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谷吉华 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云南省丽江市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充分融合,实现荒山变绿地、青山出经济的双重正向叠加效应,走出一条党建引领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的新路径,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绿色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全面打造“丽江先锋”。中共丽江市委立足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经过两年来的持续创建,金沙江流域3925 个党支部实现规范化达标,达标率99%,整顿提升了153 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创建省级规范化示范党支部12 个、“丽江先锋”示范点100 个、主题党日基地50 个,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有效提升,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丽江市被中组部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紧扣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特点,实施16个“书记领航”项目,全力推进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街城市旅游党建“三城联动”,织密织牢城市治理服务网格,建立12 个街道党建联盟,34 个社区联合大党委,44 个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居民小区党支部,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9674 人次,帮助解决278 个问题,以城市基层党建促城市治理、促旅游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全力锻造“丽江铁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大力提拔使用担当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聚焦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重”工作等,提拔使用处级干部79 名,通报表扬全市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来的10 个先进基层党组织、32 名优秀共产党员,奖励4个先进集体和12 名个人,涌现出张桂梅、杨大林等一批先进典型。
全速汇聚“丽江英才”。着力打造人才洼地,制定实施“1+9”人才政策,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99名,建成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5 个,9 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4 人入选省“万人计划”;推进“八个一百”人才工程,“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落户丽江,丽江双创园被评为省级创业园区,人才正成为助推丽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党建脱贫“双推进”。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9 亿元,共有16.9 万贫困人口、110 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16%降至1.01%,实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宁蒗彝族自治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将于2020 年退出,直过民族傈僳族、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12 个涉藏乡(镇)全部脱贫退出。
“三争三化”促提升。通过“支部争红旗、党员争标兵、群众争积分”行动,推动产业扶贫组织化、就业扶贫组织化、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高效带动金沙江流域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扶贫组织化。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436 名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深入推进“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579 个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 万人,目前全市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3 万户17.2 万人,覆盖率99.94%。就业扶贫组织化。采取“劳务转移输出一批、本地企业接收一批、扶贫车间就业一批、发展产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解决一批”的“五个一批”组织化措施,促进务工就业增收。在外出务工集中地成立3 个党组织加强服务保障,县、乡、村党组织共建立213 个劳务服务站点,2595 名党员走村入户开展就业务工排查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务工增收,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6.4 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39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贫困户2.4 万人,其中党员334 名,已成立5 个党总支、27 个党支部,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派党建指导员,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安置点群众后续扶持和协调服务。
干部人才“作支撑”。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800 多人次、驻村干部8300 多人次,组织实施“驻村工作队员大讲堂”等业务培训,先后培训干部4.5 万余人次,提高扶贫干部素质。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措施,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656 人。全市65 个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后备干部1668人。深入推进“九个一批”人才精准脱贫行动,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全市农村回引优秀人才326 名。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纵向联动的三级领导体系,即县级党委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基层治理工作组,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基层治理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整合基层综治网格、民宗网格等,构建党建网格,实现党组织在网格上发挥作用,人员在网格中精准管理,事务在网格中快速办理,矛盾隐患在网格中排查处置,工作在网格上精准落实。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在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公开等有效做法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形式,丰富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自治新格局。古城区采取“党建+乡贤治理”做法,发挥乡贤在社会治理中“人熟、理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建立乡贤人才库,搭建乡贤理事会等平台,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推进“1 村1 辅警”建设,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整合法学专家、律师、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每个村(社区)聘请1 名法律顾问,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难事不出县(区)、矛盾不上交”。古城区龙泉社区建设“红色警务室”,组建“守护平安党小组联盟”,编织起社会治理“红色安全网”。
发挥德治支撑作用。健全规范村规民约,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采取结构式、三字语、顺口溜、山歌民谣等形式,健全规范村规民约。全面推行“红黑榜”制度,用“红黑榜”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培育淳朴民风。华坪县龙头村把“立身正、家业旺”“红白事、不铺张”“产业兴、是关键”等纳入村规民约,依法制定出通俗、易记、可操作的144 字村规民约“三字经”,用“红榜”进行通报表扬,用“黑榜”进行批评教育,提高了村规民约约束力。
实现一网联通广覆盖。采取全市“一盘棋”推动、“一张网”覆盖、“一体化”集成的方式,从2019年开始分年度推进,纵向上同步建成丽江市“智慧党建”大数据指挥中心和5 个县(区)分中心,建成804 个远程随机调研点,实现市、县部门和乡、村党组织100%全覆盖;横向上打通组织工作各模块,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干部、公务员、人才等内网系统已上线运行,实现1004 名市管干部、10371 名公务员、762 名各类人才管理“智慧化”。
推动规范建设新提升。运用大数据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线上体检,通过“网上党支部通报”进行线下考核,定期对“三会一课”“党费缴纳”“主题党日”等工作进行分析研判,以“五基本”为标准,每季度生成“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体检报告”,为党建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预警提醒制度,对党员个人进行预警提醒,点对点督促解决问题。
开启党群服务新窗口。完成省级党务政务融合试点工作,梳理上线可办事项312 项,已办结1.7 万余件,办理时限从20 天压缩到3 天以内,8万余名党员群众直接受益,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采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党校联动办学,100% 完成“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开展科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培训1.2 万余人,变干部“路上跑”为数据“线上跑”。
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结合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丽江先锋示范点创建等工作,按照党务工作规范、党组织功能发挥好、党员示范能力强、产业发展成效好、生活富裕水平高的思路,聚焦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大力创建100 个“丽江先锋”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促面,持续推动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已完成3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水果79.68 万亩,种植中药材23.4 万亩,华坪芒果产业实现产值22.8 亿元。
抓党建促文旅振兴。围绕实施文化旅游振兴行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充分挖掘整理本地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发挥丽江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党建促民族团结、党建促民族进步、党建促脱贫致富、党建促幸福生活等本土特色内容,融合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饮食服务、风俗体验、文化传承、服饰展示、纪念品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民族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创作中,农旅融合为丽江旅游插上新翅膀,变“消费”城市为“发展”城市。2019 年丽江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 亿元。
抓党建促生态振兴。积极引导、组织农村党员,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开展党员服务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群众提升环保意识,形成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良好氛围。在党建引领下,计划实施的100 个光伏提水项目已完工37个,在建14 个,年内计划开工49 个;投资40.46 亿元的林业生态扶贫PPP 项目全面开工,将极大改善沿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化为生动实践。
抓党建促组织振兴。丽江市突出队伍建设,在锻造骨干力量中实现组织振兴。加强农村“领头雁”培养,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提升行动,培训提升329 名村(社区)干部。分级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6574 人次,实现100%全覆盖。持续开展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严肃清理存在涉黑涉恶、“村霸”、受过刑事处罚等问题村(社区)干部,联审清理并补齐438名。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落实,466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均已完成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