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服热”背景下的汉服文化内涵

2020-02-22 15:39龚慧淋胡高阳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服服饰内涵

龚慧淋,刘 文,胡高阳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衣食住行,衣为首。着衣不仅可以避寒取暖,还可以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自猿人的兽衣以来,衣服的种类便是各式各样,变化多彩,因而服饰成为历史文化发展见证者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汉服”即为中国人数最多民族——汉族的历代服饰统称,其文化内涵浩如烟海,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1 何谓汉服

“汉服”之“汉”同“汉族”之“汉”,并非单指特定朝代——汉代的服饰,而是包涵从黄帝至清末时期,以汉族的主要住所为基础,围绕“华夏·汉”文明,经历自然演化形成独有的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体系。

2 “汉服热”的兴起

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布织成的服饰;黄帝时期出现了冕冠,服饰体系也随之逐渐形成和发展,直到商朝确立了衣冠制度;秦汉统一后汉服也逐渐趋于一致;直至清朝末年,汉服虽已拥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但因清朝制度与近代鸦片战争的影响,满族统治、国门开放、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得汉服逐渐退出了国人主流的服饰体系之中。

2002年《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汉服热”的开端;2003年民间人士王乐身着汉服上街,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汉服和汉文化爱好者的大胆效仿,以此掀起了“汉服热”的高潮;2007年汉服在政委委员会叶宏明和人大代表刘明华的提议下步入全国两会议案;201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微博上发布“华服日”活动。由上可见“汉服热”在汉服爱好者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下从曾经的特定群体、特定场合发展至如今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其中包括日常穿搭、特定节日的团体活动,如知名作家方文山发起的“西塘汉服节”以及各社交网络上相关内容的展示和宣传。“汉服热”不断扩大、发展的局势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国人对汉服背后所蕴含文化内涵的认可和欣赏都在逐渐上升。

3 “汉服热”折射出的汉服文化内涵

3.1 审美文化——汉式美学

汉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辗转、沉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独特审美文化—汉式美学。数千年来汉式美学的基调从未随时间推移而飘忽不定,一直崇尚天人合一,主张飘逸含蓄之美。

3.1.1 形制之美

汉服随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服饰系统,尽管不同朝代的服饰特征存在些许差异,但自始至终国人的审美文化都是较为统一的,所以即使历史悠久依然维续着共同特征。

汉服崇尚天、地、人,三者合一之美,强调服饰与人体之间的舒适度。一直以平面结构造型与直线结构裁剪方式为主,有别于西方崇尚表现人体线条美的立体裁剪。“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宽广衣袖”和“隐扣系带”都是独属汉服的特性,并且各蕴含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上衣下裳”是汉服历经数千年岁月依旧保留的特性;上衣四幅以应四季,下裳十二幅则应十二月,表达古人对天地之道的遵从。“交领右衽”源于中国“以右为尊”的传统理念且领口是呈对称、直角相交状,象征地道方正,表达了端正、不偏不倚的传统道德理念。“宽广衣袖”之袖即圆袂,寓为天地方圆之天圆,表达了对灵动飘逸形式美的追求,暗涵从容大度的文化思想。“隐扣系带”兼备实用性和装饰性,该细节诠释了顺应自然,表明了对自然的尊重。汉服整体映现出了天道圆通、身合人间的正道。

3.1.2 纹饰色彩之美

(1)纹样

汉服中的纹样大多来源于自然事物,被广泛运用于服饰之中,图案、花样的装饰让汉服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文化魅力。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美化、升华,通过丝织等工艺使各式图案饰于服装;无论是从形式还是表达方式上看汉服的图案样式都极具象征意味。如单独图案中的葡萄多子、富贵牡丹和松鹤延年等自身特征显著、形象突出或谐音相似的都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宇宙日月、吉祥鸟兽为主的具备完整题材的“十二章纹”不但明确标志官员等级而且各有文化来源和象征意义;云肩花纹等特殊位置的纹饰可起到修饰人体身材比例的效果,使汉服在整体审美上更具飘逸之感。

