资金,推动建立旅游与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民稳定增收。[14]

2.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农村开发集休闲、观光、康养、徒步等多种消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竞争力。加快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引导农民建设精品观光园、采摘园、星级农家乐、民宿等。同时以“旅游+农业+电商”为切入点,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利用旅游业为农产品销售引流,在景区及其周边开展产品陈列、产品体验与网店二维码植入,搭建起优质农产品O2O销售平台,不断拓展“新疆礼物”旅游商品市场,让贫困农民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实现旅游消费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赢得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认可程度的最大化。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受是一种全方位的,游客也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负面印象,进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宣传人。因而,要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新疆旅游形象,发挥好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构建“人人都是新疆旅游形象大使,人人为新疆旅游发展出力”的局面,为旅游兴疆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环境、凝聚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旅游业供给新疆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