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虹 倪红卫 陆秋方 庞兆智 / 文
2019年,上海汽轮机厂(简称“上汽厂”)在争创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的过程中,回顾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结合67年的企业发展史,对我厂企业文化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文化,包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益文化、“万众一心,爬坡登峰”的团队文化、“追求卓越、永做一流”的卓越文化、“海纳百川、从一做起”的基石文化。
上汽厂前身是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下属的通用机器厂。195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成立发电设备制造基地,我厂被指定试制电站汽轮机,8月30日正式被命名为“上海汽轮机厂”。“一丝不苟”在企业质量文化中并不少见,但对我厂来说,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汽轮机是在高温、高压工况下高速运行的庞然大物,但它的加工精度确实是以“丝”来测量的,高精密度才能保证高可靠性。汽轮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影响千家万户的用电甚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追溯“一丝不苟”的来源,因为它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成语,而是沉甸甸的体现产品含金量的庄重承诺。
上汽厂试制工作之初,由于对汽轮机了解不够,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足,进展并不顺利。档案《1953年度6000千瓦汽轮机工作总结》中披露:“质量严格要求之下,废品率增高,废品率增加影响了车间计划,还有图样之误差,工人同志工作时粗心大意,大部分均为工废、料废……”
1954年9月,一机部对我厂试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调研后,专门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汽轮机试制走弯路的问题。黄敬部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并两次来厂蹲点共三个多月。黄敬部长在蹲点时强调:“党要我们发展近代工业,现代化的汽轮机转速高达3000转/分,每一个零件都要达到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一丝不苟地去掌握它。一个革命者要求一丝不苟地学习,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地工作。”全厂职工学习黄敬部长关于产品质量必须“一丝不苟”的指示精神,遵守制度,遵守纪律,遵守工艺,认认真真、规规矩矩造汽轮机。“一丝不苟”成为上汽厂制造汽轮机的座右铭、质量理念、企业精神和文化基因。1955年5月新华社记者《为了掌握制造汽轮机的技术》这样描述:“老技工在加工叶轮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了好久,人也慢慢瘦了下来。在试制二千多个叶片中的第一个叶根时,技术人员和铣床工人经过了十六个白天和黑夜的试验,连续失败了十九次才铣制成功。”厂史中类似的描述很多,主轴加工、翻砂铸造等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许多工种都涌现出不少工匠级人物。捷克专家表扬说,产品漂亮,够得上进展览会。
在“一丝不苟”精神指引下,上汽厂于1955年4月9日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电站汽轮机。5月3日,通过了一机部组织的评审团的评审鉴定,被评为优质产品,安装于淮南田家庵发电厂。该机组超期运行30多年后退役,如今屹立在上汽厂文化中心广场,成为宣传质量意识、弘扬质量文化的宝贵财富。
据1956年12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试制第一台六千千瓦汽轮机,整整花费了二年多时间、二十三万多个工时。材料消耗也多,以叶片的不锈钢来讲,一台汽轮机就用了三台的材料。”“一丝不苟”是我厂制造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时走了很长一段弯路、付出巨额学费、经历沉痛教训才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它不仅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问题教训的提炼,来之不易、格外珍贵。六十多年来,上汽厂忠实地复制“一丝不苟”,以保持汽轮机高质量的基本特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也保留着“一丝不苟”的基因。
企业有文化底蕴,发展才能有底气。粉碎“四人帮”后,工厂拨乱反正,恢复检验科设置,恢复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宣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1978年,时任厂长参加了全市14万人出席的“上海质量月动员大会”,从此拉开了我厂质量管理工作的序幕。以后企业领导虽变,但质量的接力棒一直代代相传,历任领导励精图治、初心不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得以继承、发扬、光大,“一”文化的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传承、弘扬、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行业经济发生下滑和生产困难,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当时上汽厂还是万人大厂,时任厂长提出“瞄准国际水平,万众一心爬坡”的口号,指出“人家在滑坡,我们要爬坡”,要求团结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调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咬紧牙关,度过难关。同时,以“生命在于运动”诠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断提出创奖夺优的目标,使企业一直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企业主导产品先后成为上海市优质产品、上海市优质赶超产品、机械部优质产品,还获得汽轮机行业唯一的国家优质产品金牌;企业获得上海市和机械部的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许多荣誉,并成为首批国家质量管理奖试点单位,随后,上汽厂提出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万众一心爬坡登峰”的更高目标。如今,“万众一心爬坡登峰”八个大字还高高悬挂在企业正门上方。
在国家停止评奖评优活动后,上汽厂丝毫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1992年,上汽厂在与巴基斯坦洽谈出口30万千瓦汽轮机合同时,尽管产品质量优良,并提供了国家优质产品等许多荣誉证书,但对方仍然要求与我厂合作的美国某公司出具担保。该公司开出了20万美元的担保条件,相当于当时全厂员工的月收入总和,而且要求在后续出口中,仍然出具相应的担保。
