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建筑企业大多实行粗放式管理,重视市场管理、项目管理,而财务管理尤其是税务管理大多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手段,财务管理的作用倾向于核算项目盈亏、反映公司业绩,倾向于服务管理层;财务管理对决策及运营的管控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而税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仅被作为税务申报的工具,管理作用未得到重视。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虽已认识到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区别,但多年以来养成的思维习惯、处理方式却很难得到改变,流转税的管理思维要比营业税的管理思维复杂的多,流转税管理得当与否影响着企业业绩,而目前的建筑企业财务人员面对增值税的复杂状况,疲于应对,大多时间都用来处理日常的税务工作,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把控不足,未能全面深入的研究税务管理并将其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往往是财务高管懂业务,却不实际处理业务,税务人员处理税务问题,却不参与业务环节。
集团型建筑企业目前面临的很大一个现实问题是税务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精通税务政策,熟悉我国税务管理体制,且具备一定财务及管理知识的人员却少之又少,税务岗多被当作新入职员工的历练之地,集团型建筑企业并未能形成企业特色的税务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不健全、不清晰。
税收政策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实现一段时期的社会或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包括税收实体政策、税收征管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行业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反映着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需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来研究整理,唯有对政策的全面把控,才有可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提高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目前建筑企业集团对税收相关政策的研究并不透彻,税务管理管控风险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已得到充分重视和认可,各种财务软件层出不穷,也已十分成熟,但税务管理软件却仍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尤其是建筑行业,项目部、分支机构错综复杂,发票经办人众多且层次多样,发票管理多依靠人工登记,工作量大且易出问题;随着电子发票的逐渐普及,税务管理信息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目前市面上的税务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发票管理、税金申报功能,基本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的操作需求,但对于建筑企业集团来说,体量大,情况复杂,难以满足要求,建筑企业集团最好的选择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款契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税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多功能信息化软件。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税种立法日益增多,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建立起了纳税人信用评价,对税收违法行为,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纳入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要想可持续性的发展壮大,就必须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2018年5月,国地税合并,打破了传统的国地税分税制的税收征管模式,开启了信息互通、大数据整合的“互联网+税收”征管新模式。该模式采用统一的办税标准,工商登记、银税直联、社保个税、工资薪金全面联查,税务稽查改革全面深化,数据标准化使得税务稽查更加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效能。这就对企业的数据整合、数据统一提出了要求,要求企业集团高效整合内部资源,进一步实现财务规范化,要求税务数据、财务数据及各项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税务部门广泛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了现代化的新型税收管理体系。2019年3月底,国地税并库版“金三”系统在全国正式上线,这标志着集成统一的税收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税收治理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上的不断提升。面对这样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企业集团也应研发上线自己的税务管理软件,不断提升税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形成新时代的新型税务管理模式。
企业税务管理架构的建立与完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公司整体架构、领导思维、公司战略等,就建筑企业集团来说,公司整体架构或按照区域划分,或按照业务范围划分。目前税制下,建筑施工项目多实行属地化管理,即施工所在地税务局对项目税金拥有征纳权,所以区域分公司的设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区域分公司的设立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建筑企业集团原本的组织架构模式,尤其是对原来以业务范围来划分分公司的企业集团,税务组织与公司内部管理架构交叉重叠,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所以,税务管理架构的完善也要求公司组织架构的适时改变。
