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芳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年级统编教材中的板块,设置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旨在提倡亲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将阅读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然而,笔者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师指导行为缺失。教师错误地认为“大人”就是指“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读给孩子听,至于家长们在家里是如何和孩子共读的,教师并不能得到反馈。二是教学指导目标模糊。教师以“齐读”的方式开展教学,认为学生会读了、读完了,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通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笔者认为,将项目式学习有效地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是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尝试。本文以一年级统编教材《胖乎乎的小手》教学为例,以“亲情”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共读活动。
一、基于教材资源,梳理“我的共读主题”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以教材为例子,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胖乎乎的小手》是“和大人一起读”中的一篇短文,它以“亲情”教育为主题,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质。全文篇幅短小而富有情趣,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笔者在教完《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让学生去找一找课本中还有哪些与“亲情”有关的文章,学生发现第四单元的《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这四篇课文都和亲人有关,它们贯穿着同一个主题——“亲人哺育我成长”。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可亲可爱的家人,都有哺育自己成长的经历。于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和学生达成共识,确定了本次项目学习的主题——“亲情”。
二、基于生活实际,拓展“我的共读内容”
选择贴切的阅读内容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阅读内容并不仅限于语文教材,还应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笔者根据单元主题,融入课外同主题阅读内容,以拓宽阅读的广度,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质的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目标不是在一篇课文、一节课里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落实。因此,笔者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推荐了一系列同主题的课外阅读书目,汇总成“亲情主题”共读推荐书目。
三、基于兴趣爱好,推荐“我的共读故事”
以项目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入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点燃”,产生阅读期待后,自然而然就会发生阅读行为。笔者在教完《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要求学生阅读5本关于“亲情”的书,先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以录音的方式传到钉钉群。学生围绕“推荐人”的角色,先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最后练一练,要求讲清楚故事的题目、内容和阅读感受,把握推荐时的表情、语气以及动作。学生不仅仅在课堂里学习,更把学习的触角延展到了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不断对照改進、达成标准,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录音作品,评选出十名“最佳推荐人”,每天中午请一位推荐人上台推荐。课堂成了“故事推荐会”,推荐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最佳推荐人”的推荐好在哪里。
此次以“亲情”为主题的项目式共读中,学生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阅读,不仅收获了一个个有趣的家庭故事,更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亲情的温暖与美好。这样的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养成。但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也会给教师带来诸多挑战。我们坚信,“项目学习”的研究和推广一定会促进“学为中心”“学有所值”的语文课堂构建,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悦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