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玲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疫情全球持续蔓延,服装消费需求停滞以及多国航线关闭导致物流不畅,出口货物出运严重受阻等非预期的状况出现,已经复工复产的纺织服装业出口形势急转直下。疫情全球爆发,导致国际市场恐慌,对此次疫情的持续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对海外客户来说都不确定,美国、欧洲等客户大量取消或推迟订单, 3月中下旬以来,工厂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从“愁复工”转变为“愁订单”。综合对行业企业调查及重点企业交流反馈情况,宁波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目前的状况如下:
3月中旬以来,因疫情蔓延,85%以上外贸企业纷纷接到海外客户停单或退单通知,约20%左右订单取消,纺织服装外贸企业陷入缩产或停产的困境。这种困难表现为两种状况:一是中小生产加工型企业遭遇停单或退单,企业生产缩减或停工。二是部份原有订单仍然饱和的大企业,存在因供应链上游企业纱线厂和面料厂也受到疫情冲击,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甚至中断而影响本企业正常生产的困难。此外,还有不确定的情况是少部分企业目前虽然没有停止生产,但是到目前为止,今年5-8月份订单还没有确定,与往年相比,后续生产能否正常进行预期不乐观。
订单被大量停滞或取消的更深影响是疫情期间外贸企业资金链承压,回款困难和现金流不足是最根本的困难。由于目前停单、退单、毁约等现象频出,直接导致企业库存积压;有的企业出口货物堆积在港口无法出港,资金占用量以及资金周转压力倍增;除此之外,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快速回落,年前采购原料的企业损失较大。
疫情爆发后,国内企业无法复产复工,担心交期延迟。经过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努力,截至3月28日工业企业复工率持稳。从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看,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为98.6%,人员平均复岗率为89.9%,中小企业复工率已达76%。然而,如今企业复产复工了,订单却被取消。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压缩经营成本而被迫“放假”或减少工作时间。何时回归正常,取决全球疫情防控的效果和经济恢复的程度。没了订单,但一定规模的人力资源仍然要维持。否则,工人流失会导致重新开产需要重新招聘或又可能遇到用工荒。要维持一定的生产人力资源,工资、社保等人力成本支出给本就不宽裕的资金更大的承压,之前为了复工复产不惜重金包车包机接回来的员工,留下难去也难,企业进退两难。
2019年,宁波市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1147.36亿元,其中内销产值827.03亿元,全行业内外销产值比为72:28;出口重点子行业是纺织服装、服饰业,其内外销比为62:38。全行业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20.32亿元,占宁波市全部规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的9.73%,综合全行业和重点子行业来看,外贸出口仍然占着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成份。
随着全球疫情爆发,海外需求受到抑制,“黄金月”被迫按下暂停键,疫情冲击了“金三银四”的纺织服装出口旺季。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98.35亿美元,同比下降20.0%。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137.73亿美元,同比下降19.9%,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160.62亿美元,同比下降20.0%。从服装外贸行业的运行规律来看,一般自9月开始再进入旺季,头年的12月份以及第二年的1月至2月份是高峰期,客户会提前下单。就目前欧美疫情蔓延之势,预计接下来到8月,甚至10月份以后才能得以缓解,服装外企业预计整体订单损失将超过50%以上。2020年,预计宁波规上纺织服装外贸出口额减少或达170亿元,出口对纺织服装行业增长贡献将减少15百分点。
宁波纺织服装产规模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及测算,行业存有近万家企业。2019年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812家,中小企业数量占比约90%。存量中的小企业多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生产加工型,一部份是直接为海外客户代工的生产厂,另一部是本地头部企业代工厂。海外客户代工厂因停单和退单会直接停产,本地头部企业的代加工厂,会由于头部企业订单不足出于自保而取消代工合作业务。受此次疫情影响使原本3-5年内发生的行业变化在短期内席卷而来,加速行业洗牌。部分缺乏资金实力、品质相对欠缺,以及核心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未来将有一批企业迈不过疫情坎,一定规模的倒闭潮难以避免。
一是生存第一。全球疫情爆发,难有一个国家和企业独善其身。企业该如何自救?首要做的是企业存活。一方面,争取时间和力量完成现有订单,尽可能按时交货,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观念取向,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推进外贸企业进社区、进步行街、进广场、进商场、进超市、进平台等线上线下配套活动,提高线上交易能力,拓展销售渠道。再者,用好用足政策。为减轻疫情影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稳经济、稳出口,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融资、社保、税费等负担的政策举措,企业一定要领会好、利用好各项政策,真正获得政策助力和实惠,渡过时艰。
二是靶向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当前,已出台的各种“反衰退”的增长政策以及中央和市地支持中小企业的系列政策,多数来讲对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纺织服装而言,获得政策扶持的门槛较高,政策惠及难以实现。工信部披露的数据:201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它们仅占用中国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0.7%,却贡献了全国43%的外贸(上升为最大进出口主体)、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如果中小企业死了,大规模失业潮必然发生,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建议靶向实施惠及纺织服装中小企业政策,并且充分利用“8718信息服务平台”详解政策,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指导中小企业领会政策,促进政策利用最大化。
三是头部企业发挥引领协同优势。发挥头部企业资源、渠道优势,协同供应链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平台型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互联互动,促进产业链企业互相携手,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的布局与整合,提升竞争优势,共渡难关。
一是危中寻机。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快速响应能力的大考。在疫情面前,企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开发能力、快速响应能力、企业承受能力等方面是否坚实?疫情导致市场消费发生什么变化?疫情让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哪些改变?甚至产业链也需要重构?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这都是创新刻不容缓的问题。纺织服装企业要把握好后疫情带来的机遇。企业要在转型升级、品牌建设、智能化制造、快速响应供应链、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人才引进和培养、商业模式变革等等方面进行战略谋划,蓄力储能,待疫情稳定整装出发。
二是长期规划精准施策。从疫情爆发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来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几乎确定,短期内市场形势难以对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形成支撑,纺织服装上下游市场实质性转好还待时日。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促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海外,纺织服装产业链向东南亚、东欧、非洲转移加快。疫情期间,美国试图提高美国市场准入门槛。疫情后,美国会进一步压制相关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当前全球化正在逆转,产业链也需要重构。从全方位、多维度的视角审视疫情带来的冲击,积极引导产业把握好产业变革机遇,引导产业布局国内外的产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布局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纺织品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国际区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