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90)
PDCA 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现已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PDCA 循环立足于4 个基本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 检查和A(Act),将标准化管理广泛应用于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工作归纳为6 个步骤:①现有基本情况分析;②制定发展及改进计划;③执行计划;④检查效果;⑤总结经验,分析遗留问题;⑥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通过PDCA 循环的专业诊改,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由校级重点专业提升为省级特色专业;同时最为牵头单位,承担教育部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专业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麦可思评价得到显著提高。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工程地质勘查专业诊改工作主要围
绕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修订、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开展诊改。
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专业建设团队每年都开展专业调研。在上一阶段的专业诊断中发现以往调研存在对象样本少、调研不深入等问题,在18、19 年的调研中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将专业调研工作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2018 年5 月至7 月,第二阶段为2019年7 月至2019 年8 月;2、扩大调研对象和数量:在近两年的工作共调研全国16个省市的64 家代表企业、11 所职业院校、190 名毕业生,收集国家各类十三五规划文件5 份;3、改进调研方法:在传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毕业生座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在线云评价等形式开展调研。通过改进,专业调研覆盖面更广,数据真实可靠,为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依据,为进一步专业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任务。为培养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合格人才,科学建立新生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老生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建设团队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和修改要求定为“一年一修订,三年一建立”。通过每年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和专家论证会,深度剖析专业岗位(群)的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使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落后的地方得到改进。
通过建设,现已构建产业对接紧密、标准规范引领、专业特色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突出的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法进一步明确,也为专业现有条件的应用及专业进一步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省教育厅特色专业验收工作中,获专家一致好评,推动了省级特色专业通过验收;同时也为我校承担教育部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教学标准编制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环节,也是专业建设产生建设效果的落实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及课程建设,将教学实施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三个环节,成立专门督教组,监督和指导教学在特定教学环境中落实。
(1)教学准备。我们将教学准备分为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其中硬件准备围绕核心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一体化教室、综合化实训室(场)、多功能实习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为土工试验能力、水质分析能力、工程地质勘察能力的训练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教学软件准备主要含教师、教材、教学资源准备,利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将现有师资队伍与国家示范校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将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为“降低平均年龄,提高学历水平,提高双师比例”,通过现有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顶岗锻炼、校企合作项目共建、行业专家的引进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职业教育能力。利用专业建设专家库平台,开发高水平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现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均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教材,缩短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基于工作过程及教学对象特点,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与兄弟院校共建省级教学资源库,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课程资源库,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丰富的资源。
(2)教学实施 充分利用教学场所,落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学实施中,利用教学场所构建教学情境,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开展教学活动,将专业技能通过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不断强化训练,同时将职业素养巧妙融入活动过程,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素质。
(3)教学反思。利用教学反思对每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诊断。通过回顾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学生能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也可及时需求帮助,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反思,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诊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单次教学效果,通过持续不断的诊断和改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专业建得好坏,检验环节很重要。我们对专业建设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即毕业生首次就业时是否具备应有的核心能力;二是毕业生后的专业素养是否满足职业发展要求。在校以“考教分离”“以赛代考”等方式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专业技能短板,利用人才培养方案的“每年一小改”在后续课程中补齐。校外,我们通过用人单位、应(往)届毕业生满意度调研、麦可思评价等,及时诊断专业运行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专业建设方向提供依据和方向。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目标的设立和任务的落实,在发现问题后合理的处理才有利于专业良性的发展。遵循SMART 原则,在每门课程结束后,根据质量标准开展课程诊断工作,每学期开展专业诊断工作,并将内部质量诊改工作延伸至教师、学生,进而推动学校层面的诊改,将内部诊改工作融为一体,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专业诊断与改进具有持续性的特性,在建设中不断进行诊断和改进,专业建设才会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只有通过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提升所有参与者的满意度,开拓渠道,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全方位提高专业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