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在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定义上,我国学界尚未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明确的界定,因此,为全面地理清创业机会识别的主要特征及内涵,必须从创业机会的层面出发。在创业机会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我国专家及学者从创业机会内涵、创业环境、创业者及创业机会等三个层面出发,全面揭示了创业机会演化与形成的过程,并指出创业机会既存在物质世界,也存在人类的主观世界。它是两种模态的叠加过程。简而言之,创业机会是形成于市场活动中,需要人类创造或发现、改进及评估的商业机会。在高职艺术专业创业机会识别层面,通过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能够有效推动艺术教育向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层面转变,从而使高职教育更加满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在调查问卷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笔者主要应用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文献研究,笔者在全面汲取西方国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通过结合我国语言环境的方式,对西方已成型的问卷框架,进行本土化改造。其次实地走访拥有创业成绩的创业者,并获得与问卷规划相关的建议及意见。此外,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本文以拥有成功创业经验及缺乏创业经验或创业失败的高职艺术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对比,探析影响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弱联系与强联系的网络度量表机制,将影响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变量进行度量处理。首先构建强联系体系。即根据学生自身的创业情况及学习情况设计问卷内容,并用1-5分表示调查对象对问题的认同度,其中5代表完全同意,1代表非常不认可。例如,(1)我同亲戚和家人的关系非常好;(2)我与同学的联系较为紧密;等。其次,构建弱联系体系,即通过问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商业机会识别能力,同样以1-5分的形式来表达学生对问卷内容的赞同程度。譬如,(1)拥有充足的创业经验或创业知识;(2)拥有勤工俭学的经验;(3)已经与现代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商业联系等。最后,创业机会识别的度量。西方专家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度量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能够通过学生在陌生行业或跨行业的创业活动中,利用机会识别的方式,描述学生的自觉能力;利用学生对商业机会的洞察力、警惕性及敏感度来描述识别创业机会的警觉性。根据上述专家的度量方法,笔者利用以下调查问题对其进行描述,认同程度依旧以1-5分来表示。(1)虽然没有行业从业经验,却依旧能够识别出全新的商业机会或渠道;(2)在取得成功的创业活动中,我所识别的创业机会间缺乏明显的关联性。(3)已经识别出商业机会,并展开相关的调研工作。(4)我拥有识别创业机会的敏感性与警觉性。
首先在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本文利用EXCEL与SPSS软件对不同问题的出现频率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发现学生与家人及亲戚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均值是4.76。由此可见学生与家人亲戚间拥有较强的强联系网络。其中完全不同意占比2.7%,频率4次。不同意占比8.5%,频率20.完全同意占比56%,频率50,同意占比23%,频率30。其次在学生与同学间的弱联系层面,笔者通过充分考察学生与同学间的社交联系,能够发现拥有创业成绩的学生与同学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均值为5.667。而缺乏创业经验或创业不理想的学生在与同学的关系层面上,均值较低,为1.242。由此可发现学生的社交网络构成社会强联系体系的重要基础。其次,在学生与现代企业的关联性上,拥有创业经验或创业成功的学生,通常与现代企业拥有频繁的商业来往,占比53%。而创业失败的学生或普通学生在此方面的比重较低,约为0.1%。而在创业行业关联性层面,选择非常赞同的学生占比37%,而表示不存在任何相关性的学生占比63%。其中创业成功的学生在关联性选择上的均值为6.23,即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创业经验进行创业。在商业机会识别层面上,14%的学生表示拥有良好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及敏感性与警觉性。其中创业成功的学生占比78%。
根据实证调查数据能够发现,影响我国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网络、创业经验及创业敏感性。其中从学生与现代企业联系、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等层面,能够有效体现出创业经验对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作用。而从创业关联性与调研能力等层面,能够发现创业机会敏感性与警觉性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也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发展作用。因此在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经验、社会网络及创业敏感性与警觉性的培养力度。首先是创业经验,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创业基地的方式,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及实干家,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其次,在社会网络层面,院校应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思政教育及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通过社会网络,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意识。最后是敏感性与警觉性,根据创业机会的概念界定,能够发现,创业机会通常是存在于商业活动及学生主观世界的,然而无论创业机会的存在形态如何,其根本是市场需求。即学生要利用当前的专业知识,明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探析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从而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创业体系。亦或者,从主观层面上出发,预测未来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析影响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从而重新解构并重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