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 王 丽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使精神文化的发展始终被忽视,人们着重于城镇化建设,城市文化在高楼面前被迫让步,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毁坏,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作出了相应政策,但许多地区“一刀切”式盲目跟从,强行对文化街区划分改造,并未详细调查这片街区所具有的特点与可发展的要素。台町作为鞍山市建市以来为数不多流传下来且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如何保护历史却不破坏历史,整治环境却不破坏环境,是值得商榷的。
鞍山自19世纪末便作为沙俄的侵占地区,日俄战争后,列强占领鞍山,当时的日本人看中了鞍山庞大的铁矿资源,为了更大的利用鞍山市的钢铁资源,在鞍山建立了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在1937,经由伪满政府与日本人协定,鞍山市采用市制,日本人看好鞍山市的工业发展前景,在当时的鞍山建立了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资源,力求将鞍山市建设成为日伪统治的工业型发达城市。1945年日军投降,苏联政权进入鞍山,彼时中国也处于国共内战时期,鞍山市为多方势力争抢,直到1948年,鞍山才正式解放,城市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为了丰富鞍山的城市功能,同时也为了满足日本在鞍工作的高级职员的居住需求,日伪政府主持设计并建造了台町,“台町”意为山坡上的村庄,位于鞍山市铁东区东风街、迎宾街和铁东十二道街一带,处于东山(现玉佛山)分水岭处,其东侧是连绵的群山,西南侧是平原。[1]而且距离工业区非常远,且周围环境优美,这样的风水和居住环境在日本人眼中是非常适宜建造住宅的。每一户都是独栋洋楼,在当时即配备了自来水、煤气等现代化生活设施。
台町整体形状为正方形,整体规划效仿欧洲城市规划,在道路规划中以东山宾馆为中心呈扇形扩散,并按照四条等高线建立横向道,并以公园为原点,根据对公园的直线距离从近到远将台町划分为上台町(今东宾街)、中台町(今东园街)、下台町(今友谊街)。[2]纵向道路则垂直于等高线展开。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并在内部种植大量植物。总占地面积虽达到了20万m2,但只有99栋建筑,容积率并不高,我们都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容积率低的住宅区,居住舒适度越高。所以,如今的台町虽处于鞍山市中心的高楼大厦中,却鸟语花香树木如茵,人们行在其中悠闲自得,仿若城市中心的一片世外桃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鞍山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钢铁生产技术成为了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许多城市以高科技技术和独特的城市文化背景开展了一系列发展。所以开展城市文化建设,避免城市文化缺失,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工作,提升城市文化不仅是打造城市品牌,还会为城市居住者提供精神层面的满足感。[3]台町地区作为鞍山近现代保存完整度高,面积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推动鞍山城市文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台町内居住建筑是有人在住的状态,若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势必会对在住居民的生活造成打扰,因此做好区域划分,划分出活动区域与居住区域,这样做既改善了台町现有的分区不明显问题,方便加强文化街区宣传工作,又能保护台町现有居民的居住舒适性与私密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台町现存建筑虽大部分保存完整,但经过这么多代人居住以及历史的风霜,内部也已经遭到了很大破坏,例如台町很多居民对建筑的自主改造,改变了建筑原有的形态,还有的对建筑进行了二次粉刷,使台町现有建筑形态、颜色达不到统一。还有台町现在虽是独立别墅,但居民用不同的材质建造了形态不一的院墙,还有的居民院内种植果蔬花卉,有的饲养家禽,有的将院子分离一部分作为车库,看起来杂乱无章,还少了历史文物应有的庄重感。另外台町原有建筑大都是二层洋楼,解放后政府在台町内部的空地上建造了许多多层楼房,无论是高度还是形态都与别墅的形态格格不入。对此本文提议根据原有图纸和日式建筑的风格组织修建台町别墅的院墙,统一颜色,改造低层楼房的建筑形态与别墅靠拢,修补减弱多层楼房与别墅的视觉高差,使楼房的存在不至突兀。
在走访调查台町时,我们还对内部居民进行了采访,就采访内容显示,许多居民对于台町内部的道路部署,居住功能健全表示十分关心,内部道路宽窄不一,狭窄处仅能达到两车并行,台町在建造时并不存在规划停车问题,很多居民将私家车停靠在院墙外,阻碍了内部道路的通畅。还有由于台町内居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也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与一些采办需求,例如到台町距离最近的超市2.4km,且内部居民仅有一个几百平米的老年公园作为休闲空间,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就个人观点来看,可以在台町外围修建围栏,限制车辆出入口,建造地下停车场,并利用台町内部原规划的公共建筑,为居民打造合理的休闲环境。这也为台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创旅游项目作出了改变。
在建立起基本的保护措施后,就要试着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的文物价值性与其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这也是鞍山市走向文明城市的一大需求,这也是居住类历史建筑存在的问题,即居民的房屋产权与公共文化资产的并存问题。改造更新“以人为本”是必然的,同时还应带动周边居民一起参与到保护中。宣传台町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要让他们最先重视起来,让居民在居住期间懂得如何去更好的保护和使用他们居住的房子和街区,时刻关注周边居民对改造更新的想法和意见[4]。
居住类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虽然相对于其他类历史文化街区较为单一和分散,但其所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建筑美学以及其代表的那段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更能展现出很好的文化价值,[5]据调查,台町现内部就有茶社,咖啡厅等商业门铺,我们可以将其合理利用,对台町作出一些商业化改造,由政府投资吸引商家入驻,根据台町具有的日式风情,规划出一些日式商铺。既可以推动鞍山整体的旅游业发展,也可以完善居住区内不具备的功能。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商业,毕竟台町还是一个以居住为主的建筑群,过度商业也会引起周围居民的反感。
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是保护现存的文物,更是对这段历史与变迁的记录,台町见证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与无情掠夺,还见证了苏联对这片土地上所有资源的不轨之心,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目睹了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蒸蒸日上的发展,是鞍山市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说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台町这片街区虽然是死的,但是居住在里面的人是活的,它的改造不仅能带动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放慢人们在高速运转城市中的脚步,让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唤醒我们的城市记忆,达到传承的目的。