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萍
前阵子和一位18 岁少年聊到电子设备的连接,稍有复杂,他便说:“我老了,搞不懂这种高科技了……”“我老了”的说法,近来竟频频被年轻人用到。
这并非新现象。苏轼三十多岁时,便形容自己出城打猎、满怀抱负是“聊发少年狂”;而英国著名小说《一个老人的爱》,书名很像讲夕阳红之恋的,翻开一看,那个“老人”刚五十……之所以被叫作“老人”,是因为当时人均寿命才40 岁。至于苏轼所在的宋朝,人均寿命更“捉急”,大概只有30 岁。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由于战乱、饥荒、夭折、缺医少药,直到1949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还只有35 岁。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提高,到1981 年就变成了68 岁,2019年已是77 岁了。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其实是为自己的惰性和不努力找借口而已。
人类年龄为三种: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年代年龄”也就是自然年龄。据世卫组织的划定,60 岁之前还只是中年人,正处于壮年期。至于“生理年龄”,是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衡量的,所谓“你看起来好年轻”,就是用生理指标推测的生理年龄。我们无法改变年代年龄,却可以通过饮食、作息、锻炼和保养改变生理年龄。而“心理年龄”,那更是完全由各人自己掌握。
有些人不管多大,整天不是无所事事就是哀叹衰老,但有些岁数大的人,活得比年轻人还精彩:81 岁的薛敏修,坚持学完天津大学四年本科课程,会五门外语,摄影、修图、游泳样样精通;90 岁的森浜子,坚信“玩得好才能活得好”,电子游戏打得比小青年还帅,目前是世界最高龄游戏主播。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白发老妈梅耶,69 岁成为岁数最大的模特,71 岁出版《人生由我》,72 岁分享了永葆年轻的秘诀:要远离那些总想用年龄让你焦虑的人,要和那些不惧变老的人做朋友。老,是一件好事,它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智慧、从容、积极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