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光影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2020-02-20 22:03:36俞姣姣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光影光源光线

俞姣姣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123)

1 光影设计要素分析

光与影是互为依存的现象,有光就有影,在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到“梧阴匝地,槐荫当庭”;《墨子》光学八条中提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些都是很早对光影的描述。随着古今学者的研究推进,光影已经成为设计的一个要点。

1.1 光源

光在物理学领域是一种物质。我们肉眼感知到的世间万物,正是因为光的折射和反射。其中根据光源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光分为人工光源和自然光两种,其中太阳光及其衍生光就被称为自然光。

人们依赖自然光感知空间物体,光线的消失会让人们丧失了解周围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漫长的历史社会发展中,人类一直在积极寻找长久稳定安全的光源,最先人类开始利用火种,在公元3世纪,人类发明了蜡,灯具和烛台形式多样,在夜晚能够进行简单的劳作;19世纪,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煤气灯,照明开始积极运用于公共场所,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标志着人类进入电光源照明时代。人工光源是人类积极寻找安全稳定的生活的产物,其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缓解人们面对黑暗时产生的焦灼不安,但是仍然无法代替自然光。

1.2 人文内涵

光指引我们认识熟悉这个世界,知晓东西南北方位、四季交替、昼夜变化,通过自然光的变化我们探知这个世界的规律。阳光使我们看清了周围的一切,在与自然共生的日子里,我们慢慢了解光的语言,依照它的指示去收获、航行、寻找方向。

在西方,对光的追求成了宗教建筑的表达核心,万神庙建筑顶部的向光,支配整个建筑空间,光给神庙增添的神秘性得到强烈的展示。古埃及金字塔是宏大稳定的椎体建筑,曾被理解为是伟大神秘的光束,表达对光的敬畏与崇拜。在东方,光隐喻的是文化符号,与自然融合成天地,东方建筑以群体居多,建筑群体采用院落相套的布局,将自然与建筑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共融的理念。

人们对光影的释义,光照渲染氛围,阳光下温暖的环境给予人安全感,而月光和星光则带给人们浪漫、思念、孤寂等情感体验;光色万千,都一一对应着不同的氛围感受,而人工源是人类致力于寻找安全稳定的光环境的成果。

2 光影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长期的生产劳动人类中受环境影响,从早期的穴居、后期的木构建筑、砖石建筑演变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人类一直在积极地探寻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建筑空间是围合的区域,如何去组织塑造空间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光线,人们通过视觉和心理感知空间的体积感,建筑空间因为光而拥有了生命力,使建筑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建筑外立面主要受自然光的影响,昼夜、四季的变化都会让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光以不同的方式穿进建筑物内部,在被建筑物改变的同时,也以自身的独特性,形成各种不同的氛围。光是经营建筑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形式多变,据自然光的色彩、温度、穿透、反射、折射等特点来说,光影相对于建筑空间设计更具有灵活性,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

2.1 光影表现建筑体量

巨大的建筑几何体造型会在阳光下形成清晰的明暗面,增加建筑的体量,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光影修饰建筑物表面,有亮面、暗面、投影等素描关系的体现,给予建筑物深度。古今中外都有对光线深刻解读的作品,例如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神庙四面立柱的重复出现打破神庙的轮廓对视觉的控制,经过阳光的照射,强烈的光影装饰增强建筑的体量感和柱体的挺拔感。简洁明确的光影与建筑线条,高雅并蓄,让帕特农神庙成为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作品。

利用光影刻画建筑物外型时需要注意其地域性特点,要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光照较强的地区,光影能够较好地塑造建筑体量。在光照弱的地区,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的角度、层次关系加强体量感的塑造。立体面的变化使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层次丰富生动,阴影的比例要掌握的恰到好处,不要为了单纯的造型而去变化,这一点很考量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2.2 光影表现建筑材料

《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材有美”即是指材料的性能。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质地、色彩、肌理,合理地利用光线有助于展示建筑材料的魅力,在光线与空间不同材质的结合下,丰富空间层次,彰显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底蕴。

“让光线做设计”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在他的建筑作品中最打动人的是锻造的场所精神,光正是这种精神的语言表现形式,苏州博物馆不同于传统中式建筑博物馆的古朴凝重,也不同于某些现代建筑中博物馆的坚硬昏暗,走进苏博,铺面而来的是简洁明快、通透清新。馆内顶部是错层的屋脊,在玻璃材质的屋顶下是木质的横栅,极大限度地将整片天光引入室内,纯白的墙面配上几何体的窗洞,让人耳目一新。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运用玻璃为建筑的主要材料,白天人们通过玻璃的自然折光欣赏卢浮宫全貌,夜晚在灯光照映下的玻璃金字塔更加璀璨夺目。

