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背景、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2020-02-22 06:30曹菊梅
实事求是 2020年6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曹菊梅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P5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景,体现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理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智慧光芒,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和造福全人类的宗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核心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相关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就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鲜明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3](P37)这是中国进一步明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 年9 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时更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4](P522)这是中国初步系统地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密、协作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依存、合作前所未有,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逆经济全球化却甚嚣尘上,世界经济陷于低迷,南北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公共卫生防疫、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上升,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是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面临的危机是共同的,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只有摒弃前嫌,不管国家大小、贫富,不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同舟共济、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好面临的共同难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应了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吁,完美地契合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和诉求,为破解当下和平与发展难题、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应对国际重大突发问题提供了正确方向,为人类文明、世界发展的走向提供了一种新可能。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可,体现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普遍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一国感冒,其他国家就有可能被传染。回看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20年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人类相互依存、报团取暖、命运与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表现出各自孤立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开辟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改变了各个国家、各民族相互封闭隔绝的状况,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世界历史的时代。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5](P16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人的发展为历史发展的核心,认为世界历史的价值就是实现个体的人和全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人类的理想社会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使用“共同体”的表述,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郑重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P44)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同体”的阐释主要立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仅着眼于社会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更是自觉地站在世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本质上,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今天,共同体理念和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人类生活中日益出现的分离主义矛盾及现实问题的共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素有“与人为善”“和衷共济”“患难与共”的美德,一贯秉承“义利统一”“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思想。“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治理的最高目标。以义为先是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也是中国处理外交关系长期恪守的基本信念。儒家主流思想的义利观,讲求“义利合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时不义之利“不苟得”,强调义为先。中国在处理自身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尤其对贫穷国家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和合共生”,既强调和谐统一,又坚持“和而不同”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一家”大同理想的愿景、演绎和传承。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渊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国际道义,充分顾及他国合理要求,倡导“一带一路”等,为世界贡献了各国共赢的中国方案。2018 年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明这一饱含着东方传统智慧的理念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既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应,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庄严承诺。

3.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使共同体思想日臻成熟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7]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要旨在于追求本国利益时需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树立相互依存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利益观、国际权力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其特质就是共同性:共商、共建、共荣、共赢、共享,就是以文明交流突破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弥合文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尊重国家主权,凝聚世界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促进人类和谐共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P58)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内涵的全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上升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倡议变为实践,成效日渐明显;由双边发展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同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要通电话时多次表达“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的价值要求。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中国对构建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理想,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美好愿景,受到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欢迎和鼎力支持。中欧数字经济协会主席鲁乙己给“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剂药方点赞称:“如果每个国家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必然会站在他人的对立面,那么,他的幸福就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有生活在一个可以分享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我们才能获得对人人有利的成果。”[8]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凝聚了世界各国共识,回应了时代要求,对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协调、共赢的方向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给出了中国方案。长期以来,“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认为国强必霸、必战,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打破“修昔底德陷阱”、反对独霸强权、主动变革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了一条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一伟大创举,让世界看到了全球治理的新思维、新路径、新希望,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经济全球化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应摒弃零和思维,树立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的理念。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9](P89)为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有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全球相互依存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是不可逃脱的命运,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

2.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了国际和平发展的新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和平发展势不可挡,公平正义定能战胜强权。作为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决践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策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结盟、永远不扩张,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普遍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国际秩序的维和者。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10]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演讲中全面总结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11]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已经同1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和立体化的和平发展外交格局。

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安全谋划了新思路。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为中国处理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哲学参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生命共同体,更是生态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要建设全球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人类同呼吸共命运、需要人类通力合作。人类自工业文明以来空前地消耗了地表和地下资源,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自平衡和自修复功能,地球的承载已达极限,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治理难题。在这一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当下,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模式正在使生态日益恶化的当下,我国始终倡导“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P50)总书记要求我们视山水林田湖草为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要统筹兼顾,要有大局观、世界观。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提供了新思路。

4.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策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来不屈从和惧怕大国与强权的压制,也从来不轻视弱小和落后国家,更不会插手别国内政,主张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就是要“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12](P306)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3](P194)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依然强调我们永远不称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承了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的精神内核,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发展创新。

2014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的《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 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中国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政策不动摇。”[14]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之时,2017 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演讲被喻为“冬日暖阳”,足以说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策略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肯定。他指出:“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15]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从对周边国家的“亲诚惠容”理念到对非洲的“真实亲诚”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尼泊尔抗震救援,再到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真诚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注入了中国力量,推动世界走向了合作共赢。

5.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实践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在于实践、行动、聚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团结一致、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伙伴关系、世界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永续、文明交流互鉴、生态和谐五方面全面布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绘就了宏伟的行动蓝图。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16]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履行大国责任,倡导合作抗疫,维护全球公共利益并向有需要的国家伸出援手,派医护人员、捐抗疫物资、献抗疫经验,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信心和中国担当。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