建筑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架构可隶属于财务部,但必须有专人专岗,应包括垂直与水平两条线,垂直线条主要包括:总部税务管理部门,子分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以及各项目税务专管人员。水平线条主要包括总部税务管理部门下设2-3名税务岗,各子分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下设1-2名税务岗。
总部税务管理部门主要集中精力制定集团税务管理战略、负责全集团税务筹划、税务风险防控、税务稽查应对等工作。子分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分公司日常税务管理,发现税务风险,按照集团税务管理战略制定子分公司的税务管理举措,重大涉税事项向集团报告,并能共商处理措施。项目部税务专管人员,不要求具有财务或者税务专业知识,但应当熟知集团及子分公司对项目税务管理的各项要求,并能发现项目运行的税务风险,负责监管和审核项目日常的发票及有关税务事项,并汇报给子分公司税务管理部门。
此外,总部及子分公司主管税务管理的领导应当是有一定职位,能够直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有充分的税政研究,有一定管理经验,对企业集团状况有充足了解。总部及子分公司的税务岗,至少应有1名负责日常业务,1名负责税政研究。
纳税政策的充分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研究,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必要手段,也是税收策划的前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同,纳税事务复杂程度不同,纳税过程中所依据的税收政策与法规也不同,因此,纳税政策管理应依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未来发展目标等有针对性的收集与整理适用于本行业、本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经济政策法规。传统建筑行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本身较少,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变革,装配式建筑、绿色智能化建筑等新型的施工模式不断兴起,这些模式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符合科技创新政策,属于行业领先技术,理应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照顾;此外,疫情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及其他相关部门也接连发布了多项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能否利用,如何利用,是建筑行业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纳税政策管理体制是企业税务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总部及各子分公司税务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相关政策进行汇编,在企业内部进行宣贯,全面准确的掌握和分析税收政策,及时随着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调整原有税务管理措施,适应新的变化,并将之系统的应用于税务管理实践,化解纳税风险。
1.公司成立的税务筹划。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立子分公司便成为一种趋势,但因建筑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子分公司成立时往往缺少税务管理的参与。事实上,不同的公司形式有不同的税收政策,经营范围上的一字之差可能就使公司分属于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行业政策,工商登记时的会计政策、核算模式影响着企业的税务核算和税收管辖权,所以子分公司设立时,税务管理的参与至关重要。要在成立之前,根据相应的税收政策先行策划是成立子公司还是成立分公司,是统一核算还是独立核算,甚至是注册地等都需要进行事先的税务筹划。
2.运营过程中的税务管理。税收产生于业务环节,要想更好的实现税务管控,必须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以及涉及的税种,以此来寻找可以利用的有利的税收政策,发现可能的税务风险。
对建筑企业集团来说,投标报价时需考虑预算价格是否含税,需考虑是否采用甲供,需选择项目计税方法,如采用新型施工模式(PPP、EPC等)的,还需进行不同阶段的涉税分析;合同签订时需考虑签订含税价格合同还是不含税价格合同,需考虑不同付款方式对纳税义务的影响,需考虑未来税率调整对合同造价形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考虑材料采购合同、劳务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的涉税条款,需考虑发票取得风险;结算环节需考虑各项甲供材料、甲方代付费用、甲方补偿费用、甲方奖罚费用等的涉税处理;融资过程需考虑债与股的税务政策差别,需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税务成本;股利分配环节需要考虑分配与否,如何分,需要选择使股东和企业利益均得到最大化的股利分配方式;股权变更、股权转让等需根据涉税政策选择更有利的方式。
只有将税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才能尽量减少税务风险,减少未来的税务管理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合法的税收利润。
税务档案管理是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样离不开税务档案管理体制的完善。税务档案包括:税务报表、税务申报数据、各项税务说明、税务预警处理记录等等。税务档案的管理标准应同财务档案一样,按年度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存入档案室。税务档案的整理不仅是为了留存资料,整理的过程不能仅满足于整理本身,更应该深层次的去挖掘档案整理所带来的效益。档案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分析的过程,对税务报表、税务申报数据的整理,能发现各项申报数据是否一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明显疑点;对税务说明及税务预警处理记录的整理和汇总,能够发现税务局关注的重点,也能够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析并研究举措进而改变。
建筑企业集团应将税务档案管理归入企业的重要档案管理,形成固定的制度,定期要求各子分公司将档案目录汇总交由总公司税务管理部门,总公司税务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分析,为企业集团加强风险管控,制定税务战略提供事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