上汽厂在十多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质量手册几易其稿。1993年1月6~8日,上汽厂接受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的初审;3月26~28日接受正式审核;4月,获得SAC认证审核后国内颁发的第一张在国际上具有同等效力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编号为0193A001)。当年出口机组的订货近3亿元,开创了我国30万千瓦等级大型发电设备机组打入国际市场的先例。
1995年,上汽厂与国际著名企业美国西屋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1999年,西屋公司将股权转让给德国西门子公司,上汽厂成为中德合资企业,但一直以中方管理为主。当时的质量方针为“跟踪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实现五个优化:采用国际标准,优化产品质量;狠抓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加速技术改造,优化现场环境;满足顾客需求,优化销售服务;突出质量管理,优化整体素质”。各项工作走在行业前列。2004、2007年我厂两度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组织”的荣誉。
文化决定企业的未来。做大做强靠战略,基业长青靠文化。2007年,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汽厂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轮机开发系统,汽轮机作为“大国重器”,曾创造20项中国第一,产品遍布全国及世界多国;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产量保持世界第一;首创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技 术,创造了火电煤耗、效率新的世界记录;曾多次获取国家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上,上汽厂努力追求卓越,勇于探索,在原有两版《企业文化手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命:能动全球工业,智创美好生活;愿景:成为国际第一梯队的透平产品制造商和服务商;价值观:匠心卓越、价值创新、合作共赢、成就客户。伴随着企业文化体系的日益成熟,宣传栏、黑板报、道旗等带“一”的标语随处可见,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及“凡事有章可循,一以贯之;凡事有人负责,一丝不苟;凡事有人监督,一视同仁;凡事有据可查,一清二楚”的质量管理理念等。
在企业文化体系基础上,上汽厂又搭建了“一”文化“精”管理的上海汽轮机厂“卓越大厦”。秉持战略导向,通过战略制定,确立战略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部署,使战略和战略目标具体化,转化为实施计划和关键绩效指标。战略“扎根上海制造、创新转型发展”,路径“锤炼上汽品质、打造超级用户、赋能智慧透平、专注创新价值”,目标“技术领先化、服务规模化、产品智能化、制造精益化”,并配置人力、财务、信息和知识、技术、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六大资源予以实施。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汽厂以“双动三智”顺应市场发展。“双动”即顾客驱动、四机联动(火电、核电、燃机、工业透平);三智即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以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推动追求卓越。企业识别了12个关键过程,辅以体系保障。除通过认证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外,推行八精过程管理模式(励精图治的领导战略体系、养精蓄锐的人力资源体系、精诚所至的市场服务体系、精准高效的信息知识体系、精湛卓越的技术研发体系、精敏协同的供应链体系、精耕细作的生产制造体系、精打细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落实。
此外,上汽厂建立了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支持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部署,促进战略和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推动改进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党员岗位承诺活动和群众性改进创新活动为基础,通过企业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万众一心、爬坡登峰,追求卓越、永做一流”和文化战略“海纳百川、融合创新、从一做起、追求卓越”相互呼应,确保文化落地、战略落地。
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支撑,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行化于效,关键是落地。如何落地?从一做起、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能成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能成就不平凡。为此,我厂学习标杆和竞争对手的先进经验,认真倾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的声音;认真吸收来自员工、投资方、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社会等不同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汽轮机、燃气轮机、核电汽轮机、工业透平等不同产品的要求;认真开展来自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安全、环境、质量等各方面的风险管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全国第一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经过27年的发展,上汽厂已经获得包括质量、武器装备以及两化融合等10项管理体系证书,并以此为基石,结合卓越绩效标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探索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管理体系。而为建设“上汽美好家园”、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正能量,我厂试点将关键绩效指标(KPI)与目标关键结果法(OKR)有机结合,寻找适合部门工作特色及人员队伍的激励模式等。
卓越大厦不是一日建成的,上汽厂要打造卓越大厦升级版,继续推行八精过程管理模式和六精资源管理模式(精锐的人力资源、精细的财务资源、精准的信息和知识资源、精湛的技术资源、精良的基础设施、精诚的相关方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之“道”。我们相信,随着“一”文化的深入人心,企业的发展成果也必然带上“一”文化烙印,不断开花结果,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