(2)色彩

色彩在满足装饰效果的基础上还彰显着汉服文化内涵。数千年前古人通过探索自然,总结、积累、归纳形成一套独有的色彩理念体系。在“五色”——青、赤、黄、白、黑的基础上结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再融入礼仪、宗教和哲学等思想,不断延伸、发展建立成了汉式色彩体系,成为汉服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如象征效法乾坤之道、具有明快之感的黄裳和深沉的玄衣搭配不但实现了色彩上的互补还传达出含蓄不失热烈的审美蕴意,给予人乐观进取、积极奋进的审美感受;不同季节也有对应的色彩:春着青衣、夏着朱衣、季夏着黄衣、秋着白衣和冬着黑衣,以此体现“五色”和“五季”相生相息的自然规律。

除汉服纹样、色彩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外,其间的制作工艺本身也极具文化内涵。染色涉及染坊、染色技巧;图案涉及刺绣、印花工艺等,这些工艺都与传统甚至现代纺织工艺息息相关,其间数十项工艺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受保护的中国工艺文化。

3.1.3 配饰之美

汉服配饰多式多样,涵盖了珠花、步摇、冠和玉佩等随身穿戴的服饰品。配饰也是汉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之一,如“君子必佩玉”借玉昭示君子之美德;因巾帽让女子的美貌得以展现,表达了女子对解放个性的向往;幞头表明官员阶级身份。

由上可以看出,象征手法是将文化内涵赋予服饰本身及服饰设计的重要手段,它们与汉服形制构成传达汉服文化的载体,代表了汉式审美,彰显出汉服寻求天然之美而表现出的飘逸含蓄之美。

3.2 传统文化——“礼”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小指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泛指一切章程甚至是高于一切章程的伦理。

在我国传统节日、典礼中对服饰、礼仪都有严格的要求,直至今日许多传统还依旧在延续。“百善孝为先”,丧葬礼仪是极为重要的凶礼,根据周朝礼制以亲疏关系为依据将丧服分为“五服”。“披麻戴孝”是因丧服基本为麻布制成,纯彩色具有娱乐、轻浮之意,故双亲逝世之后儿女不可以穿着纯彩色服装,自清朝的“阴从阳不从”规章制定后办丧事可以遵循汉服礼节。“冠礼”和“婚礼”皆为古代汉族族人必将经历的节日,在这些礼节中对于服饰中的形制、色彩和配饰等都有特殊要求且各具象征意义。现今随“汉服热”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成人礼和婚礼上会采纳汉服礼制。

在《春秋繁露度制》中,董仲舒写到圣人为了提防小事制定了礼节制度,因而贵贱有别,服饰有别,表明服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可使长幼有序、百姓间谦让不相争斗。儒家认为服饰除实用、审美功能之外更因突显礼乐教化功能。人的道德品行会映射在人的衣冠上,古代里华丽的衣饰只有品德优良的正人才可穿戴,如个人的品行与服饰不相符就会被人耻笑。汉服在古代更多的是直观、明确的反映了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服装、服饰上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

3.3 文化自信——具有中国符号的文化

文化自信的提高是对文化内涵肯定的表现之一。服装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方式,汉服即是一个极具中国符号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日,拥有独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而“汉服热”的兴起就是我国文化自信加强的表现之一,汉服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的良好载体,也是向世人呈现中华文明的良好选择。有了足够的文化自信之后,我们才能更加真诚地深入发掘我国文化内涵,将更多具有中国符号的文化展示向全世界,此举不但有益于发扬汉服文化甚至是华夏文化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总结

透过汉服,我们能够发现形制、色彩和配饰之美,从而发掘审美文化、传统文化——“礼”和具有中国符号的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明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识到汉服不单指服装本身,还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象征;我们不仅要传承发扬汉服文化,更应该学会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创作更多真正代表民族的作品。

猜你喜欢
汉服服饰内涵
动物“闯”入服饰界
活出精致内涵
汉服新“江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上台说汉服
内涵漫画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