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维
今年以来,威海市国资委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攻坚突破”部署要求,重点推进市属企业人事及薪酬制度改革,收到一定成效。截至6 月底,13户纳入考核的市属企业负债下降3.9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加13.6%;资产负债率47.98%,同比下降3.87%;对比2019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净减少208人,预计一年可节省工资总额1600 万元;实际发放薪酬总额同比下降3.06%。
威海市委第四、第五轮巡察反馈部分市属企业用工问题突出,个别企业存在“亲属化严重、随意盲目招人、人员增长过快”问题。上半年,威海市国资委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用工监管和薪酬总额管控,强化考核引导,督促市属企业减员控薪、降本增效。
一备案三审核,收紧用人入口。今年,市国资委正式启动企业用工招聘备案制管理,将市属企业人员控制关口前置,从源头监管。针对市场化、充分竞争类企业中生产营销类岗位需求急、流动性强的特点,还设计了事后备案程序,充分保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备案审核坚持“三审三不”。一审招聘程序是否规范,企业未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国资委备案程序,不得组织招聘。二审招聘人数是否合理,企业现有人员可调配使用和低于同行业人均劳效的,不得组织招聘。三审薪酬总额是否增长,增人增资导致薪酬总额增长的,不得组织招聘。
市国资委组织企业对招聘备案程序和审核要点进行了培训,不断强化招聘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对个别企业未经备案擅自招聘的行为紧急叫停,对未经备案私自招人、瞒报进人的严肃追责,企业规范招聘的意识明显提高。上半年,威海城投等7 户招聘企业均履行了备案程序,共提报招聘计划121 人,备案审核压缩了44 人,共计批准77 人,实际录用60 人。
用好薪酬总额控制“关键一招”。市国资委牢牢抓住控制市属企业薪酬总额“关键一招”,实行薪酬总额管控,并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宣讲,传递国资委控制薪酬过快增长的决心,强化“工资是挣出来的”理念。在薪酬联动指标确定上,严格审核直接影响薪酬变动幅度的联动指标,筛除不能反映真实经营能力的“躺赢”指标,竞争类企业主要选取经济效益指标且权重不低于60%,公益类企业主要选取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指标。
市国资委还调整了薪酬总额统计口径,今年起统一将津补贴、福利费、年终奖等全部纳入薪酬总额范围,防范变相发福利等行为。今年3 月,组织对市属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了第一手的基础数据,摸清了薪酬底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提报的薪酬预算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核算。2020 年度,13 户市属企业普通职工薪酬总额预计增幅5.35%,近年来首次低于全省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指导线。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完善考核体系。将企业用工、薪酬管理情况作为限制性指标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范围,对违规进人、违规发放薪酬的,在年度负责人业绩考核中扣减考核分数。二是强化行业对标。将反映资产赢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竞争类企业必选指标,将反映成本控制能力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作为公益类企业必选指标。三是严格激励约束。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薪酬,引导企业负责人主动加强人员薪酬管控。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搭建人资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实时抓取,对企业人事变动、薪酬发放进行动态监管,以提高监管效能,更便捷地引导企业提高减员控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