安藤忠雄说:“光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他设计的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建筑之一,教堂是清水混凝土材质的围合空间,利用空间内部的昏暗,让进入教堂内部的人感觉到与外界的分离,教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光线从十字形开口缓缓倾泻入教堂空间内部,让人有一种神圣感,仿佛与神的交流更近了一步。清水混凝土在空间中不作任何饰面,在十字形开口的造型装饰下迎合建筑主题,显得十分天然庄重。

他们的设计充分考量了自然光线与人居生活关系,运用变化万千的光影元素,以光与影的变幻,赋予建筑灵动生机,务求为人们构筑精彩纷呈的理想空间。

3 光影如何营造空间

光影明确的明暗关系促使光塑造建筑形体,如果说建筑构架是骨骼,室内空间是血肉,那穿流与其中的光影变幻便是空间脉络所在,它让整个建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且完美共生的灵魂居所,所以光与影是空间存在的必要因素。

3.1 光影分隔空间

光在黑暗的地方才能显示出它的光亮,黑暗会使人产生压抑、焦虑不安的情感,这些情感促使人心理上产生对光的迫切的渴望。人们利用光影明暗分界的特点分割空间,有光亮的地方,会对人的视觉有唤醒的导视作用,利用光源投射来吸引人的视线活动,光亮的区域与周围环境的灯光层次不同,形成强烈对比,形成视觉的虚空间。光空间与实体空间相叠合,加强空间的氛围、层次感。

3.2 光影连通空间

现代主义提出的流动空间强调空间之间的联系。内部空间的流动主要靠大空间灵活隔断实现。设计师常利用屋内外相似的光环境来沟通空间,一般来说玻璃的透光性不仅能使室内拥有大面积的采光,而且让室内外的基调大致相同。建筑的朝向和细节处理对空间的流通性也很重要,室内外材料质地、色彩的近似性,使得光的反射度近似,光肌理相同,即使有细微的差别,也不会给空间带来闭塞的感觉,和谐沟通室内外空间。

3.3 光影创造视觉焦点

基于空间方向和造型变化,控制光影能产生局部空间不均匀分布的效果,从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考虑到建筑的时间性设计,因为光线的主要变化,在夜晚往往会利用灯带修饰建筑物与景观的外型与轮廓,就是利用明暗差异打破均衡空间的整体性,其突显的焦点也是建筑或景观形态中特征最突出的部位。光线的亮度与温度也是创造视觉焦点的要点,在博物馆与艺术馆中我们常感知空间的昏暗,当光源照射在馆藏作品上时,我们的视线被光源吸引。

3.4 与造型结合的采光模式

在建筑外型设计中,光线在立面上揭示墙体材质的肌理、色泽,阴影集聚于物体的光亮面后,加深建筑的外型轮廓从而影响建筑的性格。例如室外景墙的迎光面,在造型的不同位置巧妙的组合透光孔,大小、形状各异,受光的强弱、顺光或逆光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的视觉印象和色彩效果,形成千变万化的动态图。

3.5 光影与自然

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建筑师尽力改进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深入思考光与建筑的关系。在建筑中引入自然植物,深刻挖掘光的艺术表现力。在稳定、安全、静谧的建筑空间中,自然光线能真实反映建筑物体的材质和肌理,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诠释光影与建筑空间的造型形式美。同时也将自然的一部分带进室内,光影联系着室内外的空间,让自然与建筑和谐融合。

4 结语

建筑和光在设计中相互依赖,建筑空间是光的容器,光照亮美化空间。人工光源辅助自然光,延续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的使命,但无论是阳光还是灯光,散发出的冷暖中性光等,与建筑结合的时候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光的不同,建筑的形象也会随之变化。

空间是光影的载体,光影在建筑空间中具有美学价值,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人视觉心理的影响。光影通过不同的媒介手段,在建筑空间中将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不仅照亮了空间,而且点亮了建筑的灵魂。

猜你喜欢
光影光源光线
春日暖阳
光影
光影
《光源与照明》征订启事
光源与照明(2019年3期)2019-06-15 09:21:04
“你看不见我”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光影之下
商周刊(2017年18期)2018-01-28 00:32:44
绿色光源
淘气的光线
光影
宁夏画报(2016年1期)2016-02-23 02:31:42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